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海峡黑风暴和百内公园秀色餐

文摘   2024-12-31 11:39   智利  

圣地亚哥很小。

一天就逛完了,当然主要是放假季,各种市内的展览无法光顾,包括聂鲁达故居,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抵达首都翌日,就转向智利的自然馈赠地——蓬塔阿雷纳斯。

蓬塔阿雷纳斯很美,是个智利的南方小城市或叫镇吧,属于巴塔哥尼亚地区。来这的游客大多是冲观赏帝王企鹅和麦哲伦海峡的,当然也是转向另一个城市纳塔莱斯港的落脚点,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去那,我们后面再说。

来之前一直都以为,这里应该还是比较拥挤和高楼林立的,毕竟是旅游胜地。但实际上,这里特像秀珍城,开个玩笑,似《白雪公主》里的小人国,面积小,视野小,但人的体形都很正常。

说它是小人国的代表物,主要指建筑,除了没有高大上的房子,住店也是一水的青旅。当然青旅和青旅也不一样,有的像处于城中心的就简陋点,但稍微边缘点的(也不是很偏)就好很多,价格可能也贵点,但总体都不算太贵。

抵达蓬塔的时候是下午两三点,街上和市中心人都不多(相对,都在城区外活动)。因为预定的青旅老板(也许)说只收现金,我暂时还没有兑换小面额的美元,于是就先入住,然后去换钱。

各位,到蓬塔后,记得首要的任务是去报团,也就是说参加百内国家公园的各种路线旅行。

尽管镇上的旅行社很多,但有些还没有营业,且从蓬塔出发的团主要还是以观帝王企鹅为核心竞争项目,别的出发地都不如蓬塔出发的组团好,甚至别处基本没有。

我倒不太想去看企鹅,于是报了第二天的百内公园一日游小团,并且决定等这个团结束后,就在纳塔莱斯港住下,这是去百内公园项目的大本营城镇,除了企鹅团。

(圣诞老人也是矮人国或小人国的)

这就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然而联系不上老板,无法告知他我的临时改主意。但天色逐渐变暗,不管三七二十一,定好后,先抓紧时间在蓬塔看看市内主要景点吧。

蓬塔虽然很小,但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相对非常的精致。

市内有座大教堂,很有历史感和纪念意义,地下部分是餐馆,上面部分精美绝伦。

市政厅因为放假的原因,并没有开放。

C位当然是这里的主角,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也有翻译成马加良的。

还有很多很美的建筑物,几乎都围绕着麦哲伦雕像。各位聪明的看官一定猜出来了,这就是城市的武器广场,西班牙原殖民地的标配布局和命名。

因为是放假,还是有很多不便的,好不容易定下翌日行程,又行走了不少路程,放松的心情,加上能量的消耗,导致食欲大开。

有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又是到了著名海边城市,海鲜就自然上到了饭事日程。

走,去个评分高的,而且是地方特色不错的餐馆。坐下点完餐,先上来了小食和饮料,其实是葡萄酒,这可是智利的主打酒类,也是世界闻名。不仅当地人喜欢喝,其实智利大量的葡萄酒都出口创汇,为GDP做出了巨大贡献,海产品当然也不例外。

先抿上一小口,嗯味道好极了,没有放糖,自然纯正。

等了一小会儿,主食就上来了,是南部智利有名的蛤蜊,大厨放了很多奶油,大碗里一个一个的蛤蜊像盛开的百合,颜色搭配适当,配上地道的红酒,感觉Delicious到家了。

不过,米饭好像有点夹生,他们这儿都是这种风格,米里放了别的什么杂粮,但也别有味道。

好了,我也不拉仇恨了,还是去看景。

麦哲伦海峡就在城区的边上,老远就看见一大片黑色的海洋,风不算大,所以海浪也比较温柔,小浪松软地拍打着岸边,发出轻轻的问候声。

但是麦哲伦海峡非常宽阔,一眼是望不到尽头的,意外的是,居然有两三艘货轮停在海中间。

我们知道,麦哲伦是1520年发现的麦哲伦海峡,从海峡通过后进入太平洋,然后是亚洲。

麦哲伦海峡并不是一条直线那般,它呈蜿蜒曲折的形状,长592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3.3公里,最宽处32公里左右。

麦哲伦海峡是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最重要的天然航道,但这里地处极地,由于长期天气恶劣,加上海峡很多地段狭窄,所以船只在此航行非常艰难。

麦哲伦发现这个海峡也具有一定的艰难性,偶然性或叫运气。

16世纪时,老麦相当自信地认为,在此海域一定会有一条通往南海,也就是太平洋的航道。毕竟是老航海家嘛,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于是,他于1519920日,率领一支探险船队就开始航行了。

到达南美洲东海岸后,在第二年的1021日,他们一行终于进入他所要寻找的目标海峡。

这地方非常的险恶,风急浪高,经过一个多月的磨难,拜托永不言败的精神,他们终于战胜万般艰苦,甚至是死神威胁,于1128日离开海峡,进入相对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之所以现在叫麦哲伦海峡,这就是后人的永久纪念了。

麦哲伦的这种不走老路的精神(此前从大西洋到太平洋都是绕过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不仅在地理发现和探险方面意义重大,而且因为节省了从合恩角绕行的路程和时间,当然还有银子,因此在贸易和经济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也因此麦哲伦名留青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多方面的里程碑意义。

然而,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或者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914年,号称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即巴拿马运河建成了,麦哲伦海峡因此落魄,失宠。

虽然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成,1914年到1979年间,一直都是由美国掌控和运营的。1979年后,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两国共同组成的运河委员会管理。1999年的最后一天,运河全部控制权正式交给巴拿马。

所以最近川普说,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并威胁将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言论,其实也不是胡说,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不过要说美国就是唯一功臣也不公允,说起来,这条运河也是命运多舛。

早在16世纪,西班牙国王就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当西班牙终于决定动工时,拉美独立战争爆发。

好不容易消停了,1823年,由中美洲五国组成的中美洲联邦共和国,正式向美国提出了援建运河的请求。

然而第二年,也不知什么鬼使神差的(具体太长,就简短捷说),法国人开始了这项巨大工程的开凿,但终因资金、技术以及黄热病传染等原因,最后不得不搁浅。

最终,还是美国人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工程,并正式投入运营,花费了总共约10亿美元

这烧钱式的建设,直到正式通航和运营权的转交,一切估计麦哲伦绝对想不到。

而且他开创并花费了极大心思和生命危险换来的新航道,很快就被人们“质疑”,并想取代其地位的想法,真是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甚至到今天还在打嘴仗。这着实有点戏剧性。

好了,不说这些大话和空话了,还是给大家介绍下蓬塔的城市风景吧。

因为有了麦哲伦海峡,整个蓬塔就像佩戴上了凤冠一样亮眼闪亮,尤其是靠近海边的道路上,很长距离都建有各种雕塑,也包括跟麦哲伦一起航行的人,比如为他做编年史的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先生,还有其他一些在智利的贸易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塑像。甚至还有当时殖民国英国的航行人员。

2020年,为了纪念麦哲伦发现海峡500周年,当地又建设了一批各种雕塑和基础设施,让麦哲伦海峡增添了不少妩媚。

总之,麦哲伦海峡除了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还有着无论是海景、海的颜色和呵护程度都难以匹敌的优渥地位。

(编年史家)

顺便提下,智利人民对体育好像情有独钟,就在麦哲伦海边不出几米的地方, 居然有两个篮球场,我担心,要是没有投中篮筐,恐怕球就会投中麦哲伦的海里了,这真是现实板的许鞍华导演的《投奔怒海》。只不过人被球代替而已。

就在我陶醉于智利美景的同时,还在不断与老板联系,告知没有银行开门,无法换钱。当然,我心里是盘算着应该给他一个半晚上的住宿钱,半晚的住宿钱算是我对突然发生变故的补偿。但一直没有任何回音。

然而,晚上回去后,发现房间里多了第二天早上的早餐!

好了,麦哲伦海峡虽好,可能国家公园的美景更棒。

第二天早上五点,我们的小团队就出发了,我带上了所有的行李物件,还有可心的早餐,然后就随团直奔百内公园。

顺便说下智利南部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现象。

这里,尤其是巴塔哥尼亚地区,基本属于极地范围了,所以晚上几乎10点才天黑,一开始好不惊喜,这样就可以在很晚还能吃饭买东西,当然并不是所有店铺都开到很晚,一般晚上11点就会禁止再进入新的顾客。

此外,智利南部现在是夏天,白天出门也觉得温度不低,有时大约二三十摄氏度,但是到了晚上,所有房间都是开暖气的,是不是很神奇?

好了,虽然是五点集合,但已经天亮了,奇怪的是,晚上10左右才太阳落山,这么早,就天亮了,这老天爷难道就不休息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像在智利南部根本不起作用了,真是老天赏饭吃啊,这么勤劳地给智利南部大地长时间日照,节省能源,还延长观光,这上帝是对智利有点偏爱么?

只是不知,冬季的智利南部,又会不会是另一个极端呢?按照自然哲学或自然原理,估计应该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是平衡的,就像北欧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言归正传,在海外旅行,有一个体验我一直觉得最值得,也最能体现出各国民众的素质和祥合的微人文环境。

我们小团一共11人,拉美的游客居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对儿父子。父亲是当地人,但是20年前就移民去了美国,应该是入了美国籍。这次是他第一次带儿子回到他自己的故乡,也是他自己自移民后首次回乡探亲。

整个行程中,爷俩总是到处拍合影。儿子也很安静,不像一般的美国人那么健谈和外向。一开始不了解背景时,总看见一老一少在一起,后来聊天,才知道缘由。

而且他儿子能说西班牙语,也就是家乡的语言,这其实挺难得的,也能看出老人想留住祖国的传统语言和文化。他儿子其实19岁了,是学建筑设计的,老爷子本人在堪萨斯州工作,但儿子应该是在纽约上学,但一直表现得非常安静,像极了日本人,但是长得很帅,标准的欧洲人面孔,外形像个演员,看来家教非常重要啊。

这一对是我旅行中印象比较深的,其他当然都有交流,只是印象不是太深了。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导游。

这是个一脸大胡子的小伙儿,他让我猜他年龄,我说大约30,实际29岁。他说一般人都猜他40多,因为他的深棕色的皮肤和比较粗糙的面部,所以我能猜的八九不离十,他也颇感意外,说我“不一般”。

好像在猜年龄方面,我真的比较有“天赋”,总能猜的很准或比较接近。

好了不吹牛了,这个导游也挺神奇,非常健谈,也很专业。他其实上过三次大学,大概都因为不是太喜欢所选专业,估计最后也没毕业。有个所谓的专业是生物学吧,但是没念完,就去挣钱养活自己了。但三次折腾后,还是选择了他最喜欢的职业——导游。

他很聪明,反应极快,专业/职业知识扎实(对景区的地貌、生物、历史等),说的也头头是道,我们问啥问题,他都能信手拈来回答我们,这就不是按台词来导游了。

相比我们国家,在导游这个行业里,与其他国家最大的差异,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我们导游大部分是背台词,根本没有扎实的基础,一问三不知,除了背诵的内容。

回到我们导游小伙儿,因为喜欢,因此他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熟悉导游基本要求。本身的知识积累和待人接物的专业热情,就使得这个角色的应有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使得一个团的出行和每个游客的体验,得到极大的发挥和享受。

百内公园很美,很大,景点是绝世无双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难怪它是《国家地理》评出的“50个一生必须去的地方” 之一。

(发现灭绝动物巨型树懒的洞穴,达尔文来此做过考察)
(百内大瀑布)
(小瀑布)
(好像是美洲豹)

虽然一路上很累,早起晚归,但是景点的美妙让人保享眼福。

快要结束行程了,我就在纳塔莱斯港下车了,因为接下来的旅程都是从这个小城出发。

还记得前面说的付钱问题吧,一直都没有找到开门的银行,时间不等人,也许等回到蓬塔,如果有时间再去送一趟。

而我之所以要提到这件事,就是老板一直不回复我,我想这大概就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可能是他觉得算了,就一晚上的房钱,算请客了。

另一方面,大概就是主随客变,你自己看着办。

不过他这样的处理问题,倒确实体现了智利人,或者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他们大多没有那么看重金钱,生活自然和开心本身才是人们追求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导游,还有旅途中遇到的很多欧美游客,不少是在休假四五周甚至两个月假期的人,他们都对是否开心、自由,给予了更大程度的决策权重。

而这,实在才是生活核心和快乐圭臬!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