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旅行中看朱自清与鲁迅的前世今“声”
文摘
2024-09-23 23:02
中国
首先声明下,我就一学理科的。
谈到文豪们,我只能说说自己最朴素的观感。
浙江的文人实在多如牛毛,而且顶尖的文学家,恐怕可以用三位数统计。
但是这次旅行,目前止到访过的有限名人故居或旧居里,好像朱自清和鲁迅非常有特点,也很有反差,就像他们的性格和作品风格。
我先去的朱自清旧居,于是就先说说朱自清吧。
朱自清生于1898年,比鲁迅小17岁。他其实诞生于江苏海东,但因为工作原因,在浙江的温州市和临海市都有旧居和关于他的展览馆(临海也有旧居,但好像不成景点),而且规模也不小。尤其位于温州市里的旧居,是与一个戏剧博物馆连着,无论建筑物还是周围环境都很优雅的建筑。
不远处就是江心屿,那里也是文人大咖云集的地方,文天祥、谢灵运、孟浩然等都到访过。
朱自清虽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清朝的官员,但是朱自清从小并不娇惯,也是学霸一枚。毕竟到了19世纪末了,学习的东西就比较新潮,而且他考上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还赶上了五四运动。
毕业后,他与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翌年又创办了第一个诗歌月刊——《诗》。朱自清一开始主要是写诗歌和散文,我们最熟悉的是《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这些都是白话文的榜样,《背影》《荷塘月色》等也是收入了内地和台湾中学课本的。
朱自清最大的优点是诚实平和,文学作品透着真情实意,就像他本人的为人。
不过1926年3.18惨案后,朱自清对政府进行了声讨,文风也大有改变,这时候就与鲁迅的杂文相近了,都是批评国民政府和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之后,他去了英国留学,撰写和出版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随西南联大去了内地,而且担任中文系主任。1945年内战,当他听说李公朴和闻一多被杀害后,作为好友的他,激愤不已,并发文和参加悼念活动,还积极加入到了民主运动中。他认识到了,中国当时没有中间道路,只能是反抗和斗争。
1948年,他更是反对美国扶持国民党政府,并说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在临终前,还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家里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绝不能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柔弱先生竟是如此刚强和原则,实在是令人敬仰!
鲁迅与朱自清有些类似,也生于浙江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只是比朱自清年龄大,而且他的家庭似乎比朱家更阔?
在鲁迅故里参观时,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他家祖屋太气派了,一般过去的房子都比较矮,但他家的祖屋是一般大户人家房子的两倍高度;那些陈设啥的,一看就不一般,当然我们不能确定是否原生态,但相信他祖屋没有收到大的冲击吧,连毛泽东主席都十分敬重和推崇的大牛斗士,那端时间相信也没人敢动吧。
而且他自己,也就是父母家的故居,也相当不错,大家熟悉的百草园,还有三味书屋几乎都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好,回到鲁迅的生平。
鲁迅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他祖父和父亲辈上就没落了,日子过的并不好,鲁迅在他的文学作品里都是有叙述的。
但是鲁迅与朱自清一样,都是学霸,而且鲁迅上的是家塾(三味书屋),一个先生也就教七八个孩子,想偷懒都不行,不出息也难。
三味书屋就在他家故居的对面,上课两分钟就走到了。
但即便如此,有次上课迟到,还是被先生教训。于是自己刻了个“早”字在课桌上,现在的书屋依然还是老样子,而且他的桌子还放在原处,哈哈,有没有“早”字我看不见。
鲁迅在朱自清出生那年,离开了绍兴,因考上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但很快又转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
为什么要转学?首先是因为他对江南水师学堂的印象极不好,这似乎与后来的留日经历雷同哈。
鲁迅是真学霸,四年后人家就公派日本留学了。一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那里有不少国内公派的留学生,大部分人都有点不学无术,纨绔气息较重,于是他自作主张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又由于众所周知的课堂播放幻灯片时,有张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处决的片子,周围的中国观众麻木不仁,毫无反应;日本学生则嘲笑乐祸,于是鲁迅忍不了了,决定弃医从文。
当然我相信,绝不是这一个独立事件,刺激鲁迅做出重大决策这般简单。他自己的家道,父亲病死的原因,以及像家乡孔乙己以及其他麻木百姓的印象,都是不能不算入的。
鲁迅的笔就像他学习医学的手术刀一样,是相当锋利的,而且性格也有点跟朱自清一样,属于耿直诚实的人。但与朱自清不同的是,鲁迅的脾气更为火爆,当然也许后来成了文学领袖人物才如此吧。3.18事件后,他也与朱自清一样,奋力抨击段祺瑞政府等。
不仅对当局态度如此,就是文人群体,他也相当不留情面,四面八方开火,怼天怼地的那种。谁得罪他,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当然并非个人恩怨那种Low的层面,而是文学观点、社会制度、为人处事等问题。
像徐志摩、胡适,还有梁实秋、郭沫若等,都是他怼的对象。说郭沫若是流氓加才子,就是鲁迅的首创;而跟林语堂的怼,就更是出神入化了,据说吵了130多架,以至于林语堂认为:跟鲁迅吵架很有趣,认为鲁迅都神经病了。哈哈,是不是真的有点文人相轻?
那么朱自清和鲁迅,有没有过交往呢?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陈子善先生,在他的书里,就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二人交往的内容。
1936年11月,天津《益世报》刊登了“追悼鲁迅先生专页”,首篇就是朱自清的文章,不过用的是笔名“佩弦”,题目叫《鲁迅先生会见记》。
文章中开篇就说,他与鲁迅见过三面,第一次是1925年(实际为1926年),他到上海,听郑振铎先生说,鲁迅也到上海了,文学研究会想请鲁迅吃饭,让朱自清也去。
当然,后辈很像见见前辈嘛,那时鲁迅和他的《呐喊》都如日中天,不过朱自清没在鲁迅那桌上,他自己说,看了鲁迅的脸好像重读了一遍《(呐喊)序》。
散席后,胡愈之、夏丐尊等几位就到了鲁迅下榻的旅馆。鲁迅进了自己的房间后,脱下长衫,随手撂在床上。夏丐尊和鲁迅是浙江时的老友,夏丐尊挺爱管别人闲事,当然心肠也是善良的,看到长衫在床上,觉得放的不是地方,于是就和鲁迅说:这儿有衣钩。
鲁迅没有理会,过了一会儿夏先生又重复一遍,鲁迅答道:“长衫不一定要挂起来的。”
这话是夏先生第二天给朱自清说的,他觉得鲁迅先生很有意思。
哈哈,我倒觉得夏先生才真有意思,各位觉得呢。
第二和三次见面,都是在北平鲁迅的家里,鲁迅当时是来省亲的。朱自清抓住机会,想请鲁迅到清华演讲。
第一次鲁迅刚起床,在抽水烟袋,聊了一小会儿,朱自清就准备走了,其间鲁迅只问,他的《二心集》在北平有没有看到卖。
朱自清实话实说,“好像卖起来有点不便似的。”
第二回去看鲁迅,先是等了会儿,因为鲁迅去北师大演讲了,回来时,还有T先生和三四位青年,朱自清问鲁迅演讲内容,鲁迅随口说,随便讲讲。
第二天,朱自清从报纸上才看到,原来题目是“穿皮鞋的人与穿草鞋的人”,并且鲁迅说他没时间给朱自清他们演讲了,又聊了会儿,朱自清也就告辞了。
后来陈子善先生在书中做了补充,胡愈之应该没有去鲁迅住的旅馆,去邀请鲁迅演讲时,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说的《二心集》卖的不便,也确实有原因,后来这本集子被国民政府查封了,而且纠正了鲁迅在北师大的演讲题目为《再论“第三种人”》,演讲的内容的确涉及泥腿子和皮鞋先生。
T先生是指台静衣,是鲁迅的弟子,一年后,台被捕,获释后离开北平,所以朱自清用T先生代之,足见朱自清的谨慎和细心周全。
陈子善先生是文学专家,他说回忆鲁迅的文章很多,朱自清的这篇千字文,实在不起眼,但朱自清的文字非常朴素,平实,“他用平视而不是仰视的眼光打量鲁迅”,看来也实属难能可贵了。而且以我看,似乎还有点责怪鲁迅的“耍大牌”,算我的小肚鸡肠吧!
不过无论如何,这二人都是诚实和直率之人。
其实,我在朱自清和鲁迅故里参观时,也足见两处景点的极大差异。前者虽然也不错,当然不是朱自清老家故居,但也是他租住的院子,虽然房子相对小多了,但展品非常丰富,比鲁迅祖屋和故居丰富得多(相对而言)。
然而,即便如此,朱自清在温州的旧居相对冷清得多,我在那时,只有我和其他两个人。
朱自清在临海的展览馆里,情形大不一样,毕竟那是在5A景点的紫阳街里,由原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的一部分改建而成,展品也更显大气和立体展现,包括音视频等媒体手段。因此,虽然进出游客较多,但仔细看的也不多。
鲁迅故里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知是不是周末的原因,反正从入口处开始,就已经人山人海,进口处墙壁上的巨大副鲁迅画像,很有文艺范儿。
从故里街区进去走几步,就是祖屋。再走几步就是故居,故居对面是三味书屋,如此紧凑的布局,还有照壁,让那里的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看得出来,应该不是周末才人多,而且也不只是外地游客,浙江省内甚至绍兴本地人,也不少。打卡、穿汉服Cosplay 的旅拍,也相当的多。尤其三味书屋门前的小溪流,太梦幻了,还可以乘坐乌篷船绕行,人们争先恐后地买票排队上船,顺便说下,鲁迅故里,是免费的。
故里的特别在于,整个一条街,包括街那端的咸亨酒店,就是孔乙己站着喝酒的地方,就是故里这条街道的末端。整个街区里从早到晚喧哗不断,一直开到晚上9点,用络绎不绝来形容,实在太贴切了。
因此,在如此繁华和热闹对比下,我对朱自清旧居印象,就形成了极大反差。
其实,两人都是新文学或新文化运动,或白话文改革的先锋翘楚,一个年岁长点,一个算是后辈,但是要论文学贡献和激励读者或民众的效力,我想两人都是登峰造极的,且影响深远。
鲁迅和朱自清的文章都入了中学课本,当下也依然有无数的读者痴迷,研究者也更是无数,甚至有专门的文学研究机构或团体。只是,在参观时,感官的触动,还是让我情不自禁地,想随意写下点什么,算是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吧!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
走,一起去看世界上最美丽的星星
阿根廷乌斯怀亚中的王家卫、李春平和金小姐
我再也不敢奇视阿根廷了
导游宝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不一定,不一定,便成了路
麦哲伦海峡黑风暴和百内公园秀色餐
我来到了离中国最远的国家
纽约中央公园往事
我在纽约坐公交
尹锡悦倒台了,川建国上来了,这两国经济到底如何
比《好东西》好很多的《破.地狱》
玫瑰.雪莲和小行星
先是出口鸡蛋和蔬菜被退、现在是卫生巾塌房,接下来呢
卫生巾、《好东西》.坏家伙
刘震云也当官了,这是好事还是相反
姜萍事件里,我既不知道该指责谁,也不知道该肯定谁
还是多关心下自己的日子吧,美国大选离我们太遥远
中国是否已经强大到无所不能,连诺奖都不屑一顾了
蜂蜜蛋糕带来的对韩江《素食者》联想
去阿里总部,看看马云芝麻开门的密钥
看来,人的才华的确与他们受的苦难成正比
夏同善、小白菜和沈家本
何谓近朱者赤:有感于木心身边的小人物与大成就
旅行中看朱自清与鲁迅的前世今“声”
舟山群岛里打了个转,遇到满岛群星闪耀时
紫阳街里感受台州式温情和硬气
一碗鸡蛋炒饭,引来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回忆和联想
大罗山里遇到侦察兵,然后我就高升了
你知道“顶天立地”,雅俗共赏,帝师民导皆佳的典范是谁吗
国足存在的必要性为零
在浙江旅行,名人多得让你接不住,忘不了
难姐难妹的城市姊妹花之大放异彩
千万不能相信宣传
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下姜
古村落保护是否又成了一种鸡肋?
经济下行期,去浙江这个先富地区“淘金”
返湘顺“见”胖东来
《黑神话:悟空》带来的巨大辐射效应
简体中文这是要作死的节奏么
困在国情里的外卖骑手
比烧杀抢动乱和嘴仗损失更大的,是书籍的消香玉陨和文明的损失
马斯克约架Vs新东方家族恩怨
梅龙广场停业、汪小菲开便利店以及新东方的直播带货
延迟退休好不好,要不要,成不成
中国式降维打击,旅行还得爱国以及宗馥莉的辞职
被忽视了的图尔库
赫尔辛基,世界时尚和幸福代言人的都市,她的前世今生之我感
到了森林和水域,立刻就理解芬兰艺术和设计强国地位了
“伊万卡”、Don、库西宁、曼纳海姆和阿基
芬兰拉普兰圣诞老人可能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