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苏-57”,俄罗斯军工没落的产物。

时尚   2024-11-11 08:15   江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

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


图片引用自网络
抵达中国参加航展的俄空天军头号精锐王牌战机 - “苏-57”。
这是“苏-57”首次参加中国航展,原本应该是万众瞩目。确实也万众瞩目了,可却是让人大失所望的万众瞩目。“苏-57”的外形只能用粗制滥造来形容,这种水平的战斗机真的能对抗西方最先进五代机吗?


作者:淮河雨

短评


“苏-57”让人放弃了对俄罗斯军工的幻想,哪有什么所谓的黑科技,就算是黑科技也得遵循起码的科学规律。

01

1962年,越南战争如火如荼。
美国海军对自己的“F-4”鬼怪战斗机非常不满,于是推出了“F-14”计划。
美国空军不甘示弱,也推出了“F-X”计划。
“F-X”计划非常成功,1967年,“F-X”计划更名为“F-15”计划。
是的!“F-15”就是被后世视为三代机,现在称之为四代机的标杆之作。
得知美国人的计划后,苏联人大惊失色。
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在1969年推出了“PFI”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也叫“反F-15”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冲着“F-15”去的,“F-15”是人类空军史上的划时代产品。
“PFI”计划也不遑多让,由其研发而来的“苏-27”也是人类空军史上的知名产品。
其中的故事很有意思,苏联人得知“F-15”计划后又气又急。
急的是,“F-15”要研发的战斗机非常先进,超出了所有当时苏军战斗机的性能。
气的是,自己在短期内根本拿不出可以媲美“F-15”的行动方案。
苏联人于是“借鸡生蛋”,参与“F-15”计划投标的美国公司多达8家,其中麦道公司笑到了最后。
但其他美国公司的设计方案同样优秀,北美航空的“NA335”型设计方案就被苏联人给抄了过来。
该设计方案不同于美军战机之前的常规布局设计,大胆采用了前缘S型机翼,机翼和机身融合的非常好,还别出心裁的使用了腹部进气设计,机动性和航程都更好,比“F-15”还优秀一些。
但因设计的过于大胆,因此被美国空军放弃。
图片引用自网络
北美航空的“NA335”型设计方案,看起来跟“苏-27”确实非常像,尤其是下方的进气口,苏联人简直是直接照抄。
“苏-27”确实是一代名机,在某种程度上不输“F-15”。但不得不说,如果没有美国人的设计方案,“苏-27”还不知何时能诞生。也许在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人在先进战机的设计领域就已经被美国人压制。
02

1972年7月27日,美国人首飞了“F-15”,3年半后,“F-15”正式服役。
“苏-27”则在“F-15”服役一年后首飞,苏联解体前6年正式服役。
美国人并没有停下来,1971年,在“F-15”还没有首飞前,美国空军就提出了一个“先进战术战斗机”的计划。
但说实话,那一时期,美国空军对“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并没有太上心,毕竟“F-15”战斗机还没有下文呢。
可是美国人没有想到苏联人的行动也很快,“苏-27”首飞之后,美国空军深感“F-15”不能保持对“苏-27”的压制。
于是在1981年6月,美国空军全面升级了“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
美国人决定要研发出一种可以全面压倒“苏-27”的先进战机。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修改,1985年,美国空军正式发出了招标书。
1986年10月,洛克希德的“YF-22”和诺斯洛普的“YF-23”进入最终PK。
洛克希德很聪明,他们早早与波音、通用达成协议。三家中的任何一个方案进入下一轮,其他两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凭借波音、通用的强大技术支持,加上自己本就实力不俗。
1991年4月,洛克希德的“YF-22”方案胜出。
1997年9月7日,“F-22”首飞成功,人类进入五代机时代。
苏联人总是慢一步,与美国的距离维持在10年左右。
1979年底,苏联军方推出了“I-90”计划。
苏联空军希望研发一款能称霸20世纪90年代天空的先进战斗机,因此命名“I-90”。
米格很积极,因为他们的“米格-29”输给了“苏-27”。
1983年,米高扬设计局,即米格推出了“MIG 1.42”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在1986年被更名为“MIG 1.44”。
苏霍伊因为有了“苏-27”,所以态度消极,但也给出了“S-32”方案。
客观来说,“S-32”远不如“MIG 1.44”。
“S-32”的综合性能只是较“苏-27”有一定提升,但“MIG 1.44”不同,有明显的飞跃。
所以苏联空军经过评估,选择了米高扬的方案。
不过苏联已经没有时间发展“MIG 1.44”了,原本苏联空军预计在1991年首飞“MIG 1.44”。
但在1991年,苏联解体了,这不是闹了个笑话嘛。
2000年,“MIG 1.44”首飞,但只造出了一架原型机。
实际上,在“MIG 1.44”首飞之前,俄罗斯空军就已经放弃了它。
1998年,俄罗斯参照“F-22”的性能数据,推出了五代机计划 - “PAK FA”,后在2001年改为“SFI”计划。
米格、苏霍伊、雅克均给出了自己的方案,苏霍伊最终胜出。
不过苏霍伊没有继续发展“S-32”。
说起“S-32”,苏霍伊倒也没有完全放弃,后来还衍生出了“S-37”(“苏-47”)。
2002年,苏霍伊的“T-50”计划胜出,成为俄罗斯力推的五代机项目,“S-37”停止了研究。
其实不管是“MIG 1.44”,还是“S-37”,它们被俄罗斯放弃的核心原因是落后,远不如美国的“F-22”。
很多军迷说“T-50”,也就是“苏-57”有点像拍扁的“苏-27”。
这么说对,但也不完全对。
为了降低风险,“苏-57”确实直接延续了“苏-27”验证过的升力体翼身融合布局。
包括机身轮廓和尾翼的设计线条,“苏-57”也都继承了“苏-27”的设计风格。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思考,这么干也是比较节省时间和非常经济的方式。
俄罗斯的“PAK FA”计划虽然推出时间只是在“F-22”首飞后一年,但实际上的技术储备远远落后了何止一年。
另起炉灶根本来不及,既然“苏-27”战斗机已经比较成熟,不如就直接用“苏-27”的设计思路。
但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也不对呢?
因为严格来说,“苏-57”也抄了一部分“苏-35”的作业。
“苏-27”研发出来后,苏联人就不断推陈出新。
1992年,俄罗斯推出了“苏-27M”,这款战机是“苏-35”的早期型号。
1996年4月,在“苏-27M”的基础上,俄罗斯正式研发了“苏-35”,当时还叫“苏-37”。
由于五代机的研发难度太大,“T-50”迟迟折腾不出来。
俄罗斯空军突发奇想,把“T-50”研发过程中的部分技术,如航电系统、发动机、雷达等反作用于“苏-35”,变成了“苏-35S”。
“苏-35S”在2008年2月19日首飞,一度被称为最强四代半战斗机。
图片引用自网络
俄罗斯空军的“苏-35S”战斗机。
俄罗斯之所以着急推出“苏-35S”还有一个关键原因,“F-22”服役之后的威胁太大。在“苏-27”、“苏-30”根本无力与之抗衡的前提下,俄罗斯必须拥有一款勉强比肩“F-22”的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就是“苏-35S”。
03

2010年1月29日,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T-50”首飞成功。
这次首飞其实是被逼的。
“F-22”首飞之后迟迟没有进入服役,当然没有服役的原因跟苏联解体有关。
苏联倒下了,美国一时没了对手,军费被大大削减,军工项目也被各种砍。
“F-22”战斗机也从最初的750架需求砍到了不足200架,所有的进度都被延宕。
俄罗斯一看美国人还没有服役“F-22”,自己也就不着急了。
俄罗斯军方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军费很紧张,每年“T-50”项目经费中的80%都需要苏霍伊自己想办法,捉襟见肘的十分狼狈。
然而美国人可不给机会,2005年12月15日,“F-22”正式进入美国空军服役。
俄罗斯人着急了,这才急头白脸的在2008年首飞了“苏-35S”,上面有介绍。
可“苏-35S”毕竟不是真正的五代机。
为了给自己一点信心,2010年1月29日,俄罗斯空军正式首飞了“T-50”。
普京对“T-50”非常重视,在首飞成功后的同年6月17日,普京特地实机参观了“T-50”。
虽然很重视,但此后的“T-50”进度依旧很缓慢。
从2011年3月到2017年12月,俄罗斯又相继生产了9架原型机。
原本俄罗斯空军还想着在2016年列装60架“T-50”进入现役,但直到2016年,“T-50”还在试飞阶段。
至于“苏-57”是2017年8月改的名字,其实就是“T-50”。
“苏-57”的性能到底怎么样?
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解读,观点不一致也很正常。
下面是印度人的看法。
2010年1月29日,“T-50”首飞后,俄罗斯缺钱的问题并没有改善。
2010全年,俄罗斯军费才404亿美元,还不到美国同年军费的5.6%。
为了解决兜里没钱的问题,俄罗斯人找到了印度。
早在2000年,俄罗斯就在与印度讨论共同研发五代机的计划。大体就是俄罗斯出人才和技术,印度给钱。
但当时俄罗斯的五代机还没有谱呢,双方仅限于谈。
直到2007年,五代机有了一定的进展。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实在是没钱了。
在2005年、2006年,俄罗斯军方只能承担“T-50”项目经费的20%,剩余全部需要苏霍伊自行筹措。
于是2007年底,俄罗斯答应了印度一些严苛的条件。比如俄罗斯必须转让全部的技术,包括其“源代码”。
俄罗斯还得帮助印度搞他们自己的五代机项目 - “AMCA”计划。
俄罗斯的想法是先答应再说,于是俄印“FGFA”五代机计划上线,其实还是“T-50”。
俄罗斯和印度当时估计,整个五代机项目需要投入320亿美元,其中印度承担250亿美元(包括170亿美元的飞机采购费)。
到2017年时,印度已经砸进去67亿美元。
然而到了2018年,印度却退出了“FGFA”计划,原因有三点。
第一,“T-50”老是延误,原本计划是2016年服役,结果推迟到2017年,到了2017年,又没谱了。
印度人觉得俄罗斯人就是个坑,太不靠谱。
第二,俄罗斯一心推进“T-50”,对印度的“AMCA”计划压根没有投入精力。
只是派了几名技术人员到印度,美其名曰指导。
而印度技术人员并没有机会参与到“T-50”的研发,这让印度人起了疑心,俄罗斯到底有没有帮助自己搞“AMCA”的想法。
第三,“T-50”技术指标有水分。
在忽悠印度投资之前,“T-50”在俄罗斯人嘴里不是可以比肩“F-22”,简直可以碾压。
但逐渐,印度人发现了猫腻。
印度人经过评估发现,不管是航电系统,还是雷达、传感器,隐身性能,“T-50”都注满了水分。
印度当时的评估倒没有说“T-50”能不能压过“F-22”,只是说“T-50”并不符合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准。
面对印度的退堂鼓,俄罗斯当然不希望钱袋子跑了。
于是在2018年提出可以先给印度4架样机(其实就是4架原型机),但印度得为每架样机支付1.35亿美元,气的印度直翻白眼。
2018年4月,不想再当冤大头的印度宣布俄印五代机项目 - “FGFA”计划取消。
在“FGFA”计划取消前,印度砸了88亿美元购买了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
“阵风”单价比“T-50”贵多了,但印度人依旧愿意花这笔“冤枉钱”。
两相对比,或许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
至少在2018年那个阶段,在印度的评估中,“T-50”的性能可能还不如“阵风”。
之所以拿印度人的例子来说事,主要是因为印度人对“T-50”,或者对“苏-57”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军事专家。
不管是国际问题专家,还是自媒体博主,实际上大家都只能趴在窗户上看“苏-57”。
然后通过一些所谓的蛛丝马迹来推导结论。
但印度人可是正儿八经进入房子里看过“苏-57”的,而且一看就是10年。
虽然俄罗斯没有全面转让“苏-57”的所有数据,但印度人还是从俄罗斯人手里拿到了部分资料。
正是因为有了资料信息,印度人才被吊着等了10年。
所以千万别以为印度人傻,人家可不蠢,不给点真东西,印度人才不会白给钱。
因此,在“苏-57”的性能评价上,印度人的发言权可以说是仅次于俄罗斯人。
因为印度人对“苏-57”的情报掌握,远远超过了外界普通人。
他们有更加详实的数据来做评估依据,虽然只是部分数据,但也比我们这些没有内部资料的人来得更为准确。
两相比较之下,“苏-57”到底有多强,印度人的反应也许早已说明了问题。
图片引用自网络
法制“阵风”战斗机。
“阵风”性能十分先进,被视为是四代半战斗机中的佼佼者。印度甚至打算用“阵风”来对抗中国最新锐的五代机-“歼-20”。
04

目前“苏-57”的服役数量在22架,截止到2024年4月,之后就没有数量更新了。
从2020年12月25日到现在,一共才服役二十来架。
和美国空军相比,“苏-57”的制造进度太慢了。
“F-35”一年的产量在100架左右,巅峰时期可以达到140架,少的时候也有90架。
“歼-20”自2016年12月12日服役至今并未披露具体数量,但外界评估认为有200架左右。
相比之下,“苏-57”确实有点拉
作为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斗机,服役进度如此龟速。
无外乎三种原因:
1,对“苏-57”并不满意,不想投入太多资源。
2,俄罗斯在憋大招,有更先进的战斗机,对“苏-57”不感兴趣。
3,军工水平不够,产量十分有限。
从珠海航展上的“苏-57”状态来看,俄罗斯军事工业制造工艺太差劲。
具体图片就不上传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络上搜一搜。
别说和堪称艺术品的“F-22”、“F-35”相比,就连“歼-20”都比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近看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它们的做工都很精良。
军事工业制造水平决定着武器的寿命和可靠性。
不要再说二战时期,苏联武器粗制滥造,但还是击败德国的案例。
那时候苏联武器是很简陋,但产量大呀,数量压倒质量。
可现在“苏-57”数量也不够,22架,撑死一个中队的规模。
军工产量不行,军工工艺也很差劲,俄罗斯空天军的上限可能也就在这里了。
现在吃吃老本吧!
再过几年,或许连老本也快吃不起了。

—  END  —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



淮河雨
不一样的90后,喜欢与世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