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林连昆饰演的琦善。
琦善要下线了,不是死亡,是被道光革职。不晓得道光会不会后悔,因为从后续的走势来看,他任命的其他官员水平还不如琦善。
作者:淮河雨
对虎门的进攻只是浅尝辄止,英国人的目的是威慑,而不是彻底撕破脸。没有了沙角炮台的威胁,英军战舰逼近了虎门第二道门户横档岛。1月8日,英军释放了抓到的清军战俘,并让战俘转交了一份照会给琦善。义律的大意是,只要清帝国还愿意和谈,他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
琦善巴不得和谈,英军的强悍不仅震惊了清军官兵,也让琦善大为恐惧。
当时在大沽口看到英军舰队时,琦善就盘算这群人的武力值相当可怕。
但实际展现出的战力还是突破了琦善的认知底线,帝国最强大的炮台一天之内就被英军攻占,琦善不惊骇是不可能的。在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年,琦善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太平军在初期表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各地清军闻之色变,琦善是为数不多面对太平军没有惧色的帝国高级官员。有时候我们从马后炮的角度很容易误读一个人,比如会觉得琦善等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瘫如废物,但很少注意一个事实。
站在那个历史时期,当你面对一个不管是趴着、蹲着、踮脚、跳跃都看不清的对手时,内心的惊惧很难说得清。眼看着打不过英军,没办法,只能和谈,恰好义律也不想彻底掀桌子。在赔偿问题上,义律狮子大开口,开价2000万两白银。琦善杀价也够狠,只愿给600万两。
琦善是皇帝的钦差大臣,又是两广总督,是帝国南方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官员。一会儿像是义律和道光帝之间的调解人,一会儿又像是义律的朋友,横竖就不像一个谈判代表。面对义律的施压,琦善表现出一副我在帮你,你难道看不出来的真诚模样。
这给义律产生了一种,我这么掏心掏肺对你,你怎么好意思勒索我的负罪感。
为了把戏做足,琦善甚至可怜巴巴地说,为了这600万两,指不定皇帝要怎么处理他呢,以后自己也许就见不到义律了。义律的意思是,葡萄牙有了澳门,英国占据香港岛,很合理吧。
他威胁琦善,如果不割让香港岛,英军就不从定海撤离。当时的香港可不是今天的国际大都市,那会还只是一块不毛之地。1841年1月20日,《穿鼻草约》拟定,大致内容有:割让香港岛、赔偿600万两、中英官员平等外交、重开广州商务。琦善没有在《草约》上盖章,因为琦善不是皇帝,不管是多么荒芜的不毛之地,琦善都没有权力割让哪怕一寸土地给外国。他只能把《草约》上报给道光帝圣裁,等待皇帝未知的决定。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香港岛登陆,升起了英国国旗。琦善闻讯后在1月27日找到义律,他的意思是,能不能将割让香港改为借居香港。这样一来,香港的权属就不会改变,他就不用向道光报告了。义律予以回绝,站在义律的角度,他回绝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为了表现诚意,义律已经命令侵占定海的英军逐步撤回广州。1841年1月23日,也就是《草约》拟定3天后,部分英军开始南下。英国外相巴麦尊对义律的和谈结果大为不满,他认为香港岛一个荒无人烟的鬼地方,你义律割占它干嘛?
所以义律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连香港岛都占不了,英国本土方面饶不了他。巴麦尊被视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但对中国来说,他是恶魔级的人物。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巴麦尊是英国外交大臣,主导英国对清帝国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更是成为英国首相,同样主导了对大清帝国的战争。1841年1月27日,他接到了关于沙角炮战的战报。琦善没有像林则徐那样谎报军情,他一五一十的把英军攻陷沙角炮台的过程向皇帝做了报告。道光气炸了,海战自己不行,陆战英国人不行的固有印象,深深烙印在道光的心中。和后来的慈禧太后狂热宣战11国类似,在接到战报的当天,道光宣布向英国宣战。他命令琦善全力进攻广州的英军,两江总督伊里布收复定海。1月30日,琦善有关《穿鼻草约》的奏折送到道光帝手中,59岁的皇帝彻底被气晕了。不管是割让香港岛,还是赔款600万两,中英平等外交在道光看来,都是对帝国的侮辱。虽然琦善在奏折里巧舌如簧的给自己辩解,诉说谈判的艰难,甚至故意夸大英国的报价。
林则徐是学着英夷来吓唬朕,你琦善是帮着英夷来骗朕,一丘之貉。皇帝的侄子奕山、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带领各路大军增援广东,道光打算在广州彻底弄死英国人。在定海方面,道光怀疑两江总督伊里布和琦善一样,是无能的主和派。于是另派主战的江苏巡抚裕谦署理两江,收复定海。至于广东方向,虽然决定将琦善革职查办,但在新官员到达广州前,还得指望琦善。琦善继续和谈属于抗旨不遵,在封建社会,是可以灭族的罪过。英军摧毁了沙角炮台,进逼横档岛,清军官兵四散奔逃。关天培正竭力收拢残兵,收拢齐后还得不断安抚,消除官兵心中的恐惧,提振士气。从1月20日的《穿鼻草约》拟定好,到2月份,琦善始终没说啥时候正式签署条约。二来,尽管当时英国在华没什么系统性的情报收集工作,但广州地区的清军兵力不断增加还是瞒不过英军的眼睛。1841年2月10日,义律和琦善进行了2月份以来的第一次谈判。但到了2月20日,琦善称病不再与义律见面,此时义律算是彻底回过味来了。
琦善这是在拖延时间,但义律对琦善的印象可能是真的不错。2月20日那天,琦善命人给义律传话,再给自己三天时间,义律还真就给了3天时间。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有等到,被多次忽悠之后的义律丧失耐心,于2月23日下令向横档岛进发。不过当时还没有开打,因为英军还没有从定海完全撤回。
2月24日,全部英军撤离了定海,舟山地区一个英国兵都没有了。其实横档岛有两座,下横档岛和上横档岛,其中下横档岛上没有设防,英军轻松拿下。在英军第一次进攻虎门的沙角之战中,关天培也参加了。当时各船清军官兵被英军凶猛的火力吓坏了,纷纷弃船逃跑,但关天培却依然坚持进行战斗。
他的旗舰一直在向英军开炮,可惜的是,射程不够,无一命中。
也许是尊重这位老将军,义律本可以在沙角之战中就击沉关天培的旗舰。但两三个世纪的军事实力差距不是个人武勇可以弥补的,关天培战死,虎门炮台基本被摧毁殆尽。清军被打死打伤300多人,1000多人被俘虏;英军仅负伤5人。
其他参战的清军眼看关天培亲自上阵都无用,直接不战而逃。
3月3日,英军攻占了广州外围的又一座炮台 - 琵州炮台,兵锋距离广州只剩下几公里。关天培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敬,当关天培家人领走他的遗骸时,英军舰队特地鸣炮致哀。1841年3月3日当天,广州知府余保纯受琦善委派找到义律,请求停战。3,3天内必须签字确认,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拖拖拉拉。由于奕山、隆文都还没有到广州,所以杨芳事实上成为广东最高军事长官。杨芳当时已经71岁,耳朵有些背,理论上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了。
但道光皇帝非常信任他,因为杨芳、长龄、杨遇春三人是平定张格尔叛乱的主要功臣。
张格尔叛乱发源于道光登基的第10天,因此道光对此念念不忘。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长龄和杨遇春均已去世,还活着的杨芳成为道光帝的依靠。
据说当杨芳抵达广州时,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吏都欢呼雀跃,将杨芳视为不倒的长城。想来也正常,作为一代名将,又德高望重,大家伙对杨芳寄予厚望也在情理之中。
何来的3天之期呢?是义律提出的条件之一,3天内必须签字画押。
琦善根本不可能在3天内同意义律的条件,义律再次武力示威,在广州外围发动进攻,夺取了猎德、二沙尾炮台。
之后就是杨芳的骚操作,他在3月7日上奏道光,并没有说3月6日炮台被攻占的事,而是大谈自己到广州之后是如何布防的。他想到了离间计,于是给美国、荷兰商船发出了准许进出广州港的红牌,却不许英国商船进出广州。义律一看也火了,他直接下令封锁广州,什么船都不能进出。要说义律对琦善是“真爱”,在获知琦善的诸多罪状中有一条是自己向琦善行贿,以换取琦善同意割让香港岛后。在信中,义律明确表示自己绝对没有向琦善行贿,希望以此帮琦善一把。
这份信被义律交给了广州知府余保纯,不过余保纯并没有上交道光。
这份信如果真的交给道光,琦善的境遇不仅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雪上加霜。
原因很简单,其一,如果你们两个真的没有利益往来,为什么一个英国官员要给你求情?但身为君主,对外邦,而且还是正在与自己作战的外邦官员递交的“陈冤”信,只会更加恶化他对琦善的观感。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