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浙江大反攻

时尚   2024-12-06 08:12   北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淮河雨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的二维码。

友情提醒:知识星球是付费平台,有一定的门槛,请知悉。


图片引用自网络
影视剧中的奕经。
从林则徐到琦善,再到奕山、裕谦,道光皇帝是换了又换。不客气地说,奕经是所换之人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作者:淮河雨

短评

啼笑皆非的“五虎灭羊”(也叫五虎擒羊或者五虎扑羊),留下千古骂名。

01

占领宁波之后,英国驻华全权代表璞鼎查数次向清廷递交照会,寻求和谈。
别以为璞鼎查与前任英国驻华全权代表义律一样,见好就收。
占领了沿海多地后,英军兵力分散,难以集结大部队进攻。
加上进入10月之后,璞鼎查开始认真考虑过冬的问题。
因此他想要和谈,度过冬天,也趁间歇期等待援军到来。
不过清帝国没有回应璞鼎查的照会,折腾了几个月后,眼看清廷确实没有反应。
1842年1月,璞鼎查动身返回了香港。
在英军进入间歇期后,奕经充分证明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旗人纨绔子弟。
1841年10月底,奕经从北京出发南下。
11月下旬,奕经抵达苏州。
然后这位老兄在苏州前后待了两个月,花天酒地,不思进取
浙江巡抚刘韵珂等不到奕经赴任,那叫一个急呀,他几次派人到苏州去催。
奕经每次都说,着什么急,八省援军还没到呢,再等等。
在苏州,奕经基本只干了两件事:
1,发扬“民主”。
奕经对自己的评价倒是很贴切,他自认为自己的能力有短板,于是搞了个招贤柜,要招贤纳士。
对作战打仗有见解的民间人士,可以把想法写成文章,投进招贤柜,三天后奕经会亲自接见。
在奕经同志的民主政策下,苏州人民踊跃建言献策。
奕经本就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那么多计策看花了眼,于是就抓阄,抽到谁算谁的。
前后折腾了许久,共有一百多人被抽中。
自从这一百多人被选出,奕经三天两头大宴他们。
不知道奕经有没有从这一百多位“贤才”中吸纳到克敌制胜的战法,钱倒是花了不少。
这些“贤才”傍上帝国重臣后,一个个翘起了尾巴。
纷纷以“小钦差”、“小星使”自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搞得苏州乌烟瘴气,百姓没有不骂的。
2,吃喝玩乐。
苏州是什么地方?人间天堂。
奕经迷恋金粉繁华佳丽地,就给道光上奏,称要在苏州暂缓数日,结果却是缓了近两个月。
奕经并不是一个人南下,而是带了一堆的宗族子弟。
这群宗族子弟每天的保留节目就是逛青楼、坐游船、包养娼妓,哪有半点要去收复失地的样子。
什么样的圈子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一群废物里再怎么精挑细选,选出来的不还是废物。
琦善、奕山等帝国勋贵虽然也不怎么样,但在这方面比奕经强太多。
启用奕经,实在是没人可用了。
道光原想将在监狱里坐牢的琦善派过来协助奕经,起初奕经也持欢迎态度。
但幕僚告诉奕经,琦善是有名的主和派,派他来,岂不有损“扬威将军”的威名。
奕经一听有道理,自己在主和与主战之间摇摆不定,但眼下朝廷里是主战派得势,自己与主和派的琦善搭上线,影响不好。
于是上奏道光帝,谢绝琦善前来。
说实话,琦善这个人的脑子比奕经好多了,有他在,至少还有个商量的人。
如今奕经周围不是阿谀之人,就是狗腿子,连带着奕经自己,全都不堪大用。
在苏州待了两个月,奕经迟迟不动身。
最后还是道光强逼奕经出发,这位勋贵大将军才不情不愿的离开人间天堂苏州,于1842年1月21日抵达浙江嘉兴。
奕经同志是充分发扬到哪就赖哪的精神,到嘉兴后死活不肯再前进一步。
直到1842年2月,八省援军的最后两支:四川和陕甘共计四千兵马抵达浙江。
奕经再也没有了推脱的说辞,才移步到杭州与刘韵珂等浙江官员见面。
图片引用自网络
影视剧中的刘韵珂。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期,刘韵珂是坚定的主战派,中后期则转向主和派。
02

奕经主打的浙江反击战是刘韵珂由战转和的分水岭,经过奕经的“神级”发挥,刘韵珂算是彻底死了心,帝国靠拳头打不赢了,和谈吧。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奕经的表演高潮还没有到呢。
话说我们的奕经同志在没到杭州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英军撤退了。
他醒后叫来了参赞大臣文蔚。
文蔚察言观色,听了奕经说完梦的内容后,一拍大腿。
这不巧了嘛!下官也做到了这个梦。
史书记载:“同梦夷党悉弃陆登舟,联帆出海,宁波三城已绝夷迹。”
奕经听后顿觉,莫不是上天的提示,赶紧派人去问刘韵珂,英军是不是撤走了。
刘韵珂给奕经带来了好消息,英军确实撤离了余姚一带。
站在英军的角度,要过冬了,兵力不足,所以收缩防线,主动撤离部分占领区,防守核心区域。
这是任何脑子正常的人都能想得到的战术战法,但奕经同志却认为上天确实给了他提示,有天助战,这仗稳了。
奕经到杭州时已临近春节,1842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奕经带着大小文武官员去拜谒了关帝庙。
和裕谦不同,裕谦在战前也带人去拜了关帝庙,但裕谦是为了鼓舞士气。
为此他还在关帝庙前对着文官武将,以及围观的群众来了一场激情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裕谦拉着大家跟他一起给关羽磕头,发誓要战斗到底。
这也是后来浙江提督余步云劝说裕谦撤退,裕谦怒斥余步云违背誓言的由来。
奕经的想法跟裕谦不一样,自从梦见英军撤退,而英军真的撤离余姚之后,奕经同志就陷入封建迷信,无法自拔。
他在关帝庙抽了一签,签批上有一句话:“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汝报平安。”
相比于做梦,签批上的话让人费解。
还是参赞大臣文蔚看破“天机”,1842年是公元纪年叫法,按照天干地支属于壬寅虎年。
3月按照农历属于正月,也就是寅月。
而1842年3月10日属于寅日,3月10日四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3-5点)属于寅时。
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这都是虎呀。
老天爷提示要在这天去灭洋呀,奕经可不傻,签批上是虎头人,这不是没有虎头“人”嘛。
不着急,很快三天后,奕经就找到虎头人。
关于虎头人的说法在历史上有争议,主要争议如下,大家自行评判。
1,固原兵的飞虎旗。
道光下令各地调兵支援浙江后,陕甘总督抽调2000人给浙江,其中就有500名来自宁夏固原的清军。
固原清军所执旗帜为飞虎旗,故与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搭配成了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寅人。
2,西藏兵的虎头帽。
帝国调兵令到了西藏后,土司们出兵2000人奔赴浙江参战。
藏兵们头戴虎头帽抵达浙江,与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搭配成了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寅人。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贴近现实呢?
史学界普遍认为第二种的可信度比较高,因为在浙江反攻中,奕经命藏军充当先锋,显然是相信头戴虎头帽的藏军是天选的“虎头人”。
五虎凑齐了,好,但还不够好。
奕经决定锦上添花,他任命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大将,凑成了六虎。
奕经选择的反攻日期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史称四寅佳期。
加上虎头兵和属虎的将领,全是虎。
这不是五虎灭“洋”,六虎了。
对奕经来说,形势一片大好,好梦呈祥,灵签显圣,奕经同志内心无比畅快。
1842年3月6日,奕经给道光上了一道四千多字的超长奏折,字数险些超过本文。
在奏折里,奕经详细叙述了自己的兵力准备和部署情况,末尾还加了一句:“逆夷知我大兵云集,势将进剿,防备甚严,妄思螳拒。现在各城密报,贼情狡挨异常,将所掳财货及行李等件大半移至船中,夷目等晚间亦多半在船住宿,留人守城,似预为逃走地步。”
啥意思呢?
英国人慌了,他们把金银细软装船了,打算跑路了。
奴才现在不怕他们阻挡我,我就怕他们逃跑,跑了我还怎么揍英夷呢?
奕经同志现在的精神头已经完全亢奋了,只可惜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下面是奕经的作战部署。
反攻分为两路:
东路收复定海,南路收复宁波和镇海。
其中南路为主攻,东路为副攻。
反攻定海的过程就不详谈了,因为一开始就胎死腹中。
奕经并不重视东路反攻,他和从北京南下的大臣们全都扑在了宁波和镇海,定海只是安排了一个知府统筹。
清军以乍浦(在今天的浙江嘉兴平湖市)为后勤基地,以岱山岛为前进基地,试图收复定海。
但英军本就占据绝对的海战优势,跨海作战犹如异想天开。
1842年3月8日,英军侦察到了清军动向,直接出兵攻击岱山岛。
驻岛清军被驱散,压根没能反击。
不过对奕经来说,这些都是毛毛雨,他的核心目标是收复宁波和镇海。
要说奕经就是个人才呢!
道光给他调来了1.1万人的生力军,但奕经却将这支生力军拆分使用。
他自己亲率1300人驻扎在绍兴,参赞大臣文蔚带着2000人驻扎长溪岭(在今天宁波慈溪市),文蔚的职责是督战队。
另一个参赞大臣特依顺率兵1200人驻扎在杭州城外的万松岭,任务是拱卫杭州。
另有2000人驻防在乍浦,用于支援对定海的收复战役。
除了在乍浦的2000人外,有4500人直接抽离了主战场。
而用于反攻宁波的是2400人,反攻镇海的是1900人。
兵力如此分散,奕经真可谓“用兵如神”。
图片引用自网络
英国画作,反映的是英军在宁波防御清军反攻。
03

虽然反攻的正规军只有三四千人,但浙江当地组建了几万名乡勇。
奕经打算来一个明攻暗袭,所谓明攻,是指清军主力正面挑战英军,吸引英军注意力。
乡勇们则发动暗袭,奕经命乡勇准备了大量火船,埋伏在宁波和镇海周边,一些甚至悄悄进城。
只要听到城外的枪炮声,乡勇们便对英军实施火攻。
看起来奕经的安排是面面俱到了,就看实际效果如何。
1842年3月5日,清军大部队浩浩荡荡跨过曹娥江,穿越今天绍兴市上虞区中心的就是曹娥江。
清军士气高昂,但打仗要讲究保密,可清军声势浩大,英军不用侦察就知道清军要来反攻了。
原本清军携带了不少大炮,但浙江巡抚刘韵珂告诉奕经,宁波和镇海人口稠密,用大炮可能会造成平民的大量伤亡。
其实刘韵珂的本意是想告诉奕经,在使用大炮时要注意避开平民区。
但奕经的理解是别用炮了,他居然下令卸下大炮,轻装前进,又是一个神奇的命令。
攻城不用炮,用人去硬填,仗没法打的。
3月9日,清军抵达了宁波外围。
等到3月10日凌晨3点,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已到,属虎的总兵段永福带兵攻击宁波西门,都司李燕标率部进攻南门。
李燕标见南门只有20多名英军防守,立即下令猛攻。
英军退入城内,清军尾随入城。
然后就进入了英军的埋伏圈,上面提到了,清军浩浩荡荡出兵,英军早已洞悉清军意图,设下圈套等着上钩呢。
李燕标带兵一路冲向府衙,刚到府衙,突然大门洞开,英兵冲出,步枪齐射。
埋伏于街旁屋顶的英兵也冒头而出,向大街上的清军疯狂射击。
清军在狭窄的街道上相互拥挤,无法还击,损失惨重,只能败退而出。
段永福一路上磨磨蹭蹭,到了宁波西门,天都快亮了。
他看到西门无人防守,以为英军弃城跑了,便令清军列队而入。
这位总兵大人属虎,也是真虎啊,都不知道先派人侦察一下,就直接进城。
清军入城之后,埋伏的英军突然开炮,段永福猝不及防,被打懵了。
好在清军官兵还算英勇,冒着英军炮火发起冲锋。
奈何面对近代化的英军,清军的冲锋被摁了回来。
3月10日早上8点左右,段永福率残兵逃出城去,英军随即追击。
城外配合作战的乡勇一看清军败了,瞬间作鸟兽散。
要不是英军担心追击过深会中埋伏,段永福这位属虎的总兵要交待在宁波了。
就在宁波开打时,镇海的反攻也开始了。
都司刘天保带兵500为先锋,金华副将朱贵带领的900陕甘援军为主力。
结果朱贵迷路了,没有听错,他中途迷路,在自己的本土作战迷路,这找谁说理去。
刘天保的500名士兵抵达镇海城下时,英军早已等候多时,英军大队冲出,枪炮齐发。
刚一交手,清军就被击溃,刘天保只能撤退。
退到一半,参将凌长星率接应人马遇见了刘天保。
老刘也是个狠人,他不服输,与凌长星合兵一处,再次杀向镇海。
但在英军猛烈的火力下,刘天保和凌长星损失巨大,刘天保本人都被震下马,晕了过去。
天亮之后,朱贵才赶到,他打算与刘天保、凌长星一道再攻镇海。
刘天保指责朱贵中途延误,两人大吵一架,反攻作战只好作罢。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浙江当地不是准备了乡勇吗?还有西藏虎头兵呢?
乡勇们起初还算配合,枪炮声一响,他们便驾驶火船冲向英军。
宁波方向的火船队一开始就遭遇了困难,时值东南风起,夜潮方涨,火攻船无法逆流而下。
而乡勇畏惧英军坚船利炮,不敢靠近,与英舰相距还有十余里就点火了。
河道上一片火海,相当震撼,可一个英军都没有烧死。
镇海这边的火船队看到宁波方向火光冲天,以为宁波反攻提前开始,立即点起火船冲向英军。
同样的,距离老远就点燃了火船,在黑夜里给英军提供了完美的标靶。
至于后续,因为清军被击退。看到英军扑来,乡勇们集体逃跑了。
战后清点发现,乡勇们准备了一百多艘火船,只用了30多艘,剩下全部被英军俘获。
乡勇们是指望不上了,他们本就是乡民,没有接受过训练,也确实很难发挥作用。
至于西藏虎头兵,他们在宁波损失惨重。
土司阿木穰带领百余名藏兵在进攻宁波府衙时遭到埋伏,全军覆没。
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率领另一部分藏军参加了对镇海的反攻,哈克里的任务是夺回镇海城外的招宝山。
藏兵的登山技巧高超,一度登上了招宝山上的威远城。
但随即遭遇英军优势炮火打击,被迫撤退。
大清帝国耗费数月组织的浙江大反攻在几个小时内便宣告破产,英军阵亡1人,受伤10人。
清军在宁波损失700余人,在镇海损失500余人。
奕经的五虎灭羊之计沦为笑柄,胆小的他当时就想跑,被幕僚们硬劝了下来。
图片引用自网络
影视剧中反攻宁波的清军遭遇英军埋伏的画面。
04

1842年3月13日,奕经令驻守奉化(宁波南边)的余步云出兵反攻宁波。
英军察觉清军动向后,主动出击奉化,发现老余早跑了。
再无后顾之忧的英军决定在3月15日发动反攻。
各路清军在反击失败后,一部分撤回了绍兴、杭州,一部分则退守慈溪。
慈溪的最高指挥官是参赞大臣文蔚,英军也敏锐的捕捉到慈溪是清军在曹娥江以东最大的聚集之地,于是将反攻目标对准了慈溪。
3月15日早上8点,1200余名英军冲向慈溪。
清军几乎没有抵抗,英军轻松占领慈溪县城。
随后在慈溪城外的大宝山,双方爆发了激烈战斗。
大宝山上有1400余人,朱贵统领900人驻守主阵地,刘天保等人带领500人防守在大宝山西北。
大宝山北方20余里就是文蔚本人驻守的长溪岭,他的2000人马分毫未动。
大宝山一战,朱贵很英勇,刘天保反倒成了怂货。
英军猛攻大宝山主阵地,朱贵身先士卒,他挥舞旗帜组织反击。
奈何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英军的炮火几乎摧毁了朱贵的大营。
眼见局势无法翻转,朱贵带着两个儿子骑马冲向英军,父子皆战死。
可能是朱贵父子的死激励了剩下的清军将士,他们在没有指挥官的情况下自发地与英军战斗。
从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7点左右,英军才攻占大宝山,朱贵所部几乎全军折损。
至于驻扎在西北方向的刘天保,他看到朱贵与英军厮杀没有援助,而是带兵逃跑了。
大宝山战斗是整个浙江反击战中最惨烈的一战,前线激斗七八个小时,炮声传到了20里外的长溪岭。
文蔚恐惧不已,他原本想要逃,被幕僚劝了下来。
在幕僚的坚持下,文蔚勉强派出300人援助朱贵。
援军行进至半路返回,告知文蔚,大宝山已经沦陷。
就在此时,长溪岭上一座庙失火。
神经错乱的文蔚以为是英军打来了,再也不听劝,带着几名亲兵和心腹幕僚连夜跑了。
文蔚难堪大用,他一个人跑,却不组织2000兵马撤退。
得知文蔚逃跑,群龙无首的2000兵马骚动不安。
天亮之后,军士们一哄而散。
英军其实在晚上没有追击,白天才到达长溪岭,却只看到空荡荡的清军军营。
各种军服、武器、辎重、粮草随处摆放,一片狼藉。
一把火将长溪岭清军大营焚毁后,英军撤回了宁波。
文蔚一路逃回绍兴,向奕经面告了战况。
惊骇不已的奕经再也扛不住了,谁劝都没用,直接跑回了杭州。
在杭州,奕经给道光上了一道奏折。
奕经先是夸耀自己在反攻中干死了四五百名英军士兵,然后又谎称浙江英军有1.7万人,自己手里的兵不够,请道光再派点兵来。
实际上,当时在浙江的英军也就3000人,奕经这谎话说得简是直鬼斧神工。
在奕经给道光写奏折时,浙江巡抚刘韵珂也上了一道奏折。
刘韵珂是山东人,生于1792年,故于1864年。
上面介绍过,刘韵珂原本是主战派,经历了浙江大反攻后,他转性了。
1842年3月21日,刘韵珂给道光上了一道“十可虑”奏折,也就是主战的十大顾虑。
1,清军两次战败(指在浙江两次战败),锐气全消,打不动了。
2,从西北和各地调兵,远水解不了近渴。
3,英军的坚船利炮太厉害了,目前来看,清军没有办法能对抗。
4,英军并不是不擅长陆战。
5,就算清军能在陆地获胜,英国人有船,坐船逃跑后,清军也无计可施。
6,英军在浙江并没有扰民,反而对民众施加恩惠,民众没有什么同仇敌忾之心。
7,英军眼下气势极盛,清军能守住现有地盘就已经不容易了。
8,浙江是粮库、钱袋子,仗继续打,恐怕会影响国家财政。
9,浙江去年有雪灾,各地出了不少土匪。这些土匪如今趁朝廷和英夷对抗,愈发肆虐。
10,沿海各省花了不少军费,但毫无作用。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主和无疑是一种软弱,是一种退让。
但盲目主战带来的危害一点不输主和,甚至比主和更为严重。
刘韵珂的奏折里有颇多可取之处,尤其是第6条,当时他就已经发现了民众是民众,政府是政府。
政府欺压民众,民众对政府的讨厌甚于讨厌英国人。
道光收到奏折后思虑良久,写下朱批:“所见大有深意,朕未见到。”
应该说刘韵珂的奏折起到了作用,愤怒的道光皇帝冷静了下来。
他终于意识到,一味打是不行的。

—  END  —

作者:淮河雨,不知名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名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防止失联,新号和旧号可以一起关注。

淮河雨
不一样的90后,喜欢与世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