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龙广场停业、汪小菲开便利店以及新东方的直播带货

文摘   2024-08-01 17:11   北京  
今儿起,上海梅龙广场正式停业了!
新闻报道里的原因是,商场将要进行为期3年的调整改造。

梅龙广场全名应该叫梅龙镇广场,位于上海南京西路,那可是沪上顶级商圈哈,梅龙广场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一起,三家组成了梅泰恒金三角,绝对是上海的高端消费场所地带。

1998年投入运营的梅龙广场,历经26年的风霜雨雪,消费宠爱,人来人往,肯定是存在老化、落伍和越来越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隐患,这个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除了物理的因素,人文方面,例如用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来形容,也可谓是一代上海人的童年回忆吧。

其实,我在三月份就看到了一则消息,当时是说梅龙广场的主要商户之一的伊势丹百货,与商场签约到期,将在今年630日正式终止营业,而整个商场也就于81日停业。

没想到,时间过的很快,真的停业时,好像这感觉更加杂陈,尤其最近关于东方甄选的消息和评论,在全网都炸锅了,连巴黎奥运会都弱爆了。

说到甄选,电商,前日听说马云回国了,但很快,这个消息就被阿里和马老师本人辟谣了,马云人家现在在欧洲,至于在不在巴黎,这个我想也许在,也许不在,但反正现在大佬们都去巴黎休闲加赶集去了。

国人就喜欢扎堆,连董宇辉老师也还在巨大压力下,在巴黎再展雄风,还是文化形象代言人。

不是网上有个段子说:“月薪三千计国仇,月薪三万法国游”么,马老师也是爱热闹的,哈哈,调侃下!

虽然,马云人没回来,但是他的阿里还是传来了消息,而且比较重磅,是对电商的一个改革。

726日,淘宝就宣布,将优化“仅退款”策略,就是说不是简单的顾客不想要货了,就只要退钱,而是要依据新版体验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相关策略将于89日起正式实施。

回想一下,这淘宝实行仅退款也就半年有余,就在这个关键节点有所改动,也可见淘宝的勇气和魄力,但个人觉得恰到好处,正逢其时。

本来淘宝实行仅退款,无疑就是受拼多多这项政策的挤压或不得不的举措。但是,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仅退款对商家是多么大的不公,尤其对优秀商家。

我们扪心自问,咱们就是有不少的消费者,只顾自己的感觉,甚至是胡搅蛮缠、不讲理,拿到商品后,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与网上图片不完全一样,就不要了,还可以不退货,这搁哪家商家都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时间长了,肯定不是个事,轻者利润下降,重则可能得关门。

因此,淘宝的这个动作无疑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可持续的改进。

说到电商,说到仅退款等,我越来越觉得,这个电商也好,直播带货也罢,它到底是不是不可替代的,或者说,就一定是时代的洪流,不给别的模式留尽可能的空间?

我曾经认为电商挤压了实体店,缩减了就业人口,但后来也认为电商和带货有相当的合理性和时代性。但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我又开始怀疑电商和带货的模式,到底是不是最优?是不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部分有所替代?

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头说起梅龙广场停业的消息,毫无疑问,梅龙广场等,包括北京很多的高级商场也有关门的,尤其最近长城饭店的关门,真的是引起了京城甚至是其他城市人的极大的反响和反思。

随便抓几个数据哈,我家附近的卜蜂莲花,我以前常去,吃完饭,把逛超市作为消食的办法,采购完后,开车回家,一举两得。

但是近两年,发现超市越来越没人气了,周末如此,周一到周五更是如此。我查了下数据,卜蜂莲花在京门店一度有8家,但现在只有三家或更少。

我家附近还有一个法国超市欧尚,以前也常去,就一站路,后来不怎么去了,也是因为电商吧,这家超市算好的,但也在201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零售业务交由同行的大润发全面托管。

同是法国的超市集团,家乐福就更惨了,仅20231-6月,家乐福关闭门店106家。

还有很多国内品牌的超市,命运大抵一样。我们小区门口,小超市也是倒了开,开了倒,折腾好几个回合了。

也许,我们不能说这些店的倒闭都是电商惹的祸,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

而且,一般来说,跟大型超市连在一起的往往还有很多的小商铺,他们会在大超市周边生存,大的超市倒下或不景气,小鱼小虾们也没安生日子。我因为经常去欧尚超市旁边的电影院去看电影,隔段时间就发现一些小店铺关门了,甚至是彻底蒸发了,连门脸都拆了,这情景实在让我对电商,当然也对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担心,莫名地丧气。

说到丧气,那说点高兴的。

今天刷到一条新闻,关于汪小菲的,不是绯闻哈,说的是他的“麻六记”在北京三里屯,开了首家专属便利店。所谓专属便利店,就是便利店里大多是他们自家的品牌食品。

尽管如此,我还是为汪小菲的这个举动点赞。

以前的麻六记主要是两手抓,就是说采用的是“餐饮+电商”的战略,具体就是线下餐厅和线上预制菜的双线模式

通过开便利店,网红性质的、自带流量的麻六记,自然会将已有的流量和名气,转化为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无疑会扩大麻六记的市场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它使处于冰点的实体店,增加了些许温暖,尽管麻六的店是专门的自家货品店,但也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应顾客的需要,而增加服务内容呢?

毕竟,这家便利店很有特点,里面所有商品均可现场加工食用等,而且它的周边尽是上班族,只要顾客上帝有需要,店铺就可以满足嘛!

(《北京商报》)

这点倒是与东方甄选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指的是东方甄选或与辉同行的到各地的专场售卖。这不也是开了临时的便利店么,只不过商品是某省或某市的,其实也有点“自家”的货品的味道?

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新东方的直播带货是不是应该成为它的重点,或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还惹出这么大的风波。据说现在教培也开放了,很多地方在回归。

当然,当年开甄选这个线上店铺也是万不得已,是国家大的校外教育政策变化,而带来的副产品。

东方甄选的“成功”也好,董宇辉的爆棚也罢,其实偶然性极大,如果不是新东方的因祸得福(一夜关门,足额发放失业老师工资,八万课桌椅捐赠等,赚得了同情分),如果不是69日那天直播间偶然的董宇辉的与众不同,因为平时人们看惯了9.9元,开抢,拼手速之类的低俗套话,套活,一个书生的文绉绉不可能就迅速吸引大批的消费者。

如果当时是一个像郭德纲一样的喜欢讲笑话的老师被观众发现,那是不是甄选的风格就是另外一个模式和品位了?当然董宇辉的面缘,尤其丈母娘们的宠爱,有时是无厘头式的,既成就了董宇辉,也撑起了甄选的命运的转向。但最关键的还是名人的做客哈!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不理智的丈母娘们也差点就毁了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当然我对董宇辉无感,也没看什么他的推销和演讲,更从未在甄选里买东西。

只是觉得,这整个事件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俞敏洪和董宇辉都对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做出了非常非常大的贡献,而俞敏洪的作用,恐怕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具体到底如何,怎么发展到当下情形,旁人真的只能吃瓜。有许多地方是解释不通的!

这样的偶然性,其实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而就整个直播带货行业,到底还能走多远,也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或不可持续性。

直播带货真的具有很大的中国特色,没有几个国家是我们当下的经营模式的,无论生产厂家、从业人员、投资人、消费者,还有运输业等。

也许,恕我直言,等到生产和运营成本过高,挤压商家利润空间,次品或低劣品充斥的时候,也许就是直播带货或电商的转头时机或末日!?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