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努力”的叙事逻辑

时尚   2024-10-17 08:30   北京  

图片引用自网络
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尤其是预先设置了你所有回答都是错误的人。


作者:淮河雨

短评


这不是基于对事实的严谨分析,而是一种有预谋的怪诞认知。

01

2024年9月24日发表了一篇文章:《走老路能到新地方?》,文章中提到了一部著作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士·罗宾逊、西蒙·约翰逊三人共享了这一重要奖项。
其中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就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作者,诺贝尔奖委员会评价称,“缩小国与国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这些获奖者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对阿西莫格鲁、罗宾逊两位大师级经济学家的最大认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非常精彩。
图片引用自网络
图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现场。
02

言归正传!
想必大家经常能听到以下的观点:
1,新加坡为什么这么发达?回答:“因为马六甲海峡太重要,美国扶持新加坡”。
2,为什么韩国能成为发达国家?回答:“韩国当美国的狗,所以美国给韩国赏饭吃”。
3,为什么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回答:“因为犹太人控制美国,美国支持以色列。”
4,菲律宾为什么这么落后?回答:“因为美国剥削了菲律宾”。
在这些和类似的观点中,我们能发现,美国的角色比较割裂。
人们将美国像面团一样揉捏,好让山姆大叔适配不同的逻辑场景。
在不同语境下,美国能扶持起一个发达国家,也能压制一个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掌握一国命运走向,可谓是无所不能。
同时呢!又不把美国当回事,认为美国是纸老虎,啥啥都不行。
这种割裂的背后实际上是自身逻辑的需要,人有千面,国何止千面,万面都不止。
一个国家的面孔是非常复杂的,很难说一个国家是“好”还是“坏”,这种正负两极的评价本身就值得商榷。
但由于需要,美国的角色不能是千面、万面,只能是一面,那就是负面,而且得是绝对负面,也就是“坏”。
既然坏,就得有坏的能力。
有些小国,如摩纳哥、瑙鲁、图瓦卢,就算坏,你也不会关注。因为他们太弱小,即便坏,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所以,美国的角色就是又坏又有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美国又坏又有能力,可以无所不能的压制一国国运,我们面对美国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另一种语境:“美国是纸老虎”,也就是特别菜,不值一提。
于是我们看到了同样是又坏又有能力的美国出现了角色上的不同,面对其他所有国家,山姆大叔是又坏又有能力。面对我们,山姆大叔只能是又坏又菜,我们是唯一清醒且特殊的存在。
可这时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大家都是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怎么就咱们这么特殊呢?
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是白痴吗?这似乎说不通。
于是为了让这个逻辑说得通,那就必须得证明自己与其他国家有不一样之处。
人们寻找的不一样之处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容易被人忽略,这一点就是标题中的“努力”
韩国、以色列、新加坡的语境案例中都特别强化美国的作用,从而剥夺了韩国人、以色列人、新加坡人自身努力成为发达国家这一客观存在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宣传语境中,“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出现的概率极高,已经到了铺天盖地的地步。
“自力更生”与“独立自主”原本是为了鼓励在不依赖外部资源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
这种宣传逻辑有一定的精神激励作用,但部分人由于长期在类似语境下熏陶,因此产生了一种只有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心理活动。
在这种心理活动的加持下,人们看待外部事务往往会带戴着有色眼镜,得出一个除了我,你们都不够独立自主的结论。
韩国、以色列、新加坡是因为和美国关系好,所以才成为发达国家,他们并不是依靠“独立自主”变得富裕。
菲律宾等国之所以不发达,就好解释了。看到了吧!就是因为他们不够“独立自主”,经常被美国剥削,所以穷困潦倒。
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不会讨论这些国家的人民是否勤奋、努力,懒惰等等,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独占了“努力”,不允许其他国家拥有“努力”的权利。
他们的一切不是来自天赐,就是来自人赐,反正他们不是靠“努力”得来的。
类似的逻辑不仅仅体现在韩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后起国家身上,也被应用在了老牌发达国家那里。
美国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因为他们机遇好,遇到两次世界大战,由此崛起。
那会不会是因为美国人也比较努力呢?不存在的,美国就是上天赏饭吃,所以才发达的;其他国家则是靠美国赏饭吃,所以才成为发达国家;全世界只有我们是靠自己“努力”才吃上饭的。
以上可以被视为独占“努力”,否定其他国家和民族努力的第一层因素,也就是长期宣传造成的因素。
第二层因素则是出于掩盖自身问题的需要。
例如:某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这个发达国家曾经很贫困落后。
后来这个国家得到了外援,可能外援比例是20%,经过这个国家民众的努力,创造了70%,最终成为90%的发达国家。
同样还有一个国家,曾经也很落后。
后来这个国家也得到了外援,外援的比例同样是在20%。
经过这个国家民众的努力,创造了40%,最终成为60%的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及格了,但却远远谈不上发达。
40%的努力 PK 70%的努力,输了!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检视自身,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可找问题容易,解决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发现是自己不够努力时,要么勇于承认,要么改正。
可承认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如否定别人的努力,说白了也就是贬低别人凸显自己来得更快更口嗨。
柿子挑软的吃,事找简单的做,话拣好听的说。
既然解决自己的问题比较困难,那就挑别人的毛病。
首先否定发达国家70%的努力,贬低到只有20%。然后将20%的援助占比夸大到70%,同样还是90%,但却偷梁换柱,将人家的努力转换为是别人赏饭吃。
还没有完,自己这边也得调整。
毕竟无数次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那20%的外援就弱化为2%,自身的努力扩大到58%。
同样还是60%,但自身努力的因素占到了58%。
于是结果变成了58%的努力 PK 20%的努力,碾压般获胜。
到这里达成了第一步,解决了努力差距的问题。
那么第二步就得解决60% PK 90%的问题,也就是总分输掉的问题。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接下来的叙事逻辑。
将30%的总体落差归咎到外部势力身上,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逻辑。
我不仅没从外部获得什么援助,还遭受沉重的外部打压,但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提升到了很高的层级上。
别看邻居日子过得好,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本事,依靠别人才能吃得那么好,你们不用羡慕,我们才是实在的。
如果没有了很坏的外部势力和内部反对势力,我们不是90%,至少得是100%。
整个逻辑是形成闭环的,“解释”了为什么韩国、新加坡、以色列会成为发达国家,并且在“解释”的过程中贬低了别人,秀了一把自己。
最后给最强对手美国立了一个在别人面前坏又强,在自己面前坏又菜的人设。
这套看似割裂的逻辑,其内核还是比较简单的,也并不是很难理解。
图片引用自网络
归根结底,都是出于抬高自己,贬低对手的需要。

03

“努力”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能说你的“努力”值得称赞,别人的“努力”就是稻草,不值一提,随时可以丢弃。

虽然可能别人的“努力”成色没有你的重,但是否就应该全部“清场”呢?
嫉妒别人的成功,心情可以理解。
况且确实有很多人的成功背后黑料爆表,充斥着尔虞我诈,所以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是基于事实的否认,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若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玄幻的“立场”,那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最后一个告诫,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种人。
这种人有很神奇的心态,自己哪哪都好,什么都懂。别人什么都不懂,都不如自己的好,自己永远是最特殊、最靓的仔。
对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没有其他办法,和这种人保持距离是上策。
当然,如果你自己也是这种性格的人,倒是可以做朋友。
但人们也许会发现一种神奇的场景,表面上这两人是商业互捧如老友,背地里互撕起来也是最精彩的。
两个都是排他性“独好”的人做朋友,这应该是最炸裂的朋友组合。

—  END  —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


淮河雨
不一样的90后,喜欢与世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