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半导体的故事

时尚   2024-11-12 08:14   北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

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


图片引用自网络
张忠谋不仅是台积电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崛起的核心人物之一。




作者:淮河雨

短评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中国台湾半导体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欧美的技术转移,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努力。


01

“台湾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句话出自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之口,如今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事实上张忠谋说得也不算有错,张忠谋出生在中国大陆,那是1931年的浙江鄞县。
现在的鄞县已经撤县划区,成为宁波下面的一个区级行政单位 - 鄞州区。
自古江浙出人才,张忠谋、张汝京是江南源源不断人才产出的诸多代表之一。
张忠谋的童年是在南京、广州度过的,因为父亲张蔚观先后被调往南京和广州出任银行经理。
抗战爆发后,张忠谋一家逃往香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军攻占,张忠谋一家又前往重庆避难。
抗战胜利后,张忠谋举家搬往上海。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尾声,国民党败局已定。
预感时局变化的张家再次来到了香港,在张氏家族的安排下,1949年,张忠谋进入哈佛大学攻读。
此后张忠谋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还拿到了美国国籍。
他的人生转折点是1958年,那一年他进入德州仪器工作,一直持续到1983年。
二十多年的时间,张忠谋都在得州生活。
相比于台湾,得州才是张忠谋最熟悉的地方。
其次是中国大陆,再次是中国香港。
1968年,张忠谋第一次到访台湾。
他是以美国德州仪器副总裁的身份与时任德州仪器CEO马克·谢泼德一起去考察台湾市场。
德州仪器想在台湾设厂制造芯片,这成了不少人嘴里的美国扶持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铁证。
至于德州仪器为什么要跑到台湾投资,他们并无兴趣了解。
事实上,德州仪器之所以跑到亚洲考察,纯粹是被刺激的。
刺激他们的是日本人。
1962年11月,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出访欧洲六国。
每到一国,池田勇人都会给所在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赠送一台索尼晶体管收音机。
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嘲讽池田勇人是一名“晶体管推销员”,戴高乐打心眼里瞧不上日本。
但令这位骄傲的法国“贵族”始料未及的是,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功不仅让这个东亚岛国成为亚洲最发达国家,也在多个领域压倒了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存在。
日本半导体的崛起与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有莫大的关系,如果说张忠谋之于中国台湾半导体;那么在日本,就是盛田昭夫之于日本半导体的关系。
1946年4月,在东京的废墟里,索尼成立。
1948年,盛田昭夫就了解到了晶体管,他意识到这玩意未来会有大作用。
于是在1953年,盛田昭夫来到了美国,获得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生产授权。
当时的日本政府很支持盛田昭夫,对日本来说,向美国学习一切能学习的高科技是必要的。
美国政府也支持盛田昭夫,因为随着东亚大陆地缘形势的变化,日本的重要性随之提高。
对华盛顿来说,一个强大的东京远好于一个弱小的东京。
只不过美国人始料未及,他们当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无形中给自己培养了一个梦魇般的对手。
盛田昭夫并不直接生产芯片,他主要玩的是消费电子产品,比如上面提到的晶体管收音机。
1960年,德州仪器开始在日本设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这次的设厂确实存在技术扶持日本的想法。
后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评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不会满足于制造晶体管收音机,他们必须被允许甚至鼓励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而促成德州仪器在日本设立工厂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盛田昭夫,也是他帮助德州仪器打通了当时还相当繁琐的日本政府层层审批。
在日本投资对美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结果,喜的是,日本简直就是天生的半导体体质。
1958年,张忠谋加入德州仪器,他一直在生产部门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德州仪器的美国工厂半导体良品率达到了25%。
放眼同时代的美国,这是无敌的数据指标。
可在日本的半导体工厂,良品率低于40%的,走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德州仪器经过分析认为,日本工人高度严谨、敬业、细致,对公司的热情甚至超过家庭,是日本半导体生产制造良品率大幅度超越美国本土的关键。
日本的成功刺激了德州仪器试图在亚洲寻找新的生产基地,既能利用亚洲人力低廉的属性,也能利用亚洲人共同的高度严谨、敬业、细致特点。
德州仪器将目光对准了香港、马来西亚,最开始台湾并不在考察名单里。
但张忠谋读博时的两名斯坦福同学是台湾人,他们极力建议张忠谋去台湾看看。
于是谢泼德、张忠谋一行在1968年来到了中国台湾。
先说结果,德州仪器最终选择在台湾设厂,这是台湾半导体的真正起点。

但起初,设厂计划差点黄掉,原因出在台湾自身。

图片引用自网络

李国鼎,2001年去世,享年91岁。

祖籍江西婺源,出生在江苏南京的李国鼎被誉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和“科技之父”。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国鼎差点毁掉台湾的半导体产业。

一个小故事:2001年5月31日,李国鼎病逝在台湾。临终前,他嘱咐家人,将自己的骨灰带回南京。2001年10月28日,李家后人遵照遗愿,将李国鼎骨灰带到南京,落叶归根。

02

李国鼎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系,他对半导体的关注时间不比索尼之父盛田昭夫晚。

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在台湾发展那么前沿的高新技术,当时在美国,已经有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半导体行业。

李国鼎曾试图动员这些人去台湾发展,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谢泼德和张忠谋的到来令时任中国台湾当局“经济部长”的李国鼎欣喜若狂,李热情接待了德州仪器高管团。

然而整个过程令谢泼德很不开心,先是在欢迎晚宴上,台湾接待人员弄混了谢泼德的饮食习惯。

在牛排上浇满了酱汁,这不是谢泼德喜爱的吃法。

更大的麻烦在谈判阶段,李国鼎想的是雁过拔毛,要求德州仪器不仅仅是在台湾建厂,还得转移半岛体的相关技术。

可谢泼德的知识产权意识很强烈,他拒绝了李国鼎的要求。

结果李国鼎居然说出了:“知识产权是帝国主义者用来欺负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东西。”

如此炸裂的话一出口,谢泼德恍惚了好久之后才确定自己所处的地方不是中国大陆。

原本谢泼德打算拂袖而去,为何最后改了想法呢?

一方面是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斡旋,蒋介石父子并不了解何为半导体。

但他们知道,在当时的地缘环境下,与美国建立深入的经济和军事联系,他们的安全就多了一层保障。

另一方面是张忠谋的努力,他用一个理由说服了谢泼德,那就是台湾的人力成本是东亚最廉价的。

就这样,一肚子不爽的谢泼德点头同意在台湾投资。

有了第一步,算是好的开始,可好景不长。

进入20世纪70年代,台湾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在外交上,1971年,尼克松访华。

同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台湾国民党当局代表团被驱逐,台湾的“外交”形势急剧恶化。

其次在经济上,中东战争导致国际油价暴涨,资源匮乏的台湾高度依赖能源进口。

高涨的油价推升了台湾的物价,搞得原本生产成本很低的台湾一下子丧失了成本优势。

1974年,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1%,是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最低的纪录。

为了改变糟糕的处境,时任台湾“经济部长”的孙运璿认为,唯有摆脱劳力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的工业,才能让台湾经济真正起飞。

于是在1973年,孙运璿将分散在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台湾工研院。

以台湾工研院为中轴,台湾开始了一系列产业科技突破工作。

半导体的转机在1974年,当年的2月7日,在台北市南阳街的小欣欣豆浆店。孙运璿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研究主任潘文渊畅谈了一个小时,定下了台湾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半导体。

孙与潘均认为,台湾不能一味地只做德州仪器等美国公司的组装厂,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产业。这就是台湾半导体史上著名的“豆浆店会”。

在会谈之后,台湾工研院设立了电子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开始了“独立自主”半导体的摸索工作。

在工研院的牵头下,1977年,台湾落地了第一座本土的半导体工厂。

台湾当局也很积极,在他们的力推下,1980年,台湾第一家半导体企业联华电子(简称联电)成立。

台湾工研院将从RCA学习的产品线技术以低价授权生产的方式毫无保留地给了联电,同时台湾工研院还向联电转移了40多位技术人员。

虽然看起来进展不错,但说句心里话,那一时期的台湾半导体还处于有力没出使的阶段。

为了打破僵局,孙运璿和李国鼎将目光对准了当时德州仪器内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 - 张忠谋。

两人一直在挖张忠谋,但20世纪70年代的张忠谋在德州仪器混得风生水起。

到70年代末,张忠谋已经是公认的德州仪器下一任CEO的最有力竞争人选之一。

张忠谋婉拒了孙和李的邀请,直到张忠谋自己在德州仪器内遭遇了困境。

第一个困境:张忠谋被放了鸽子,他没能当上CEO。

也许对美国人来说,他们还不能接受一名中国人来当头,虽然张忠谋早就拿到了美国国籍。

第二个困境:张忠谋的观念与德州仪器不在一条路上了。

自1958年进入公司,张忠谋干的就是芯片制造的活。

德州仪器的芯片良品率冠绝美国,张忠谋绝对是头号功臣。

到1976年时,张忠谋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成立一家新公司,专门用来生产芯片。

可以给德州仪器生产,也可以给英特尔、AMD生产,总之可以接任何芯片公司的订单。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知德州仪器董事会时,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张忠谋。

因为这一想法太超前了,当时所有的半导体公司都是自己设计芯片,然后自己生产制造。

公司之间为了竞争市场份额,根本不会将如此机密的芯片交给外包公司代为生产,那样泄密的风险太大了。

况且那一时期的芯片良品率也不高,外包出去太不让人放心。

张忠谋据理力争,他认为,芯片不仅仅可以运用在计算机、军工和大型工业领域,也很有可能进入洗衣机、洗碗机等日常消费品领域。

不是所有的相关公司都具备设计和生产芯片的能力,他们就得依赖具备强大实力的第三方。

因此芯片代工绝对是一片蓝海,可张忠谋的观点在德州仪器内部还是遭到了冷遇。

想法没有得到支持,加上80年代初,张忠谋未能如愿当上CEO。

1984年,张忠谋跑到通用器材公司当总裁。

眼看张忠谋职场不如意,孙运璿和李国鼎再度力邀张忠谋回台湾看看。

为了把张忠谋带到台湾,孙运璿甚至许以台湾工研院院长的职位。

李国鼎也给出了承诺,如果张忠谋想要创业,台湾可以帮他出一半的资金。

在孙李二人的运作下,1985年,张忠谋前往台湾,出任台湾工研院院长,兼任联华电子董事长。

图片引用自网络

孙运璿,2006年去世,享年93岁。

身为山东蓬莱人的孙运璿被视为台湾科技产业的主要奠基者,与李国鼎一起,成为中国台湾半导体崛起的关键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李国鼎和孙运璿二人均是台独反对者。两岸三通之后,李与孙先后回到大陆探亲,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03

张忠谋改变了中国台湾经济的历史,至少是半导体的历史。

在前往台湾的第二年,即1986年,张忠谋开始筹划建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大家可以称呼它的简称 - 台积电

当时的张忠谋多少有些捉襟见肘,他知道台湾半导体土壤贫瘠,所以就竭力从美国那里拉投资。

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家美国半导体巨头愿意帮忙,包括老东家德州仪器。

其中英特尔的话最直白,那位提出了“摩尔定律”的戈登·摩尔对张忠谋说:“张,这个时代有很多好主意,但你的想法不在其中。”

事后证明,即便是半导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大神中的大神摩尔也没有预料到台积电的未来会如此辉煌。

最后还是荷兰飞利浦投资了5800万美元,占台积电全部投资的27.5%。

李国鼎基本兑现了承诺,台湾提供了48%的资金。

至于剩下的钱,则是李国鼎和孙运璿软磨硬泡给张忠谋弄来的。

在台湾当局行政院出任要职的李国鼎和“经济部长”孙运璿,一个接一个给台湾最富裕的几个家族企业打电话。

“过去20年里,台湾一直对你很好,你最好现在就为台湾做点什么?”

听完这话,还敢不给钱?

于是包括很多压根就跟芯片半毛钱关系没有的企业,如台塑集团,纷纷“慷慨解囊”,打引号的那种。

不管什么手段吧!张忠谋终于有了足够的资金。

网络上有一个梗:“那不是我的黑历史,那是我来时的路。”

这句话应用在张忠谋和台积电身上是十分恰当的。

哪个顶级棋手不是从臭棋篓子练出来的?哪家大企业一出生就自带光环?谁都有狼狈不堪,跪地求食的“黑历史”。

1987年2月21日,台积电正式成立。

就在台积电成立同一年的9月15日,在台湾对面,祖国大陆一个叫深圳的新兴特区。

一位43岁的中年人创办了他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叫华为。

而那位中年人,自然就是如今的商业巨擘 - 任正非。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这个历史时空的强悍对手,在那个历史时空却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而在数十年的风云变幻后,他们终于站到了群山之巅,开启了炫目的巅峰对决。

而在炫目的背后,人们却惊讶发现,原来他们的生日如此之近。

图片引用自网络
任正非的华为和张忠谋的台积电创办于同一年,两人都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华为和台积电也都是中国最知名的科技企业。
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与台积电目标明确不同,华为起初没有涉足半导体产业。华为是在1995年开始接触通信系统芯片研发工作‌,我们今天比较熟悉的海思芯片则是华为从2004年开始研究。
04

回到台积电身上,关于台积电起家的历程就不多谈了,篇幅有限,到这里都5000字了。
台积电能崛起的原因有很多,美国的技术转移;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力的政策扶持;台积电自身的努力;张忠谋“意外”发现芯片代工的空白机遇等等。
除此之外,个人觉得,不能忽视两点:
第一,张忠谋本人的影响力。
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华裔不愿意来台湾,嫌弃宝岛没啥机会。
但在张忠谋的运作下,包括已经离开的前台积电COO蒋尚义;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

前任董事长刘德音,现任董事长魏哲家,都是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进入台积电。

20世纪90年代,也是台积电起步阶段。

可以说,没有张忠谋打下基础,种下梧桐树,根本引不来这么多华裔金凤凰。

而正是这么多人才帮助台积电打牢了起步阶段的良好基石,最终推动了台积电在21世纪的大爆发。

第二,张忠谋的承诺。

张忠谋成立一家第三方芯片代工公司的想法在美国之所以没法落地,是因为大家都担心,你今天做代工,明天会不会就自己设计研发芯片了。

又能生产制造,又会研发设计,这不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吗?

为了打消这个顾虑,张忠谋创立台积电之初就承诺,绝不研发设计芯片。

为了确保中立性,台积电对客户的芯片代工高度保密,绝不私下泄露客户的机密。

这种承诺不管是在张忠谋退休前还是退休后,台积电均严格执行,绝不搞暧昧。

正是依靠台积电数十年如一日的承诺,苹果、英伟达、高通等知名跨国巨头们,才放心的将自己苦心设计好的芯片交给台积电代工。

技术是可以练出来的,诚信却不是靠练能练出来的,那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问题:

比张忠谋小17岁的张汝京,也比张忠谋晚19年入职德州仪器。

离开了德州仪器的张汝京于2000年创办了中芯国际,比台积电晚了14年。

如今台积电的市值达到了1.04万亿美元,年度营收693亿美元。

同期中芯国际市值1160亿美元,年度营收63亿美元。

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弥补这10倍的差距呢?



—  END  —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


淮河雨
不一样的90后,喜欢与世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