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曾几何时,杨芳确实称得上是名将。但在与英国人的交战中,杨芳发现自己大半辈子积累的战争经验居然全无作用。
在这个空档期,杨芳暂时成为广东的最高军事长官,主导了对英军的作战。杨芳与琦善不同,琦善是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旗人勋贵。在别人或投军玩命,或努力读书,竭力的想方设法出人头地不同。
琦善一出生就是一等侯爵,托老祖宗的福荫,只需要去考一次试,琦善就能做官。那一年琦善16岁,大部分人还乳臭未干时,琦善就已经是刑部员外郎候补。与身为“旗二代”、“满三代”的琦善不一样,读了几年书,成绩却一般的杨芳选择投军当了一名文书。
因为识文断字,且人比较机灵,被杨遇春提拔为把总,相当于现在部队里的连排长。
杨芳经历了镇压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张格尔叛乱,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虽然曾经的战绩很辉煌,但进入人生暮年的杨芳战意不浓。根据野史记载,因为战事不利,杨芳曾经派人到处购买马桶。
因为杨芳认为英国人那么强大,一定是用了什么邪术,所以他打算用污秽之物,以邪制邪。杨芳的确命人购买过桶,但不是马桶,而是大量的油桶。他的想法是用装满了桐油的木桶置于广州的内河之上,对来犯的英军实施火攻。
火攻战术在中国古代兵法典籍中属于比较精妙的战术,然而冷兵器时代的战术已经很难再对19世纪中叶的世界第一强军造成什么阻碍。
义律这边还不知道琦善被押往北京,1841年3月16日,他又给琦善写了一份停战谈判的照会。结果中间出了岔子,英军派了一艘小船送停战书,举着白旗就奔着广州去了。途经凤凰岗海域时,清军一看是英军船只,也不管一二,直接炮击,小船被迫返回。3月17日,杨芳居然给道光帝上奏,称凤凰岗海战大捷。虽是清朝中后期名将,道光时代的顶级将星,但杨芳与其他清朝官员没什么区别。义律决定报复,3月18日,他下令再次向广州发动进攻。
英军一口气拿下了凤凰岗炮台、永靖炮台、西炮台、海珠炮台,沙包炮台,清军兵败如山倒。
3月18日下午,英军占领广州十三行,并升起了英国国旗。此时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危城,是否攻占广州完全取决于义律的想法。可义律没有选择再进一步,3月19日,义律发出了停战照会,提出了停战条件:1,优待英国人;2,恢复通商。杨芳与怡良(时任署理两广总督),林则徐商量之后,决定接受条件。
这里要解释一下,林则徐虽然被道光给撸了,但一直留在广州,直到1841年5月才被调往浙江。
怡良是主战派,琦善在广州与义律和谈时,他多次给道光上密折,揭露琦善对英妥协,私订《穿鼻草约》,擅割香港的卖国罪行,促使道光帝降旨将琦善革职。看完杨芳的操作,只能感慨一句,这位老将军的胆子是真大。
1841年3月20日,广州停战议和生效,贸易恢复。
3月22日,杨芳给道光帝上奏,他不仅完全隐瞒了英军攻占广州十三行的事实,对自己与英国人议和一事也是只字不提。反而称自己领兵有方,在他的严密防御下,击退了英军对广州的进攻。
杨芳的骚操作还不止于此,毕竟私下议和了,也恢复了通商,这可是道光明令禁止的。
为了让既定事实“合法化”,就必须得征得道光的同意。思来想去,杨芳“甩锅”给美国,称美国商人代替英国商人请求恢复通商。这应该是美国第一次接到来自中国的锅,美国由此开启了从大洋彼岸“接锅”的优良传统。贸然恢复通商肯定不行,就算甩锅给美国人肯定也没啥说服力。
毕竟美国在当时还不入流,要是美国像现在这样,肯定一甩一个准,不是美国的锅,美国也得接着。皇上您看,要是恢复通商了,英国人就主动来了,等于是请君入瓮。道光看后并没有上当,倒不是他识破了杨芳的计策,而是他觉得,战场上咱们是捷报频传,为什么要恢复通商?3月31日,杨芳再次上奏,称美国商船进入了广州港,引起英国商人的羡慕。
首先,自己之前早就下旨封港,怎么美国商船还能进来呢?其次,美国商人要是替英国做中间商,岂不等于英国间接恢复了贸易往来。道光一面再次下令,禁止通商;另一方面开始秘密调查杨芳是不是欺上瞒下。
最终道光还是知晓了杨芳暗地里议和通商的事,于是杨芳和怡良均被革职留任。以马后炮的视角来看,杨芳的这次议和停战还是比较成功的。其他正常的商品,大清依旧照常收税,洋商们还是服从广州地方政府的管辖。
等于说在英国绝对的武力优势下,大清并没有被强迫接受太多不平等要求就恢复了通商。奕山丢掉了广州,不过这不是他的高光时刻。由奕山主谈的《瑷珲条约》丢掉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人最终没有真的永久占领广州,俄国人可是把大片中国领土收入囊中。
所以从身份上来说,他比琦善还要“贵”,属于顶级贵族了。与杨芳一样,奕山也参与过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战争,后一路做到了伊犁将军的高位。琦善议和不利之后,道光皇帝决定跟英国人贴脸开大,他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统领四川、湖北、云南、广西、湖南、江西、贵州各省约1.7万人前往广州。奕山也非常嚣张,夸口:“使逆夷片帆不返”,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一艘英国船都回不去。义律第一时间找到杨芳,奕山来了,他怎么想的?咱这停战通商还能搞下去吗?4月16日,广州知府余保纯回话了,奕山应该同意保持现状不变。
因为奕山一到广州,就马不停蹄询问了杨芳对战局的看法。上面讲了,奕山参加过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战争,而杨芳可是亲手活捉了张格尔的大英雄。但杨芳的回答让奕山倒吸一口凉气,“待机而动,不可浪战取败”。感到情况不对劲的奕山一边等待各地兵马到齐,一边开始按兵不动,秘密观察。看到奕山来了后也没有动静,加上杨芳委托余保纯的回话,义律在4月17日宣布,不会进攻广州。原本紧张的局势一度平息了下来,但奕山只是隐忍不发而已。时间很快来到了5月初,各地的1.7万援军陆续抵达,加之在广州当地的驻军,清军兵力达到了2.5万人。到5月2日,他发现集结在广州的清军部队越来越多,心里开始打鼓。
5月11日,义律派人去找广州知府余保纯,提出各省援军撤离广州的要求。
等余保纯一走,义律也动身离开了广州,他认为奕山不会答应撤走援军,开战难以避免。不过义律也是有耐心,他离开广州后并未立即要求英军采取行动,而是等到了5月18日,预感不妙的义律才又重返广州撤侨。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观察,奕山认定杨芳已经“投敌”。背着皇上与英国议和停战,恢复通商,这些都是大逆之罪。尽管对杨芳的态度发生变化,但奕山的一些想法与杨芳不谋而合。奕山觉得是杨芳水平不行,在等待援军的日子里,奕山命人准备了大量的“火箭”,还有火球等各种能想到的火器。他还下令在广东佛山秘密组建了一支火船队,差不多有百艘之多。船队由2000名从福建招募的兵勇驾驶,他们全都精通水性。
咱们有一说一,从杨芳那里获知了英军枪炮的强大之后,奕山还是用心做了一些准备。
他打仗水平不行,欺上瞒下,是的!奕山也是经常欺上瞒下,后面会提及。
至于被抛在一边的杨芳,他在听说奕山决定开打之后,只说了一句话:“事且败而局难收”。这位曾经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其实从被革职留任那天起就已经事实上退出了历史舞台。1841年5月21日夜,清军火船队出动,一百多艘火船和竹筏直扑英军舰队而去。奕山的计划是先用火攻,然后步兵趁机登舰与英军肉搏。
客观来说,奕山的战法不能说有错,只可惜用错了时代。
英军战舰的转向速度远非清军战舰可比,见火船队蜂拥而来,迅速移动。
大部分英军战舰都没有受到火攻的影响,不过此时清军炮台看到英军战舰为了躲避火船,阵型被打乱,立即开炮轰击。有三艘英舰被击中,但非常遗憾,清军的大炮威力有限。在捷报中,击中三艘英舰变成了击沉六艘英舰,这牛吹到天上去了。“逆夷号呼之声远闻数里……,逆夷被击及溺水死者不计其数。”接到捷报的道光皇帝龙颜大悦,自广州开战,他接到了无数好消息,但有多少水分,这位皇帝估计也心知肚明。但在皇帝看来,就算有50%的水分,那也击沉了三艘英舰,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可怜的最高统治者不知道,不是50%的水分,而是95%的水分。
激动不已的道光传旨嘉奖,然后嘉奖信还没有送到奕山手里,英军的报复瞬息而至。
1841年5月24日,正在登陆广州的英国海军陆战队。1841年5月23日(也有说法是5月22日),英军舰队主力全军出动,分别从广州西南和广州东部发起进攻。
5月24日下午2点,英军总攻开始,到下午3点,仅仅一个小时,广州东部清军防线便被突破。这里要提一点,在与杨芳议和之后,义律为了表现诚意,不仅归还了广州十三行,还把之前攻占的炮台也还给了大清帝国。
广州西部,5月24日下午4点,英军窜入了广州内河水道,晚上登陆。
广州城北的制高点 - 四方炮台在25日当天被攻占,四方炮台可以俯瞰整个广州。结果英国人直接不跟你玩肉搏,英军在四方炮台上架设了他们自己的大炮,对着广州城内一顿猛轰。清军被英军疯狂炮击,损失巨大,各路清军几乎都是一哄而散。战后盘点,在攻取广州的过程中,英军损失77人,其中阵亡仅9人。
清军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后世的一些历史学家经过资料整理认为,5月21日晚上的夜袭,清军至少损失了60-70艘火船。
之后的陆战,清军阵亡人数不少于500人,受伤人数可能在1500-2000人左右。见识到英军的强悍之后,奕山也不得不走上了议和停战的老路。不过这位老兄继续发扬忽悠本色,他给道光上奏,称过去几天自己屡胜英军。
英国军舰和轮船被自己击沉了很多艘,英国损失了很多人等等。
停战之后签订的《广州和约》,奕山又开始了不输琦善的灵魂表演。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