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鸡蛋炒饭,引来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回忆和联想

文摘   2024-09-16 23:32   浙江  
昨晚抵达温岭市。
下车时,就在下雨。

办完入住手续,赶紧去吃点东西。

想着天气不好,且都晚上不早了,就近解决吧。于是,在酒店楼下附近看看餐馆如何,有无合适的。

有家是火锅,不合适;还有一家是烤猪肉店。

因为下雨,就不想再走了,试试看,万一里面有适合一个人的餐食呢?

我在门口往里瞧,服务员快步迎上,我说我一个人,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或者她可以告诉我,附近哪里有小点儿的餐馆。

服务员看了下周边,然后说,好像没什么小店,不过她认为,我可以在他们家吃主食之类的,比如面条和鸡蛋炒饭。我选了蛋炒饭。

于是,服务员把我引到了一个小点的桌子,然后她就去下单了。

我看了看大厅,好气派啊,还挺干净的,这符合我的喜好。

我坐的桌子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烤肉火坑,为啥说是坑呢,的确是一个像厨房洗菜池那么大小的池子,只是深度没有厨房的深,是那种麦饭石的材质。

一个男服务生看我坐着,就过来把炉子开关打开了,我赶紧说我不吃烤肉,他于是关掉,但我已经感受到温暖了。

过了会儿,又过来个男生,又把炉子打开,看来这家餐馆 服务很有效率和规矩,服务生眼观六路。

没过一会儿,那个女生端来了四个小菜,我忙说,我没点烤肉。

她回答,我们都是按烤肉的标准给客人,不收费。

真好!我这心里的温暖又增加了几度。

很快,我的鸡蛋炒饭就端来了,哈哈,高标准的蛋炒饭,有午餐肉丁,有海苔,有生菜,还有大概是韭菜,不多,像是菜色方面的点缀。

嗯,看上去就很诱人了,于是我立刻开动了。

边吃饭,边想起了这几日的经历,还有过去曾经我和温岭的故事,以及温岭甚至浙江的名声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我有一段时间深深涉入到了环保NGO领域,那时的环保很讲参与式,或叫公众参与。

为何把温岭和环保或基层环保挂钩呢?是因为当时的温岭,在一件事上开了全国的先河,那就是一种参与式财政。

而环保也讲参与式,于是环保,尤其NGO的工作,自然就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有了合作和相互借鉴的机会。

那时的温岭没有现在发达,但在全国来说,还是很好的。1999年,温岭刚成为县级市(1994年)不久,真的是一个很小的城市,我甚至认为它是县,毕竟我自己并没有去过温岭嘛!

但是,即便并非是发达城市,那时的温岭,已经在行政和城市治理方面很有特色和成就,就像现在的网红城市一般。

它具体红在哪方面呢?

就是它的“参与式财政”模式,也叫温岭模式。

1999年,浙江温岭在松门镇进行了民主恳谈试验,那时恳谈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没有听说过,只有电视节目里有什么专家嘉宾恳谈会。

此后,温岭又将民主恳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结合,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参与式预算改革。这一举措无疑是一颗石子扔在了湖水里,引起了层层小波浪,和无限的涟漪。国内学者和政府部门都给予了非常的关注,这种以民主恳谈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实践形式,非常适合当时人们的民主意识创新和认知程度,所以才有“温岭模式”的称呼。

当然,温岭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我所了解的温岭模式主要是在1999-2000年期间,也是初创阶段。

1999年夏季的第一次民主恳谈会,领导干部和农民一般都是就某一特定的公共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几个月后,就推广至其他乡镇。

除主要的乡镇人大代表、政府部门代表和村民代表外,一般“吃瓜”群众均可自愿参加。那时会议议题即可由镇党委和政府部分提出,也可由人民代表或群众联名提出。

2001年后,温岭作了一些完善,乡镇以民主恳谈的方式,就某些重大的决策议题,征求公众意见,而不是以前由行政或领导部门出题。依然还是采取自愿参加原则,也向特定人群发出邀请,以及更为民主的方式,即随机抽样,但还是自愿为主。

决策项目一般由政府和人大代表提出。

后来我就对这个模式了解不多了,据说是将民主恳谈与人大制度结合,进行公共预算改革试验。

这种由民主恳谈与预算审查相结合,算是开启了中国基层预算民主的新方式,此举唯一的目的,无非是让公众对基层政府的“钱袋子”看好、看紧。

同时,公众也在这个崭新的平台上,增强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实现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把对政府日常行为的监督,真正落实到了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在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也在完善自己公民责任和义务上,均开启了现代社会的楷模。

所以在美西方记者采访报道时,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这张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知现在这个模式还存在不存在,也许还在,也许换了个叫法等,但是相信这种民众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治理的精神和习惯,一定是给当地的行政效率和治理方面增加了新鲜血液;对个体认知和文明素养,都起到了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的作用,而在大部分地区,可能这样的监督工作,只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身份,才有可能做到,还未必能做到扎实和不走过场。

反正那时,我是听过温岭的基层工作者演讲过这个模式过程的,也确实看到了他们在这方面所起到的肉眼可见的效益。

其实说到温岭模式,我还想起浙江在环保NGO方面,或环保公众参与方面的榜样作用。

记得有个浙江温州市苍南县的小伙子,他才上高中,但在环保方面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他靠他的一己之力,带动了当地很多的人投入环保实践。而在北京许许多多的环保场合,总能看见那个小伙儿的身影,不知疲倦,不怕耽误功课和时间的劲儿,真的很是鼓舞人,只是不知现在的他,还是否在做环保,又或者已经成为了环保企业家,也或许做了别的什么职业?

其实,现在的浙江已经算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了,但是我发现这的人,有一种很坚韧的性格,也许是多山的原因,浙江是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特点。多山的地区,自然要比平原地区为同一份田地,却要付出估计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这无论古今,都是如此。

连徐霞客到了浙江,也更加舍身为探险事业而奔波了。徐霞客来过三次浙江,其中两次是台州临海地区,一次是温州地区,也就是我昨天白天去的雁荡山,哈哈。

我大概也是受浙江人精神的熏陶,也受徐霞客职业素质的感染,昨儿,我也进行了一次地理大探险,不过是步徐霞客的后尘。

雁荡山的灵岩景区,可看的景点当然不少,像巨大的奇石、摩崖石刻、小龙湫等。但是我看见有一座雕塑和旁边的字,原来这是徐霞客的塑像,右边就是他冒险去探勘山洞的石梯。

一开始我有点犹豫,路面有点青苔,还很窄,尤其往上走了不短时间后,更是要打退堂鼓了。

再往上面看,有点看不到头,此时我是上啊,还是下呢?真的纠结了纠结,连徐霞客都冒险去的,我这胆小之人,不可比啊。但转念一想,现在的路一定是有栏杆的。

既来之,咬牙往上爬吧。果然的确有扶手栏杆,但只有一侧,那路真的是挺难爬的,差不多是80度坡度,如果没有栏杆我是万万不能够的。

这徐老前辈是咋上去的呢,我还真的百思不得其解,那时的鞋,那时的防护工具,都不可与现代同日而语啊,真的是中国人探险的鼻祖和旅行的楷模啊。

爬到洞口,我腿肚子都有点发软,往下一看,几乎看不到底;往上看,也距离洞顶还有遥远的距离,但我想知道的是,这徐大侠到底是如何发现那么高的地方,会有如此的险峰和美景呢?难道还有比侠客更厉害的角儿,还是当地浙江村民已经有捷足先登者?

看来,中国至少古代不缺探险家,以及探险家精神,浙江人民的精神是不是就很有点探险或首次吃螃蟹那种,敢于冒险和创新,勇为人先呢?比如元明清时期的商人,他们走天下,闯出路;比如改开时期的先锋,包括温州那些最早尝试民营经济,甚至生意做到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工匠,还有炒房团、借贷、商品远销海内外等,还有鲁冠球、马云、钟睒睒、李书福、宗庆后、郭广昌、陈天桥、丁磊、黄峥等这些企业家,首富或曾经的首富们。

本文一开始之所以提到餐馆服务员的事,其实也是一种不拘于所谓规定的小行为,也是一种创新,而且,能在一定范围灵活把握,服务员就做主了。

其实,富裕了的人们和地区,一般来说,文明程度也是同步提升的,她能替人着想,设身处地看问题,外面下雨,她做不做这笔小生意不是问题,而是一种生意的升级态,或共情能力比较强。

而至于免费的小菜,她完全可以不用给,毕竟我没吃烤肉,但她做了,就是一种会做生意的表现,至少,她赚到了我的赞美,而这绝对是我发自内心的回馈了。

总而言之,浙江这个富庶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表现出了现代社会应有的状态和精神面貌,这大概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吧!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