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手机系统这条路

时尚   2024-10-23 12:05   北京  

图片引用自网络
小米发布了自研的操作系统小米“HyperOS”,即“澎湃OS”。


作者:淮河雨

短评


致敬坚持研发属于自己智能手机系统的公司,任何一个有追求的企业都值得尊重。

01

这篇文章之前发布过,修改之后重新发一遍。
2023年10月17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自研的操作系统小米“HyperOS”,即“澎湃OS”上线。
按计划,澎湃OS将陆续替换原有的MIUI。
雷军非常兴奋,称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小米14将会成为第一个使用澎湃OS的小米手机。
可能对小米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雷军是一个诚实的企业家。
他表示澎湃OS是基于深度进化的安卓以及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而来,也就是说那并不是100%小米自研的系统。
说实话,雷军的这番表述大大的刷了一波好感,真诚总能打动人。
其实雷军也可以对外讲澎湃OS是小米100%自研的,如果被外界发现了澎湃OS和安卓的关系,那也有解释的办法。澎湃OS是用了AOSP代码不假,那样只是为了兼容安卓的APP罢了,无伤大雅。
所以不能因为澎湃OS与安卓的关系,就否定小米100%自研的结论,解释的多么天衣无缝。
可雷军没有选择隐瞒,他还是开诚布公地表示澎湃OS在现阶段无法脱离安卓的影响。
小米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澎湃OS的前辈MIUI发布于2010年8月16日,几乎与小米同龄。
MIUI是世界上第一款基于安卓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如今已经有14年历史了。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研发手机操作系统很难吗?
看看隔壁的华为鸿蒙系统,那么快就研发成功了,说明并不难,是小米没有本事,才十几年如一日的使用基于安卓的MIUI。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本人不是理工学科出身,更不是相关的专业人员,原本这个问题不好由我回答。
但如果一定要我回答,我认为研发手机操作系统本身可能并不难。
难的是系统的市场化运用,你如何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用户。
在好多年前,前手机王者诺基亚还挣扎的时期,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大操作系统逐鹿中原。
微软推出的Windows Phone(WP)、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苹果的iOS、谷歌的安卓系统。
经过惨烈的市场竞争,安卓脱颖而出,几乎统一了整个智能手机系统领域。
除了苹果因为iPhone独一无二的品牌和性能体验为iOS夺得一片天地外,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都选择了安卓。
时至今日,安卓和iOS依然强势,WP和塞班没什么市场了,但这些系统无一例外都有十几年的历史沉淀。
号称是最好的智能手机系统 - iOS自2007年1月9日发布,距今已有17年历史。
而iOS也不是凭空而来,是基于Darwin系统研发,Darwin系统属于Unix系统的一个分支。
Unix则问世于1969年,由著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距今已有55年的历史。
iOS的一生之敌,也是目前最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同样脱胎于Unix。
安卓发布于2007年11月,仅仅只比iOS晚了10个月。
安卓之所以研发得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安卓的内核是Linux,有基础铺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跳就相对容易。
Linux于1991年发布,是Unix的简化版本,或者说是迷你版本。
1979年,AT&T公司(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收回了Unix的版权,要求使用Unix的公司和个人必须付钱。
安德鲁·斯图尔特·塔能鲍姆教授有教学的需要,但不想付钱。于是在1987年照着Unix的功能和架构,搞了一个简易版的Minix系统。
1991年,著名的芬兰系统专家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基于Unix和Minix,折腾出了Linux。
有别于Unix的闭源,Linux自打推出就是开源的。
这也是为什么谷歌会基于Linux来研发安卓系统,澎湃OS和鸿蒙追根溯源,同样来自Linux的原因。
十多年前就用智能手机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早期的安卓系统手机用上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卡顿的情况。
因为本质上安卓相比于iOS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
鸿蒙和安卓一样是基于Linux开发而来,但是为了兼容安卓的生态应用,鸿蒙又大量使用了AOSP的源代码,AOSP也就是安卓。
02

小米可不可以和鸿蒙一样基于Linux搞一套“独立自主”的系统呢?
答案是可以,因为上面已经说了,Linux早就开源了,是个人都可以用。
别说基于Linux搞澎湃OS,就是基于Unix搞一套“小米版iOS”都是可以的。
Unix是闭源不假,但只要你付钱买许可证,就能用。
只是用起来确实没有开源的Linux那么方便,所以除了苹果,几乎没有手机系统研发公司使用Unix。
虽然能基于Unix和Linux另起炉灶,但你搞出来就已经落后了。
2007年,iOS正式发布,距今17年,而iOS也已经更新迭代到了iOS 18。
安卓更新迭代的更为频繁,最新的是安卓15,看似15少于18。
但安卓6.0之前,谷歌搞了太多的诸如1.5、1.6、2.2、2.3、4.1、4.2、4.3的系统升级,实际上安卓已经升级了快30代了。
虽然我们说iOS和安卓都流淌着Unix的血脉,但苹果和谷歌都对自己的系统进行了大量的重新开发。
在历经了十几年之后,无论是iOS还是安卓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典型的案例是最新的安卓系统在流畅度上基本追上了iOS。
这是谷歌十几年心血投入换来的回报,任何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个也很好理解,你是你爸的儿子,流淌着你爸的血液。
但是后天的努力和经历会把你塑造得跟父辈不一样,更别说祖父辈了。
你直接基于Linux研发出一套系统,说白了那不就是iOS和安卓初代系统的水准吗?
我们用智能手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现象,某某APP会提示,可兼容iOS或者安卓多少多少之上的版本。在下载APP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提示非常的常见。
现在手机应用商店里99%的APP都是兼容安卓和iOS的,围绕在安卓和iOS周围的开发者和开发公司数以万计,开发出的APP程序估计得用百万这个单位来计数了。
而考虑到安卓+iOS几乎占据了智能手机领域95%以上的压倒性份额,其中安卓占比在70%-80%左右。
任何非iOS系统手机,说白了也就是iPhone之外的手机都很难绕过安卓的防线,实在是避不开。
这也就是为什么鸿蒙在用Linux内核的时候还大量使用了安卓的源代码,就是为了做到兼容。
如果抛开安卓,直接在Linux上开干,倒也可以开发出来新系统。但根本无法兼容绝大部分常见的APP,这是相当要命的,等于说放弃了现有的被安卓支配的智能手机市场。
小米的逻辑也是一样,而且相比于其他手机品牌,70%的小米手机销往海外,这就要求小米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澎湃OS必然要兼容安卓。
如果不想兼容的话,一个新问题就产生了。
有一家公司实力超群,基于Linux或者Unix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系统。
而且这套系统天赋异禀,刚一推出就直接超越了iOS和安卓的历史版本,达到了和iOS、安卓最新版本的水准。
那么这套新系统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战胜iOS和安卓这两大霸主级的手机系统吗?
答案是,很难!
因为搭建围绕系统的生态圈太难了,何为搭建生态圈呢?
就好像你常去的菜市场一定要满足“便利”、“便宜”、“质量好”三要素。
当一家菜市场满足了上述要求之后,不仅你会被吸引过来,周边的住户可能都会被吸引过来。
于是你会发现这家菜市场卖的菜会很新鲜,种类也齐全。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顾客多,当天的菜当天卖完,所以店家可以快速进更新鲜的菜品,更新换代非常快。
而顾客多了后,需求也就多样化了,就可以采购更多种类的蔬菜满足不同消费者。
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就是生态圈。
反之,如果一个菜市场,价格不便宜,前往也不方便,菜品质量就算一样好,你会舍近求远吗?
手机操作系统的含金量比卖菜高多了,但本质上还是商品,逻辑是相通的,它们都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iOS、安卓就像是同时具备“便利”、“便宜”、“质量好”的菜市场一样,吸引了无数的顾客。
你现在新开一个菜市场,就算也具备“便利”、“便宜”、“质量好”三要素,那我为什么要换到新开的菜市场买菜呢?
你俩没有差异化,你有的,人家先行者都有,那我肯定要去自己熟悉的菜市场买菜,已经轻车熟路了。
想要改变原有顾客的消费习惯,一定是建立在你提供的服务有明显优势的基础上。
换言之,你要更便利、更便宜、质量更好,否则你根本拉不走已经习惯了过去生态圈的消费者。
当年苹果手机之所以颠覆了诺基亚,靠的就是“更便利”、“更便宜”、“质量更好”,而不是和诺基亚一样“便利”、“便宜”、“质量好”。
无论是看上去高端的手机操作系统,还是看似低端的买菜购物,都要遵循亘古不变的商业逻辑。
我们不能总是对已经被无数案例测试过的基本逻辑视而不见,却陷在自创的逻辑中自娱自乐。
塞班系统就是一个惨烈的案例,活生生的案例。
塞班系统是智能手机系统的先行者,在iOS和安卓还没有出世的2006年,搭载塞班系统手机的销量就超过了1亿部。
2007年,iOS和安卓相继问世。
为了对抗来势汹汹的两大智能手机系统,前手机霸主诺基亚于2008年收购了塞班公司,由此塞班成为诺基亚的独占系统。
诺基亚对塞班寄予厚望,可矛盾也相应而来。
以前塞班系统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Psion共同投资组建的,现在变成了诺基亚一家的,人家怎么想?
于是从2009年开始,包括索尼爱立信、LG、摩托罗拉、三星等众多品牌纷纷退出了塞班阵营。
到2010年时,只有诺基亚还在使用塞班系统。
三星、LG、爱立信抛弃塞班,就是不想和这个诺基亚独占的系统搭上关系。
但安卓就不同了,尽管谷歌也推出过自己的手机,可谷歌自始至终都没有将手机业务作为主业。
这让手机厂商们可以放心的使用安卓,而不至于担心,谷歌会凭借独占安卓的天时地利优势推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智能手机,或者哪天突然断粮。
说得再直白一些,你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谁还敢跟你玩?
图片引用自网络
诺基亚收购塞班之后就要求应用程序的开发商为诺基亚提供定制化服务,大量只适用于诺基亚智能手机的APP被开发了出来,引发了三星、LG、爱立信的不满。
最终的结果是塞班被孤立了,成为诺基亚的孤品。然而塞班系统在使用体验上远远不如同为孤品的苹果iOS,被市场淘汰在情理之中。
03

诺基亚试图利用独占塞班的优势,开发定制化的APP,以此形成和其他品牌手机的差异化。
最终的结果是使用塞班的只剩下了诺基亚手机,倒是和苹果非常相似。
只是诺基亚智能手机的操作体验和性能都被iPhone碾压,最终不得不走下王座,将王冠交给苹果。
塞班的经历表明了三点:
1,如果你不能推出和iPhone一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子产品,那么你就无法保证你推出的智能手机系统占据市场的一角,难以撼动。
诺基亚就是在产品上无法更出彩,因而就算独占了塞班系统,也很难让这套系统活到现在。
2,如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那么你的系统就很难获得大规模市场化应用,这点上面其实已经提到了。
iOS系统特别好,可要是推向市场,相信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品牌都不太敢轻易尝试。
苹果已经是智能手机领域的霸主,要是系统上也追随iOS,那就赤裸裸成为苹果的附庸。
这等于把自己的脑袋系在苹果的裤腰带上,试问哪个正常的手机公司敢这么玩。
3,即便你和谷歌一样不以手机为主业,就一纯粹做系统的公司,你推出的系统一定要具备高人一等的优势。
安卓和iOS无论是在实用性上和适应性上都远超塞班系统,所以他们击败了塞班。
可如果后来者推出的系统仅仅只跟安卓、iOS水平相当,那就会陷入与两大智能手机系统撕扯的境地中。
已经反复强调了,光是追上不足以推翻旧的格局,最多也就是分一杯羹。
想要颠覆就必须是超越,颠覆性的超越。
说了这么多,既然这么难,那么自研手机系统就没有意义吗?
当然有,而且非常的重大,任何一个具备独特体验的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你说小米、OPPP、vivo、华为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吗?从硬件上分不出来,因为他们的供应链高度的同质化。
曾有人打趣地说,把几家品牌的手机logo遮住,大部分人在使用过程中都分不清谁是谁。
这样说当然有些夸张,但也点明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化较小,至少不像和iPhone那样差异巨大。
既然在硬件和设计上无法明显区分,那么系统上的差异化就非常有必要了。
小米算是有先见之明的,所以在2010年人家就开始基于安卓开发MIUI,MIUI也成了小米的标签之一。
可以想象,随着这次澎湃OS的推出,小米的系统体验在安卓系手机中将会更有特点。
所以自研手机系统,这是一个不错的商业行为。
不过一些朋友会将商业行为之外的情绪带入,那就是另外一个维度的故事了,不在此讨论。
最后还是想聊聊关于“自研”的争议。
到底是自研,还是套壳,争议声音一直比较大。
我的观点是,不存在百分之百的自研,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是基于前人研发出的技术,那就都不是自研。
天要这么聊,那就聊死了。
在我看来,技术是一个平台。
一项新技术出现后,会将这个平台推升一层。
后来者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结合前人的智慧,加入自己的构思,获得独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那都叫自研。
大家一定要明白,自研≠原创。原创的意义和价值远远不是利用现有技术,搞一套自己的技术产品可比拟的。
所以呢!不管是鸿蒙系统,还是澎湃OS,其实就可以说是自研的系统。
只不过一定要量化,那无非是自研了多少的差异,是100%,还是90%。
现在比较大的争议在哪里呢?即便是100%,挑战者也会问,那没有安卓这个模板,能自研出来吗
就算不是套壳,还不是得参考安卓的架构和功能。
相当于是人家已经摸着石头过河了,你又摸着人家过河,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这个摸着石头过河和摸着前人过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自研和原创的差异。
很多人和企业在宣传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其中的差异,甚至刻意混淆。
将自研宣传成了原创,大相径庭。
自研只是不借助“外力”,自主研发。
原创可不同,原创之后,你自己就成了“外力”。水平和层次,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
现阶段,有什么实力做什么事就行。
不要过于自贬,也不要过于夸大。

—  END  —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

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

淮河雨
不一样的90后,喜欢与世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