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上课文2《丁香结》教学叙事(2024)

文摘   教育   2024-09-05 21:17   浙江  

一、教材简析及教案调整

《丁香结》是小说家宗璞的一篇感悟抒怀之作,课文共6个自然段,先从颜色、气味、形状、数量等角度依次描写了城里街旁、城外校园里和斗室外所见到的丁香花,再写作者对于雨中丁香的感受,接着由与雨中丁香有关的两句古诗“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想到古人“丁香结”的说法,随后再由对雨中丁香的观察发现丁香花苞与古人衣襟上的盘花扣的相似之处,以及古人写到丁香花的诗词中所常常含带的愁怨情绪而联想到丁香结与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相似性,最终,由此发出自己对于丁香结的与古人诗词中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说,从对“物”的细致观察到对“情”的自然表达,是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本课内容时,可以围绕直接描写丁香花的部分和由丁香结所联想到的内容来划分课时:第一课时,围绕作者对丁香花,在对语言细节的品读中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和丁香花对于她的特别的意义;第二课时,围绕作者由丁香花所展开的联想进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雨中丁香为什么要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古人为什么要发明丁香结的说法和作者由丁香结象征意义所引发的人生思考。

基于此,在经历了又一次的《丁香结》的教学实践与课后反思之后,我拟将本课教学设计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

1.质疑课题,简介作者。

(1)质疑:世界上只有丁香花,没有丁香结,为什么作者要以“丁香结”为题呢?

(2)作者宗璞,小说家,是北大教授冯友兰之女。

2.词语认读,梳理脉络。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由这些词串想到了怎样的丁香花或丁香结。

尘土纷嚣、半树银妆、缀满枝头

潇洒、朦胧、幽雅

斗室、檐前积雪、直透毫端

提示:对于檐前积雪为何,可暂时存疑,留待后续解决。

妩媚、印象派、模糊

花苞、衣襟、盘花扣

提示:教师须适当解释“衣襟”和“盘花扣”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2)梳理行文线索。

提示:课文先写城里街旁、城外校园里和斗室外的丁香花,再写丁香结以及由丁香结引发的思考。

3.聚焦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感受描写丁香花的角度。

(1)自读课文第1到3段,找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说明推荐理由。

提示:在交流时,随机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丁香花的角度,解决“檐前积雪”的解读。

(2)小结: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花?

4.研读文本,感受丁香花之美。

(1)以第1段为教,感受城里街旁的丁香花之美。

提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情感(“忽然呈出两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探出半树银妆——窥着行人”“回头望”)——朗读并板书“惹人回望”。

(2)以第2段为扶,感受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之美。

提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情感(“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朗读并板书“潇洒·朦胧·幽雅”。

(3)以第3段为放,感受斗室外的丁香花之美。

提示: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情感(“檐前积雪·香气直透毫端”“轻灵·不那么浑浊笨拙”“从外面回来时,最先引入眼帘的……”“我所经历过的春光……”“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形成一簇,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朗读并板书“遮掩·照耀文思和梦想”。

5.讨论:作者最喜欢哪一处的丁香花?

提示:篇幅最长;细节最丰富;关系最紧密;作用最巨大;意义最特别……

第二课时

1.回顾旧知,重温文章脉络及第1到3段写法。

2.聚焦课后习题二,思考丁香为什么该和微雨联系在一起。

(1)自读第4段,感受雨中丁香的特点。

提示:朦胧,格外妩媚。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雨中丁香的样子。

提示:联系第1到3段中描写丁香花的语句,从“细雨迷蒙”“格外妩媚”“渗过来”等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雨中丁香之美。

(3)对照图片,了解雨中丁香与印象派的画作的相似之处。

提示:观赏印象派代表画作,了解其特点后,交流雨中丁香与之相似之处。

(4)讨论: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联系在一起”?

(5)寻找“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雨”。

3.探究: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1)由第4段中的古诗词链接并聚焦“阅读链接”,发现古诗词句中都有“丁香结”的说法。

(2)自读第5段,说说古人何以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提示:衣襟上的盘花扣形如丁香花苞。

(3)再读“阅读链接”,发现古诗词句中都蕴含着愁闷的情绪。

(4)联系“微雨·盘花扣·愁怨”等关键信息,说说对于丁香结的理解。

4.思考: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评价。

5.小练笔。

丁香结象征着愁怨,引发了古人和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历来深受文人墨客喜爱的梅、兰、竹、菊,以及人们熟悉的花、鸟、虫、鱼身上,是否也能读出象征含义,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提示:操场上年年茂盛的小草、池塘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葬礼上洁白素雅的白菊等。

2024/9/5

二、教学叙事

第一课时

开课揭题之后,先向学生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是北大哲学教授冯友兰之女,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小说作家,本文写于她经历过一段艰苦的人生岁月之后。

随后,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带着课文到底是写丁香花还是丁香结的问题轻声朗读课文。学生读罢课文之后,指名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尘土纷嚣、半树银妆、缀满枝头

潇洒、朦胧、幽雅

斗室、檐前积雪、直透毫端

妩媚、印象派、模糊

花苞、衣襟、盘花扣

学生一面逐行认读词语,一面依据词语联系自读课文时所留下的印象说说自己有这些词语想到了和丁香花或丁香结有关的哪些内容。在交流丁香印象的同时,落实“半树银妆”“斗室”“檐前积雪”“印象派”“衣襟”“盘花扣”等词语的意思。随后,基于学生依据词语交流的对于丁香花或丁香结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写的到底是丁香花还是丁香结。当学生发现课文先写丁香花再写丁香结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草原》由景及人的写法,发现宗璞的《丁香结》乃是按照先写丁香花,再由丁香花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丁香结的行文线索。

理清课文行文脉络之后,我立即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描写丁香花的第1到3段上,让学生围绕课后习题一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首先,我请学生自读课文中直接描写丁香花的第1到3段,关注文中描写丁香花的语句,自主朗读。随后,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关于丁香花的描写,为同学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这部分语句的理由。在学生随机交流描写丁香花的语句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分别从颜色、气味、形状、数量等角度描写丁香。最后,基于学生大量的感性交流,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课文描写丁香花的角度并梳理出“城里街旁——城外校园里——斗室外”的行文线索。

在理清“城里街旁——城外校园里——斗室外”的地点顺序之后,我便开始引导学生联系《草原》的学习经验,沿着这条线索,抓住课文第1到3段组织学生研读课文的语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对于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先以课文第1段为教,引导学生从“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半树银妆”“惹人回望”“探出——窥着”“缀满枝头”等细节中,感受作者望见丁香花时心跳加快的喜悦和将丁香写成“美人”中所透露的喜爱之情。最后,学生齐读第1段,小结丁香特点,完成“城里街旁——惹人回望”的板书。

接着,以课文第2段为扶,引导学生体会月光下的丁香花“潇洒”“朦胧”的意境美,感受它“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的迷人之处。随后,学生朗读感受并板书城外校园里丁香的特点——潇洒、朦胧、幽雅。

最后,以课文第3段为放,自主研读作者最费笔墨描写丁香花的语段,通过对丁香花在“我”伏案时给予的颜色与香气的陪伴、“我”外出归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诚意、小而不单薄的旺盛生命力等方面的感知,发现斗室外丁香的特点——遮掩着“我”的窗(与尘土纷嚣的世界相隔绝),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不断给予“我”以向前的勇气与力量),形成板书——遮掩、照耀文思和梦想。

完成对直接描写丁香花的第1到3段的文本细读之后,我请学生通过比较,说说作者宗璞最喜欢哪一处的丁香花。学生积极举手,从第3段的篇幅、这一段中丁香花对于“我”的特殊意义等角度,说明了“我”偏爱斗室外的丁香花的充分理由。

课到最后,我们便在对课文第3段的朗朗读书声中结束本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承接第一课时而来。开课伊始,我先请学生逐段朗读课文第1到3段,随机恢复第一课时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这部分课文的行文线索。

旧知回顾结束,我直接告诉学生作者还在课文中写到了雨中丁香后,便让学生自读课文,说说雨中丁香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抓住了“妩媚”“模糊”把握雨中丁香的特点。随后,我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雨中丁香的样子,并结合“线条模糊”说说为什么作者会由雨中的丁香联想到印象派的画,通过第4段,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之间的哪些相似之处。等学生描述完雨中丁香的样子后,便从朦胧、模糊的角度理解了雨中丁香和印象派的话 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出示了两幅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让学生经由对印象派经典画作《星空》《池塘》的品鉴,复现雨中丁香的样子,感受到作者对雨中丁香的喜爱之情。

完成对第4段内容的学习之后,我请学生关注第4段开头引用的两句古诗,先让学生发现“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中带“雨”,写的都是雨中丁香。再进一步关联“阅读链接”,发现古人诗中提到丁香时,多将之成为“丁香结”。由此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5段,从丁香花苞的形状犹如衣襟上的盘花扣的外形相似的角度,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的说法。

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再读“阅读链接”中的四句古诗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四句诗词中不仅都提到了丁香结,还在提到丁香结时,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愁怨。在找到每一句诗中的愁怨情绪之后,由“古人将丁香与愁怨联系在一起”而引出“宗璞对此是怎么看的”的话题,引导学生聚焦宗璞对丁香结的迥异于古人几乎成为定论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于宗璞的这些联想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的赞成与否定之间,完成对宗璞的“丁香结观”的深度理解,并以对第6段的朗读作为整课教学的收束。

第三课时(课后补刀)

浏览公众号,发现自己在第二课时的教学留下了两个方面的遗憾,一是对于课后习题二中提到的重要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解决含糊不清,二是没有联系“交流平台”的提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的教学提示,让学生或口头交流、或书面练笔地进行“联想的表达练习”,习得课文“由物及情”地写法。

于是,今天,额外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对此进行“补学”。

开课伊始,带着学生回顾课文结构,知道作者先从颜色、味道、形状乃至数量等角度描写了城里街旁、城外校园和斗室外的丁香花。接着,我们再次重点关注雨中丁香的描写。在知道雨中丁香“格外妩媚”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格外妩媚”,联系“细雨迷蒙”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由此“看见”了怎样的雨中丁香。学生的交流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到3段对丁香花的描写(颜色、气味、数量、形状等)对雨中丁香的形象进行描述,在此描述的基础上,发现雨中丁香身上所体现的特别的美感。随后,在引导学生欣赏印象派经典画作(如《星空》)的基础上,在学生简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模糊、朦胧的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学生在经历了对雨中丁香的想象和印象派画作的关联之后,立即便就从朦胧之美、模糊意境的角度讲出了个中道理 。

完成对雨中丁香的研读之后,我再次利用板书带着学生梳理课文线索,知道作者是按照先写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外的丁香的特点,再写自己对丁香与微雨之关联的想法,接着由雨中丁香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中涉及的“丁香结”联想到对于丁香结的说法思考,最后又有众多与丁香结有关的诗句中共同的愁怨而想到丁香结与人生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丁香结象征意义的新思考。最后,理清课文“由物及情”的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对身边事物特点的观察与象征意义的思考,除了“交流平台”中提到的梅兰竹菊,还提到了操场上顽强的小草、水塘里清洁的荷花和葬礼上高洁的白菊,课上小练笔的完成度,相当不错。

2024/9/4

御笔乘风
亦写亦画亦珍藏,童年往事随手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