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好东西》好很多的《破.地狱》

文摘   2024-12-16 18:04   北京  

前不久看了电影《好东西》。

虽然好评如潮,豆瓣也给了9.1分,但实话说,评分有点虚高。

这部片子我个人觉得不算标准的电影,倒是有点最近流行的短剧的味道,就是说,靠对话吸引观众。包括节奏和场景等。

《好东西》其实不如导演邵艺辉的另一部电影《爱情神话》,后者比较有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把上海一部分人的那种波西米亚主义风格,体现得恰到好处,艺术感和人情味拉得满满的。

要说《好东西》好不好呢,也不错,对话紧凑、时尚,风格也比较不落俗套,台词还是很精彩的,只是并没有表现出或提高到一种文化的高度。

有的人说这是部女权主义的电影,我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只不过是出现了上野千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对话中提到《看不见的女性》等书籍而已。

宋佳饰演的王铁梅也不能算是女权主义者,只不过有点男性的性格和脾气,比较正直和仗义,做记者的职业病吧。

小叶更不是女权倡导者了,是比较乖乖女的样子,倒是性格还不错,有大爱、灵巧,比较不俗。

至于片子里的两位男性角色,的确是相对弱了点,但也不是被贬低和矮化吧?

电影里,我倒觉得梅婷女儿饰演的那个小孩,是最棒的,无论从演技还是性格,还有悟性看,都非常出众。要说女权主义,没准等她(剧中人物)长大了,时代更文明开放了,说不定她倒是有可能沾女权主义的边。哈哈我个人观点哈。

刚才,去影院看了香港电影《破.地狱》,真的震撼到了。如果说给这个电影评分的话,我倒是愿意把9.1分给它,但是豆瓣给了8.6,也很高了,看来观众有同感。

其实好久没有看港片了,上次看还是去年上演的《毒舌律师》,男主也是今天的主角黄子华。再早就想不起来了!

但一提起港片,无论影视,好像总是觉得与文化的主题比较生疏,不是打打闹闹,哭哭啼啼,就是所谓暴力美学或黑帮犯罪之类的,我一向不太喜欢香港电影,除了个别的几个导演和不多的片子。

今天选择看《破.地狱》,好像是受某个排名的影响,没想到,还真是名副其实。

《破.地狱》说的就是跟地狱有关的话题,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上天堂,或生死话题。

所谓破地狱,就是给去世的人做法事,送一程,是道教的内容,也是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子华饰演的道生是个普通人,普通得有点快活不下去了,因为口罩时期的影响,他本来的老行当婚庆公司干不下去了,关门了事。只好靠朋友搭线,进入到了白事领域,就是殡仪行当,具体是殡仪经纪人,甚至可以说就是入殓师。

道生是个地道的香港人,也很有经济头脑,但他没有铜臭味,却很有人情味。不是他不喜欢钱,而是他生财有自己的道,又通情达理。

他的合伙人或拍档文哥,年纪很大了,是个老派的香港喃呒师傅,所谓喃呒师傅就是为先人或亡灵做超度的道士。

喃呒师傅一般在做法事时,身穿红黄颜色相见的大袍,头戴黑色的帽子,主修符箓。在做超度时,往往会喷一口酒,跨越火盆,象征性地破地狱,其实就是帮助去世的人获得超度和解脱。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很传统的仪式,甚至有点“迷信”。

道生从喜庆的主持人一下转到它的极端,跟死人打交道,一开始是非常不顺的。不顺的不是心态,而是习惯或规矩。

但道生是个开明的香港人,他的一句台词非常令人受益,也是一句大白话:如果不做傻事或错事,他就不可能认识这个行当,就无法为愿意委托他做法事的死人亲属服务好。

就比如说,有次他把撞死人的马萨拉蒂做成了纸质冥具,因为他知道死者生前喜欢跑车,冥车还做得与真车等大。等开进做法事的场地,自然相当的黑喜剧,这自然受到委托人的不满。

类似的还有一些,于是道生去文哥家道歉,还带来了肉食,这又犯忌了,因为文哥是素食者。

道生并没有因为他的误“操作”而心灰意冷,他认为,如果不是这些所谓的不合规之举,他就不可能了解文哥以及这个行当的经验和不允许。

但有时,道生的犯错,却是故意而为之。

比如,一位全香港殡葬业都知道的疯子母亲,委托道生一项不可能的生意,她不要火化死去的儿子,而是制作成类似木乃伊的尸体干化处理。

她儿子尸体都放半年了,尸臭已经不是专业人士能够受得了的,同行已经放弃了,而道生却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生理困难,坚持做完了对尸体的处理。

最后,孩子母亲对他也是感激涕零,可以想象,其回报也一定是超出正常的委托生意的,当然这个电影并没有说。我想这是人之常情。

还有一次他的一位委托人是个股票经纪人,妻子去世后,他没时间全程陪同后事处理。但是妻子的女性爱人却要来,也有时间陪伴。于是,尽管丈夫好好嘱托道生,不让女性伴侣来现场,但是道生还是善解人意地让女伴陪同火化前的化妆,而且穿上她带来的衣服以及一个女伴送的项链。而这些都从严格意义上违规了,但是道生却觉得他做了件好事,死者的女伴至少心愿达成,送了最后一程。

当然这些文哥都是知道的,也有过矛盾,为此,道生的一句话也让文哥这个前辈醍醐灌顶:超度先人是喃呒师傅应该做的,但其实活人更应该超度。

这是不是很有哲理而现实的概念!

其实,先人的灵魂和地狱或亡灵待的地方,固然是需要超度的,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地狱,都有不顺心的大事小事难事和无法解脱的矛盾和障碍,但我们有时却无从跟人聊起,也无从解脱,有的人可能就放在心里一辈子,或借酒浇愁,或放纵无度,过一天算一天。

其实电影里,每个角色都很普通,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心结。

这部片子虽然在香港这个大都市拍的,但是人物和场景都非常普通甚至是逼仄。

就说文哥家,虽然算是开了一家殡仪公司,但是家里非常拥挤,女儿、儿子和儿媳还有一个孙子同在一个屋檐下。

开小餐厅的莲姐,一个人,年纪很大,还要做小生意,但对文玥(文哥的女儿)相当好,也经常说文哥的好话。最后在做饭时,自己倒地死亡,而文玥早就说过让她不要干了,如果有问题就给她电话,但二人仍然没能说上最后一句话。

文玥的哥哥,看上去继承了爸爸的手艺喃呒师傅,但其实他并不是那么喜欢,而父亲为什么要传承给儿子而不给女儿,这个我就不剧透了。文哥儿子想要孩子上好学校,而背叛老子;女儿因为自己是女人而成为污秽的来源,无缘继承父亲的手艺,这些都是他们心里的地狱。

其实文哥也有结或地狱,也许就是妻子的早逝和与女儿、儿子都不亲的困境。他自己本身也比较古板,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刻而难改。

道生其实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生意人,也是有手艺的入殓师或殡仪经纪人,但是他不局限在传统文化里,而是与时俱进,能从委托人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尤其他对文哥与女儿之间隔阂的看穿和撮合,我以为是他最聪明和大度的表现。

看到最后,我甚至怀疑,在文哥去世后,宣布由文哥的女儿文玥来做法事的决定,很可能就是道生弥合父女两人的办法?也许文字是真的,也许是模仿的,也许是道生建议的,也许是文哥自己被道生“超度活人更重要”理念激活的。总之,最后女儿破地狱的一套传统手艺的展现,一定是与道生的撮合有关。

而道生在电影最后的那段话,我觉得最是获益匪浅,也是点睛之笔。

大意是:其实,人来到这个地球,做一个人,很不容易。还能坐在一趟车里,就更不容易了,我们不要换车,提前到站,我们要一起坐车到终点。坐同一趟车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应该与邻座多聊聊天,这样就很开心了。

这虽然是说给妻子听的,因为妻子意外怀孕了,而道生的观念是,他已经50多岁了,不想等他们老了,孩子要在很黄金的年龄,来伺候他们夫妻,那是很不幸的,也是道生不愿意做得。

其实,这最后结局的对话,与其说是对妻子说的,不如说是给观众的礼物。

道生经过了命运多舛,经过红白事宜的磨炼,看多了人间事和各种命运,他其实就道出了人世间的哲理。只不过是用了一种非常轻松的情绪和方式。

最后,以《破地狱》片尾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作为本文的结尾: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为浮云。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