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下姜

文摘   2024-09-05 01:31   浙江  
先讲个小故事哈!
明朝时,在现在杭州淳安县的下姜一带,有个姜姓的大户人家,娶了附近余氏女子。有一天,余氏的父亲到女儿家看望闺女,顺便就到了余氏丈夫的菜园里看了看。

这一看可不得了,余氏的父亲心里立马盘算开了,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让女儿跟夫君家说,自己想买下那块菜园,等他死后就埋在这里。

夫君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很快手续也办妥了,原来余父是打算给祖宗用,因为余父是风水先生,看准了那块地的“吉利”之处。

之后,余父把祖宗的尸骨都移到了菜园处,但不久村里就老发生怪事,什么公鸡早上不打鸣,狗狗遇到生人不叫唤,婴儿昼夜啼哭,一些人生了怪病等。

于是村民请道士来做法事,没有结果,又请一位方士,这位方士比较有本事,他上到高处,发现原来是那块菜地作祟,因为菜地压了龙脉。于是建议村民挖上七口井,这样就可以压住那块菜地对龙脉的负面后果。

开始村民根本没当回事,甚至嘲笑,但是村内怪事一直不断,人们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挖了。等七口井挖好后,果然如方士所建议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传说不知是否属实,但根据当地宗谱记载,到了姜氏第六代孙时,差点绝姓,这件事就发生在明朝时期。

时间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还有两口井存在,但当下,七口都没了,只剩下村东口一处清代的井,距今150多年,但仍可饮用。

各位,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神奇,很古老?

不过现在的下姜村,可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你可能会问,下姜村在哪里,有什么特别的?

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乡村名,那么我跟你说一部电影,你一定很熟悉,就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面有一个分部叫《最后一课》,导演是徐峥,演员有范伟、张译、于和伟、陈数等,想起了么?

这部电影的外景地就在下姜村,而且至今都原封未动,完好无损地“生活”在下姜村。

然而,它只是下姜村一处非常不协调的存在,因为其他地方,你简直无法想象。而刚才说的那口清代的水井,就在离小学校不远的地方,小学校今天当然已经没有人去那上课了,但是所有的一切陈设等,又都静静地在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下姜村,其实历史非常悠久,有800多年建成史,以前一直都是很贫困的乡村,近些年由于一些政策,一些天生水土的丽质,尤其最高领导人的多次视察和访问,使得这里突飞猛进,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不仅山青,而且水绿,生态超级棒,乡村治理不仅是标杆,而且还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定的“最佳旅游乡村”。

这里除了有一两处古迹外,比如亭台和廊桥,其他都是相当的现代,而且每栋房子都很气派和独特,沿着山坡错落有致,很有点欧洲风景名胜区的味道,记得很像德国汉堡市易北河岸边的那些别墅群。

这里不仅建筑现代,而且理念和设施也很时尚,虽然是乡村,但有很多的咖啡馆,很时髦的新品咖啡,一些旅游的标语和口号很文艺很普世,我标题用的“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下姜”就是这里随处可见的欢迎词,是不是很酷很艺术?

这里不仅欢迎全国的游客,而且也愿意接待世界的来宾,所以一些标志都是中、英、韩三国语言。

由于这里的房子几乎都是新近盖的,所以条件相当的现代,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经营着民宿,有的不止一栋房子。

我边走边看,正好看见一个青年男子往前走,我顺便跟他聊了下,了解到这个村子有800人,约100多户家庭,看得出他很自豪,我接着恭维了一下,我说你们这是不是过上了共产主义,他说差不多,哈哈哈,自信不?

关于这个村子的信息真的不多,陈列馆里的资料基本是领导视察之类的,所以很难给大家比较全的介绍,但我肉眼可见,这个村子不仅洋气,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可再发展的余地或必要了。对了,村里的尽头,还有不少的游乐项目,根据季节,还会有大型水景生态演出,而且主演就是48位村民,联袂奉献。

我没有时间感受夜晚的生活以及其他的娱乐活动,但看得出村子里相当的丰富多彩,还有当地人用高粱酿制米酒,仿造古代的酒坊,完全手工打造。我看见两位妇女在用最原始的工具,给高粱脱粒,哈哈,在我看,这是技术活。

今天其实我还坐游艇游玩了千岛湖的景点,那里景色虽然美不胜收,但并没有引起我太多兴奋或灵感,而下姜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却让我流连忘返,愿意化较多的时间,尽量走遍村子的角角落落,欣赏一花一草,一井一山……

但是,尽兴之余也颇有一点想法。

我们现在在乡村建设方面,其实出现了不少的榜样或标杆,尽管也有倒闭的,走下坡路的,比如大邱庄和华西村,还有很多我想不起,不知道名儿的村子。但是我们不得不说,除了村民们的勤劳坚韧,敢于吃螃蟹,另一方面似乎也跟领导的重视和我们向来喜欢树典型有关。

一个村子好不好,能不能翻身,村民幸福不幸福,这取决于方方面面。但好像当下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难于出类拔萃了,当然这也与我们发展阶段有关,也许这也叫周期吧,城市和工业等都遇到了周期性等问题,乡村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但是,我总认为,中国要拉动内需,提升经济实力,或现在叫新质生产力,其实乡村或农村是可大有作为的。

生产力当然包括农业生产力,我们的农业目前看,科技含量还是不太高的,除了化肥农药使用过度,机械化的普及相当不厉害;除了东北和建设兵团等,以及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天时地利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程度。

但是,南方和其他省份的农业难道就做不到机械化,不能让它们小型化,特异化么?在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科技含量真真实实是落实到了农业方面,包括种子、施肥、播种、收割等,以及那些大棚和移动性实验室。

此外,我们内地人口和工作岗位已经人满为患,城市白领相对较为富裕,那么,往西部的开发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可以有什么样的优惠投资政策呢?西部大开发当然一直都在做,只是在当下经济和外贸不是太景气情况下,是否可以细化和扩大化西部开发的大战略?让开发的步伐更大更快一些?

我其实不赞成把年轻人忽悠到边疆和农村去,毕竟他们很不习惯相对落后地区的生活,仅凭热情,甚至是冲动式的,那是难以长久的,也是很容易后悔的。但我非常赞同对资本投资的优惠政策,扩大投资的领域和项目,资本都是逐利的,有时也是反噬的,所以需要有非常成熟的激励和配套政策等。

像下姜村等这样的魅力乡村,他们是幸运的,也是具备了天时地利吧,但其实更多的乡村,还是相当落后和亟待发展的。

问题是,国家或部门怎么帮,如何推,如何应势利导,投资者和打工者如何响应?但与此同时,决不能是以鱼式的,而是以渔的!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