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上课文8*《灯光》教学叙事(2024)

文摘   教育   2024-09-28 10:49   浙江  
一、教材简析

《灯光》是作家、战地记者王愿坚所写的一篇回忆文章,课文以首尾呼应的结构、插叙的手法写了“我”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幸福的现实生活中漫步天安门广场时,由天安门前光明、温暖、璀璨的灯光想起了在战场上点燃了一本插图中画有一群孩子在灯下读书的图景的书本而牺牲自己来赢得战斗胜利的感人故事。

可以说,天安门前的灯光、书本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的火光,就是课文的关键线索。这三者之间,是理想、现实以及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的关系。而要想读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则需从对郝副营长人物形象的入手。由郝副营长在战前对于书上插图的关注,可知插图中的灯光乃是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郝副营长点燃书本发出火光以帮助部队寻找战斗的突破口而牺牲自己的行壮举,可知战场上的火光,既迎来了战斗的胜利,也牺牲了像郝副营长这样一位亲爱的战友;由“我”在天安门前的灯下散步时所听到的对于当下美好现实生活“多好啊”的感叹,可知天安门前的璀璨灯光便是郝副营长心中向往被实现的样子。

由此,整课的教学线索便就比较清晰了——先以词语教学完成对课文内容以及故事背景的基本认识;接着,通过对课文中描写灯光语句(包括一处火光)的寻找,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结构;随后,带着对文中两处灯光与一处火光的关系的思考,学生先对郝副营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对两处灯光与一处火光的关系进行思考,由此进一步完成对课文以“灯光”为题的思考;最后,从革命文化的主题内容与点面结合的写法特色上对课文进行高位审读,提升对课文的整体认知水平。

二、教学叙事

开课伊始,揭示课题。简介作者、知道课文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之后,我请学生认读课前板书的生字新词,以此感受文中内容的背景信息:

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胸墙、信号弹、整编师、地堡

提示:以上两排词语的认读,帮助学生完成对故事背景的了解。

光明、微弱、璀璨

提示:通过这排词语的认读,对课文中的灯光、火光引起初步的关注。

词语认读结束,我请学生关注课题并自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灯光的关键语句。学生浏览课文,完成关键语句的寻找之后,我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之后,依次将文中所写的灯光及其特点板书在黑板上,形成“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光明、温暖、璀璨”和“插图中的灯光——‘多好啊!’”的板书。接着,由描写灯光的几处语句在文中的位置,我引导学生发现了课文首尾呼应的篇章特点和插叙的叙事结构。随后,我引导学生由“灯光”关注到文中所写的另一种光——“火光”,从课文中找到描写火光的句子,并将火光及其特点板书在黑板上,形成“战场上的火光——微弱,足够”。最后,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对文中所写的两处灯光与一处火光的关系稍作思考之后,便带着学生转入对郝副营长人物形象的感知。

对于郝副营长人物形象的感知,是本课教学过程中探究两处灯光与一处火光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关键语句并批注阅读感受之后,我请学生进行交流——从第4段中对郝副营长的初步介绍里,学生读出了郝副营长“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的年轻有为,从第4到7段中对郝副营长与“我”交流书本插图中的灯光的与言语动作中,学生读出了郝副营长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第10到11段中对郝副营长牺牲情况的描写中,学生读出了郝副营长甘于奉献、舍己为公的伟大形象。

在对郝副营长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当我请学生重新思考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树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的微弱的火光之间的关系时,学生立即有所领会,很快就在此起彼伏的发言中明白了,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是经由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所创造的,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则是在书上插图中的灯光的指引下点燃的。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所对应的梦想,便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璀璨灯光中照进现实的。因此,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是当下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则是一代人曾经的梦想,而战场上虽然微弱却也足够的火光,则是一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理想生活所付出的牺牲,所作出的努力。

理解了两处灯光与一处火光之间的关系之后,当我请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时,学生纷纷依据自己的理解阐明了理由。

课到最后,我请学生从写法和内容的角度思考编者将《灯光》编排在此的原因——一生联系此前的几篇课文,从时间点的先后顺序上认为,《灯光》中“我”记起郝副营长的时候,正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处于《开国大典》,一生联系单元认为主题,从“革命文化”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而我则提示学生,从“以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为面,以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的火光为点”和“以郝副营长为点,以革命岁月中广大先烈为面”的角度从写法上对课文留下了印象。

2024/9/27

御笔乘风
亦写亦画亦珍藏,童年往事随手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