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璞鼎查可不像义律那么好说话,大清帝国真正的厄运开始了。
在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抵达当天,他就给两广总督祁贡发了照会,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时告知祁贡,英国政府不承认之前的《穿鼻草约》,那都是义律自作主张,现在他们要重新谈。直到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带着35艘战舰北上后,奕山才于8月23日给道光上奏。奏折里只说英国换了新的代表,至于新代表的真实意图只字未提,甚至连两天前璞鼎查领兵北上一事都没有说。原本闽浙总督是邓廷桢,他也是个颇有能力的人,算是清朝中后期名臣。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他是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共同禁烟。
后英军来华后,邓廷桢被调任闽浙总督。
1840年9月,道光下令将林则徐革职,邓廷桢受到牵连,也被革职。
署理云贵总督颜伯焘出任闽浙总督,颜伯焘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一品大员。
老颜同志算是典型的“三代”,只不过不是“满三代”,而是“汉三代”。
颜伯焘有一个特点,他特别喜欢彰显自己的清廉,为此还特地刻了一块石碑,上书:公生明,廉生威。
实际上,颜伯焘是一个十足的贪官。
他后来被革职回乡,随从、挑夫、仆人居然有3600多人,简直比道光皇帝还要排场。
颜伯焘虽然很贪,不过从后来的表现看,他只是贪官,倒也不算是个庸官。
颜伯焘一到任就开始到处巡视,重点自然是厦门。
因为英军第一次北上就攻击过厦门,而且从广东那边传来的消息,英国希望新增的通商口岸中就有厦门。
因此颜伯焘认为,厦门未来必有一战。
事实证明,他判断的没有错。
为了强化厦门海防,老颜是卯足了劲向道光要钱。
在颜伯焘赴任之前,整个福建一年的军费不过50万两。
老颜一开口就要200万两,差点把道光吓得从龙椅上摔下来。
道光咬咬牙,批复给他钱,但还是加了四个字:核减节省。
言下之意,省着点。
200万两其实没有达到预期,颜伯焘又号召闽浙富商捐款,前后募集了200多万两。
颜伯焘先后招募了8000多名新兵,建造了50多艘新战舰。
最重要的军事工程当属炮台,比炮台更霸气的是,颜伯焘还修建了一条石壁,石壁是用来保护炮台的。
颜伯焘的设计方案是在厦门以及厦门外岛上都修建好炮台和石壁,而石壁之间则是他建造的50余艘战舰,实现陆海联防。
结果算下来,炮台+战舰所需的大炮就要1000门以上,当时整个大清帝国也拿不出这么多炮来。
至于石壁,看似很好,但所需的花岗岩特别多,一时之间也难以建好。
等英军抵达时,厦门海防也就是个半拉子工程。
可说句实话,即便是半拉子工程,放眼大清帝国,那也是最强大的海防要塞之一。
1841年7月28日,因为《广州和约》的影响,道光帝以为战事结束,下令各地裁军,包括闽浙。
但颜伯焘发现英军舰队依旧停留在广东未走,因此在8月25日上奏道光,请求保留在闽浙的驻军。
也是运气不好,奏折这边发走,英军舰队就抵达了厦门。
8月25日晚上,英军舰队出现在厦门外海。
老颜引以为傲的陆海防御体系毫无作用,先是大炮数量太少,而且射程有限,根本无法覆盖岛屿之间的海域。
承担岛屿之间海域防御的清军舰队则因为是夜晚,黑灯瞎火的,压根就没有出动。
结果就是8月26日早上,颜伯焘懵逼的接到了璞鼎查的照会,要他献出厦门城。
老颜怒骂部下,英夷来了,居然没有人向他报告。
还是英国人主动找上门,他这个闽浙最高军政长官才后知后觉。
更让他愤怒的是,他引以为傲的陆海防御体系跟纸糊的一样,耗费了那么多钱,居然一点用都没有。
闽浙总督颜伯焘,大清帝国对英主战派之一。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鸦片战争:义律走了》篇章里,奕山谎话编得过于浮夸,有官员给道光上密折检举揭发吗?那个上密折的人就是颜伯焘。
8月26日下午1:45,璞鼎查下令进攻厦门主岛,颜伯焘亲自镇守防线。
起初英军对厦门岛的进攻并不顺利,原因就在于那条石壁。
是的!颜伯焘除了外岛,在厦门岛也修建了一条坚固的石壁。那个年代的英军大炮威力远超清军,但要摧毁坚固的花岗岩石壁还是比较困难的。
加上鼓浪屿上的清军炮台配合厦门主岛,一时之间,英军还真就没办法攻上厦门岛。到下午3点左右,鼓浪屿上的三座炮台遭遇英军舰队集火,被悉数摧毁。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英军总攻厦门主岛,面对那条石壁,英军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术。颜伯焘从广州同行那里搜集到了不少情报,所以对英军擅长迂回的战术有些了解。
但老颜被欺上瞒下的官僚风气害惨了,广州官员强调,英军的迂回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是因为汉奸的帮忙。在大清官员看来,就算是富商,让你站着喝酒,你都没有资格坐着敬酒。他们从来没有把普通人当人,一群普通人组成的汉奸,无妨。
所以他确实吸取教训在自己的侧后部署了部队,但兵力很少。结果他上当了,当英军从侧后绕过石壁攻上清军主炮台时,老颜分明看得清楚,哪里是汉奸,全都是英国军人。颜伯焘精心准备了半年之久,耗费数百万两白银的厦门海防工程,仅仅两个多小时就被英军攻破。生平对英国主张强硬的颜伯焘被彻底震惊,之前他看不起琦善、奕山,认为他们在广州打的什么仗,跟坨屎一样。现在老颜算是理解了,为什么琦善、杨芳、奕山在广州是连连求和。文官出身的颜伯焘虽然没有那么精通军事,但也不是完全的门外汉,他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对手。不等英军追击,颜伯焘扭头带着大小官员逃离了厦门岛。
战后盘点,英军阵亡1人,受伤16人,清军伤亡300余人,阵亡者中还有8个总兵。
据说颜伯焘离开厦门前大哭了一场,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无法分辨真假。他在厦门忙前忙后大半年,也算是用尽心力,结果几个小时就败下阵来,落差之大足以让人崩溃。颜伯焘有一点比奕山、琦善等人都强,他没有隐瞒,而是将厦门陷落的实情告知了道光。道光皇帝在9月13日接到奏报,大惊失色,原来战争还没有结束。道光皇帝急忙下令沿海加强防务的同时,英军在厦门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主力继续北上。1841年2月,裕谦抵达浙江,接替伊里布主持两江军务。裕谦和伊里布一样,都是满洲旗人勋贵,而且都是满洲镶黄旗。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任命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浙江和江苏地区对英国的军事作战。琦善负责弄死在广州的英军,伊里布收复被英军攻占的定海。伊里布在第一次定海之战后就对英军产生了恐惧,也确实,定海失陷的太快了,英军战斗力非常剽悍。
所以伊里布对收复定海毫无信心,可就在这个关头,琦善“帮”了伊里布一把。璞鼎查的前任义律为了表示和谈诚意,在《穿鼻草约》拟定后,从定海撤离了部队。闻讯的伊里布大喜过望,他终于不用去找英国人拼命了。他给道光上奏,将英军主动撤离说成是自己收复了定海。琦善私下与义律议和停战的事情东窗事发后,伊里布也遭到了道光的训斥。
江苏巡抚裕谦从伊里布手中接过了兵权,裕谦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他非常看不起伊里布,于是给道光上奏,弹劾伊里布与英军来往密切。琦善在广州与义律和谈,伊里布为了稳住定海英军,因此秘密派人与英国人联络,确实存在来往密切的问题。道光大怒之下,不仅把伊里布革职,还把他关进了监狱。裕谦比伊里布小了21岁,他其实是蒙古族,家族与清初著名的孝庄太后有亲戚关系,地位不凡。英军第一次攻陷定海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前后有400多人死于热病和痢疾。裕谦干的第二件事是杀汉奸,他抓捕了大量与英军接触过的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全部被定义为是“汉奸”,裕谦将他们全部处斩。第三件事是强化浙江防务,到英军第二次来袭前,他新编陆军7000余人。英军这边,1841年9月16日,英军舰队逐渐抵达了宁波附近海域。获知英军抵达,裕谦率领文武官员在关帝庙祈求关老爷显灵。在关帝庙,裕谦说了一句话:“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他对英军的战力其实是清楚的,裕谦与广东方面一直有联系,包括奕山也曾给裕谦写过信,详细介绍了广州的战争局势。他与自己的幕僚说了曾祖父班弟的故事,班弟曾在乾隆皇帝时期远征准噶尔,被围困在伊犁,最终选择自杀而亡。由于深知英军海战不可敌,裕谦放弃了定海城外所有岛屿的防御,定海总兵葛云飞和浙江处州(今天的浙江丽水)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在今天的安徽淮南)总兵王锡朋的主力部队全部集中在舟山本岛。在土墙周边的山上,清军布置了100余门各式大炮,定海县城和土墙集结了5500人左右。其中包括定海原有驻军2400人,安徽和浙江丽水增援的2400人,以及当地招募的乡勇七八百人左右。
裕谦十分尊重林则徐,在林走之前,他特地求教于林则徐。林则徐将《海国图志》作者魏源介绍给了裕谦,裕谦对林则徐很客气,但对魏源比较轻视,对魏源的意见听不进去。因而魏源留下了一句:“裕谦人事刚锐,而不娴武备。”虽然魏源给出了评价,但就在定海的布防来看,裕谦显然还是做了研究。
而土墙周边山地上的大炮可以完美覆盖土墙,将会使进攻的敌人遭受巨大损失。如果敌人想要夺取周边山地上的炮兵阵地,那土墙和定海县城的数千步兵将会随时提供协防。看起来定海的防御可说是固若金汤,为此裕谦在给道光的奏折上说道:“形胜已握,人心愈固。”在裕谦看来,他放弃了海战,选择清军最擅长的陆战,又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军心民气也被动员起来,这仗稳了。在影视剧中,裕谦被描绘成一名刚愎自用的帝国官僚,现实中也确实有点。
璞鼎查陷入了举棋不定的境地之中,他在打定海和镇海之间举棋不定。图中框处是镇海,隶属于宁波。定海在舟山群岛,两地距离不远,但并不是一个地方。
在第一次定海之战后,驻防在定海的英军多达近4000人,几乎每个人都生过病,最终病死448人。英国人对定海是有阴影的,因此璞鼎查的想法是把过冬基地放在镇海。但思来想去之后,璞鼎查还是选择了保守方案,他下令对定海进行侦察。1841年9月26日,英军舰队靠近定海海岸时,发现了怪异的土墙构造。
于是从9月26日开始,到9月30日,一连5天,英军要么派出战舰靠近海岸,要么派出步兵分队试图登陆。这5天的战史记录有很大差别,对裕谦来说,5天的开局非常美妙,他们连续打退了英夷5次攻击。但对英军来说,他们只是在进行前期火力侦察和战场部署。就在裕谦激动的将5天的战绩报告给道光时,英军也完成了他们的侦察和部署。璞鼎查发现定海防御的核心看似是土墙,实则是周边山地上的清军炮兵阵地。
只要摧毁了这些阵地,清军的定海土墙防线将丧失火力掩护,很容易被攻破。
为了压制清军的炮兵阵地,英军在定海内港的山岛上设置了自己的大炮。非常遗憾,清军大炮射程有限,英军的行动没有受到影响。1841年9月30日,英军的所有部署完成,总攻即将到来。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