1.开课揭题,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开课伊始,教师直接点明本课要学的《松鼠》是一篇科学说明文,随后,在课件中出示“知晓:说明性文章知识的四个要点”以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交流平台”,以“教师讲述,学生圈画”的方式从“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说明方法的使用”“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说明”“语言风格”等四个方面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最后,教师进一步通过课件的出示和讲述,让学生从“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的角度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并简介作者的基本信息。
【按:开课揭题之后,即揭示本篇课文的文体类型,随后,结合“交流平台”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最后,进一步提示学生《松鼠》这篇课文的个性化特点。对于说明文的共性和《松鼠》这篇课文的个性,学生都在短时间内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取信息,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揭题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本课的第一个训练活动——简洁概说——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请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提取或概括四字词完成对“本文生动说明了松鼠的 ”的句式练习。学生在回答时谈到了“生活习性、乖巧驯良、灵巧活泼、和驯善良”等词语,教师随机纠正了一名学生非四字词语的发言之后,在课件中出示“本文生动说明了松鼠的漂亮乖巧/讨人喜欢/矫健轻快/林中生活/生活习性”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中松鼠形象的认知。同时,通过比较,教师让学生聚焦最具代表性的“生活习性”,并让学生将之批注在课题边上。最后,教师小结本环节“抽取关键词——浓缩——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按:这一板块的教学,以关键信息的提取(并将之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或短语)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之后,通过自学成果的充分比较,最终得出本文主要介绍的乃是松鼠的生活习性这一认知。学习活动展开得很充分,而学生最终的收获又在恰当的“比较——筛选”中得到了相当精准的“提纯”,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完整的学习过程。】
3.读读记记,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简洁概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本课教学的第二个训练活动——字词积累。首先,识记“字音字形”,教师在课件中出示本课需要认读的带拼音的生字新词,学生反复朗读之后,聚焦难写生字“鼠”的笔顺。接着,了解“词语释义”,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若干词语的中文释义,学生朗读记忆。最后,教师依次出示本课当中的“美词褒义词形容词”和“对称的短语”让学生集中识记。
附:
对称的短语:又干净又暖和、既舒适又安全、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
【按:从字音字形,到词语释义,再到美词、褒义词、对称短语等高质量词汇的认读与积累,扎扎实实为学生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此环节之所以放在“简洁概括”之后,一则便于在浏览课文数遍之后进行词汇积累,二则也为后续的“文段精读”和“微文美写”夯实基础。】
4.文段精读,了解语段结构层次
紧接“字词积累”而来的训练活动,是“文段精读”,以“先读一读,再品一品”的方式展开。首先,教师出示课文第1段,学生齐读之后,教师先改变段落形式,将第1段最后一句另起一段让学生朗读之后,点明本段“先描写说明,再议论评价”的层次分明的写法,再进一步改变段落形式,将第1段改成单句成段的形式让学生第三次朗读,随后引导学生发现本段“先总说——再多角度分述——最后总说”的特殊结构。接着,在完成对段落语言内容、描写层次、构段结构等方面的研读之后,教师抛出话题,让学生围绕“这段文字的表达之美表现在 ”的句式进行表达训练。在学生自主批注之前,教师先以“用词之美,如:漂亮,乖巧,驯良,清秀,玲珑,美丽,矫健,轻快……”为例为学生示范。随后,学生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从外形描写、修辞手法等角度交流了自己的自学发现。最后,教师依次在课件中出示短语运用之美、层次之美、句式之美、描述之美、精练之美、情感之美等独特的解读让学生朗读并感受第1段的语言形式之美,并最终小结本训练活动的学法——读课文,发现怎样表达之美。
附:答句范例
用词之美:如,漂亮,乖巧,驯良,清秀,玲珑,美丽,矫健,轻快……
短语运用之美:如,讨人喜欢、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美丽尾巴、格外漂亮
层次之美:第一层,有序描述;第二层,深情评说。
句式之美:如,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描述之美:如,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精练之美: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情感之美: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按:本板块的教学围绕课文第1段展开,先以教师两次改变段落中的句子结构让学生直观感受语段谋篇布局的艺术,再让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自主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发现课文语言的形式之美。】
5.选文组段,微文美写某个特点
本课教学的第四次训练活动为“微文美写”,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围绕松鼠某一方面的特点寻找相关的句子,写一段介绍松鼠的微文。在学生自主练习之前,教师以“轻快的松鼠”为例为学生做示范。随后,学生经历了8分钟左右的自主练习之后,围绕“漂亮、轻快、生活习性、能干、爱干净、搭窝、灵巧”等方面对松鼠进行了介绍。学生交流完练笔作品之后,教师再次强调“摘取文中句子以形成小文章”的学法之后,在课件中依次出示教师课前准备的关于松鼠的“轻快、外形、尾巴、过冬、窝、树上的松树”等方面内容的微文,让学生一边朗读微文,感受重组课文表现松鼠特点的妙处,一边感受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松鼠的若干特点写清楚的。
附:微文范例
轻快的松鼠: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满树林里泡,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松树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的尾巴: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过冬: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留到冬天吃。冬天,它们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松鼠的窝:松鼠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它们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窝口朝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里面既宽敞又坚实,又干净又暖和,舒适而又安全。
树上的松鼠:松鼠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按:“微文美写”这一学习活动的展开,始终以课文语言文字的创造性使用与表达相关联,用的是课文中现成的语言,写的确实学生在自主研读基础上所提炼出来的关于松鼠的某方面信息,巧妙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融为一炉,让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走上了数个来回,在课文语言的运用了积累、内化语言材料,提升语文能力。】
5.课堂小结
课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课后习题一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告诉学生,刚才课堂上将有关词句集中起来表现松鼠某一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活动,就是在更为深入地突破本道习题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一面小结这堂课“容量大,活动多,形式美”的特点,一面对学生课上在写作方面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按:课后习题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抓手,余老师在课近尾声的时候,带着学生通过对课后习题一的聚焦而引导学生领会了“微文美写”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本道习题所提出的学习要求的回应与深化。然而,如果按照余老师这样的设计,那么,整堂课对于课后习题二中所提到的对于说明文不同语言风格的感知,其实并未涉及。如果是关起门来的“常态课”,余老师会怎么解决课后习题二中所遗留的问题。按照我目前所能想象的,一则可以在开课揭题或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太阳》语言风格之比较而有所感知,二则可以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在“微文美写”部分,将语言风格之比较的教学环节穿插进去。】
板块分明的教学设计,积极组织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力求面向全体的学习活动,对于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等给予应有的重视,是余老师语文教学的几个异常鲜明的特点。从初中语文,到小学语文,再到面对余老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之后所推行的统编教材中的课文,余老师始终咬定“语文”不放松,以言语训练活动之“不变”应对语文教材之“万变”,其个性化教学风格在他所执教的统编教材的语文课上依然旗帜鲜明。《松鼠》的教学,也是如此。
1.基础知识,让课堂学习根基稳固
余老师的课堂,对于诸如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非但毫不避讳,而且常常以相当简单粗暴的方式落实到位。在这节课上,对于说明文这一特殊文体,教师开门见山地揭示课文的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类别,让学生带着鲜明的文体意识开启课堂的学习。随后,直接通过对“交流平台”的对接,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抓住关键句把握说明文的四大特点。接着,进一步通过教师小结,让学苏恒从生动、科学、有趣等三个视角了解本文的特点。为后续进一步研读文本打下基础。对于字词教学,余老师在延续以往从字音字形、词语释义的基础上,紧扣本文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从“美词褒义词形容词”和“对称的短语”等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咋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文章的语言特点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
2.核心问题,让学习活动充分展开
纵观全课,余老师主要为学生设计了“简洁概说”“字词积累”“文段精读”和“微文美写”等四个板块的学习活动,其中,除“字词积累”之外,另外三个学习活动中的主问题几乎都辐射到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例如,“简洁概括”,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全文,然后依据自己的自读所得,从文中提取或提炼出一个个性化的四字词语以概括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等学生完成自学之后,教师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聚焦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性”,以此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由“粗”转“精”的学习的全过程。同样的,在“文段精读”和“微文美写”两个板块的核心学习活动中,余老师也同样分别为学生设计了“这段文字的表达之美表现在”和“摘取文中词句形成小文章表现松鼠某一特点”这样可以全员个性化参与的核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在交流点评中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3.教师示范,让自主学习有所参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保障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同时,适时地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在作为学习伙伴的教师的榜样作用下,顺利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余老师的语文课,不绝于耳的是教师将学生当做平等的学习伙伴的一言一行之付出所表达的感谢话语。与此同时,也随处可见教师作为语文学习道路上的前行者对学生所作的种种示范引领。例如,不论是新课导入环节的文学常识的直接出示,还是字词积累环节教师为学生提前准备在课件中的各种词汇,都可见教师出于对课堂效率的追求而对一些不必要绕弯子的教学环节的简化。此外,当学生在围绕各个板块的学习活动展开学习时,余老师或以自主交流环节的个性化评价,或以学生自主学习之前的说写案例示范为学生引路,或以学生充分交流之后的教师示范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再提升,处处可见教师并非只是在设计好教案之后的学习过程的陪伴者,而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予以全程的观察监督以及以适时的示范加以引领的向导。
当然,作为一堂统编教材时代的余映潮式的语文课,在高度保留板块推进、核心问题、大量参与、重视积累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同时,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余老师对“交流平台”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余老师对课后习题一进行了恰当的对接与改良。我想,这样的课堂,在某种意义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名师在面对新教材时的“守正”与“创新”。
20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