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旅行,名人多得让你接不住,忘不了

文摘   2024-09-10 02:00   浙江  
旅行,遇到或计划去遇见古代或现代名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在浙江旅行,你会发现,在很多的景点,名人实在多的有点超出想象,而且有的还未必是浙江本地的。

昨天到今天,我就遇到了十来个大名人,甚至是华夏文明始祖。

先说个影视剧里常见的地方吧——仙都。

顾名思义,这里一定要么人是仙飘飘的,要么风景是令人陶醉的。

先问下各位,知道祭祀黄帝的地方在哪儿么?

是不是陕西或甚至河南等自称正宗的地方?

你听说过浙江也是祭祀的官方指定地点么?

我也刚知道,我说的这个仙都景区,就与黄帝祭祀有关,它就是鼎湖峰。

鼎湖峰很奇特,高高的,直直的,像个拔地而起的四方体柱子,远看不觉得,近看简直就是摩天大楼。

虽然垂直高度只有170米,但是底部和顶部都是平的,底部有2468平方米,顶上710平方米。外观略显红色的石柱摩天楼,出身相当的古老,它是在1亿6000万年前的火山作用下,经地质外力作用,而成为了当今“天下第一峰”的佼佼者。

这还不是这根柱子的牛逼之处,关键的关键,这是黄帝在峰顶炼丹,炼成后驭龙升天的地方。由于炼丹的鼎凹陷,形成了一个小湖,这也就是鼎湖的由来,于是鼎湖峰就随之响彻中华大地,经久不息。

我是没有上去看,有索道,但是旁边的黄帝祠宇,我觉得很有价值。

这座祠宇最开始是建于唐朝(顺便说下仙都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起的名),清朝末期被毁掉了;1998年重建,占地5700多平米,由于祠宇的重要地位,于是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也就是所谓的“北陵南祠”的格局。
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活动,《汉武大帝》《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近十部影视剧,都是在此拍摄的。

你以为仙都景区就这一处“名人”景点么,那你就不了解或小瞧了。

这个景区的主要景点大约是八个,个个都与名人有关。

说重点,这第二个景点叫朱潭山,与朱熹有关。宋朝淳熙年间(12世纪七八十年代),朱熹就在仙都讲学,闲暇时间就常到此处放松,泛舟于碧潭,后人就将这里称为了朱潭山或朱潭湖。

潭水边就是长堤,长堤不像西湖的白堤,而是鹅卵石的路面,我不知是不是原装,反正走在上面,很有穿越感。尤其两面的山和湖水,美不胜收。正好看见一个画家正在作画,估计朱熹也没有这样的福分了。

据说,下午两点半还有老农牵牛走在古桥上的节目,我等不及了,下回来吧,哈哈。

不过,长堤现在成了婚纱照和影视剧的绝好外景地,《仙境》这幅摄影作品,就获得了国际摄影大奖。其他很多的影视剧就不必提及了。

好了,各位知道范蠡吧?但你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么?

先生叫倪子,倪子帮助越国国君灭了吴国后,有点厌倦了俗世和政治,于是便隐居在景区里的一个岩洞里,于是这个洞就取名为倪翁洞。这里还有历代历朝的摩崖石刻60多处,有的还清晰可见,但最有名的当属篆圣李阳冰的“倪翁洞”洞名题词。而李阳冰不仅自己是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官员,他还是李白的族叔,为李白的诗集编辑并作序。

景区还有朱熹讲学的独峰书院,这是宋元八大书院之一,所以刚才介绍的朱潭山,不就联系上了,讲完学,溜达过去就休闲,看山看水,抒发文人感情,诗词歌赋不就如涓涓流水般地产生了么?

最后说个自然景观吧。这是景区里一个非常陡峭的绝壁,长度约650米,高60米,远看像极了长江赤壁,因为比较小而短,因此给了个小的昵称。岩壁上有明代邑令龚廷宾的“小赤壁”题刻。

当然,景区有时喜欢弄点神话般的传说,这个赤壁也有个小神话,说是当年刘秀被王莽追兵至此,有神仙或什么人为刘秀开辟出了这条路,哈哈,这个就当个插曲吧,乐呵一下!

好了,还有一些景点和名人,就不计流水账了哈。

说说今儿的名人轶事吧。

各位看了前面几篇文章后,一定有一个对丽水的初步印象,就是绿水青山,当然也就意味着金山银山哈,这是领导人说的。

这句话在丽水是成立的,丽水的确是到处都是绿色,还有水质清澈的河流湖泊。

位于青田的石门洞,着实让我感觉回到了百年前,甚至更早。

这就又要说名人故事了。

公元423年,永嘉太守谢灵运在今天的石门洞,发现了惊人的秘密,不是什么阴谋论、神秘传说之类的非物质东西,而是大自然馈赠给丽水人民的宝藏。

所以,自古这里就有世外桃源、洞天仙境的美名。但谢灵运的偶然发现,却带来了后面无数名人跟风,打卡,写诗作赋。

比如李白、王安石、沈括、刘伯温、王十朋、陆游、汤显祖、乾隆皇帝、郭沫若等,还有现代的一些爱情故事等,这里真的成就了“似洞非洞适成仙洞,有门无门是为佛门”的境地。

石门洞最佳自然景观当属石门飞瀑,落差112米,有“华东一绝”的称号,被文人们称为“天泉”和“圣水”,赞美之词诗也非常的多。

石门洞虽然是谢灵运发现的,但却成就了刘伯温的英名,在这个景区,关于刘伯温的故事和遗址比别人都多,但也让我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后面说。

在景区里,关于刘伯温的重要遗址有两三处,一个是“目洞文古”,还有一个是“刘文成公祠”等。

目洞文古是个洞,洞内有个石床,传说刘基(刘伯温)常在此上看书,于是遂得到仙境般环境的仙气,于是成为了国师,后人把它叫做国师床。

此外,岩壁上有60多处摩崖题刻,都是历代名家之作。石门洞景区里共有117处摩崖石刻,是江南地区罕见的石刻群,历经1500多年历史。

刘文成公祠非常古老,里面基本保持了古代的风格,其实我也不知哈。不过现在的祠堂原来是一座楼,后来楼蹋了。为了纪念刘伯温,明代1525年对它进行了改建。现在的祠堂是1933年由虞洽卿和陆安石先生出资重建的,祠堂里楹联等,极好地说明了刘伯温五百年名世和“三不朽”伟人的功绩。

如果有人不了解刘伯温,我这里简单啰嗦两句。刘伯温(刘基)生于1311年,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是明朝开国元勋,武宗正德九年(1504年)追封太师,谥号文成,即文成公。

刘伯温自幼博览经史、天文、兵法等,尤精象纬之学。1333年中进士,先后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1360年,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朱元璋称帝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1371年,因与丞相胡惟庸交恶,赐归乡里。1375年,忧愤而死。由于他的重大贡献和为人坦荡,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因为刘伯温的功劳,因为刘伯温当地人的缘故吧,于是景区搞了个伯温古村。

进门买票时,售票员问古村票买不买,我也不知具体情况,一听跟刘伯温有关,于是二话不说就买了。但是,实际上这个古村离地面的景区还相差很远的距离,要坐接驳车将近15分钟才能到,而且我还在车站等了十分钟,到了上面,发现跟刘伯温没毛钱关系,只是借用了刘伯温的名气和刘伯温的廉政名节,上面也有廉政展览之类的。

于是我下到地面游客中心时,就跟卖票的人理论,我认为他们欺骗,虽然售票员认为她说清楚了。但这本来就是悖论,我听清了,她也说清了,只是我们认为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认知。还好,最后她联系领导,还是把我那个景点的票退了。

我之所以在此提及,就是想表明我对丽水实事求是的看法,丽水的确很美,但这也就是一个瑕疵吧,我也不能爱屋及乌。不过也还说明,青田或丽水人蛮通情达理的哈。

(以上两张就是伯温古村)

(以上两张为石碑林苑)

言归正传,上面提到的虞洽卿就是浙江镇海人,是响当当的浙江商人,对民国或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我们后面城市里,会重点介绍他。

最最后说个意外的参观处吧,这也有点像毛氏文化村的经历,也是看见石门洞的周边介绍后,决定去看看。

各位了解陈诚吧,台湾省长,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我以前以为他是湖南人,也许是在湖南打仗出了名,还是什么原因。但其实他就是丽水青田人。

你想啊,我都到青田了,不能不去看看这位大名人。

陈诚故居现在周边有非常多的民居,要找到,还需要转上一转。但还好,在民居里面,一处低矮的大门,一看就是故居了。

故居保护得很好,估计基本没动,家具什么的像是原始态,毕竟时间过的并不长久,百多年的光景。

陈诚的大致经历我有点印象,当然看完故居展览,对陈诚的印象或好感,就是一个更字了。

陈诚1898年1月4日出生,字辞修。因为有青田老乡刘伯温的因素,尤其刘伯温在附近石门洞读书,加之青田盛产美石,于是陈诚取了石叟为自己的号。也立志要建功立业,成为像刘基那样受人敬仰之人。

陈诚7岁进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第二年进当地小学,1912年小学毕业。1913年考入丽水省立第11中学,因为家里比较穷,负担重,他主动转到师范,不过师范的文凭不如中学。

1917年12月师范毕业,在校期间练就了体育特长。1918年陈诚插入体校,但很快就毕业了,同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但由于没有中学毕业文凭,他其实是冒名报考的,并被分配到北京南苑陆军第九师炮兵团。

1919年6月,经过9个月的训练,正式进保定军校炮课学习。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他只好南下广州,在粤军一师三团服务。并加入国民党。1年零4个月后,军校复课,他返校继续学业,1922年毕业。

从此走上职业军人道路,从排长、连长、营长等直至参谋总长、陆军一级上将。

抗日期间,陈诚是主战派,多次主动请缨,要求带兵上前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并升任陆军二级上将。指挥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等重大战役,建有战功。

日本投降后,主持东北战局。

国共两次合作,陈诚都深入涉及,与周恩来是打交道最多的,此外他还延揽名流,敬礼贤达。虽然是军人,却与胡适、傅斯年、梅贻琦、蒋梦麟、王世杰等有极好私交。
1941年6月16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就是陈诚。

老蒋一直对陈诚爱护有加。黄埔军校时,有天陈诚外出访友,深更半夜才回,因为睡不着,于是挑灯阅读《三民主义》。等天微微亮,又带书到操场健身,遇到蒋校长巡视。校长见到陈诚,就上前询问,还翻看被陈诚圈点过的书籍。陈诚仪容端庄,对答得体,给校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哈。从此,陈诚一生追随老蒋,而老蒋也是对陈诚信任有加,并委以重任。老蒋就曾说过:“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

1948年5月,陈诚因胃病复发,加上主持东北战局失利等,他辞去了总参谋长等职,经过上海治疗,最后到台湾阳明山疗养。

1948年12月29日,陈诚接到老蒋紧急电令,接替魏道明,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由此开启了治理台湾十多年的父母官的职业生涯。不过,期间还担任台湾警备司令、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等职。

陈诚一直坚持一中原则,1961年8月在美访问期间,成功阻止了美国给台独首领廖文毅发放签证,并最终获得美政府永远搁置两个中国计划的口头承诺,算是为国民党的“一中政策”出了大力。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恶化,在台北逝世,享年68岁。1965年8月30日,遗体下葬于今新北市。

1995年,陈诚逝世30年时,6位子女一致同意,遵循父亲“死后火葬,以不占地为原则”的遗嘱,将父母遗骸火化,骨灰迁到高雄佛光山万寿园灵骨塔安放。原新北墓园辟为“辞修公园”,成为普通百姓的休憩之所。

好了,这些都是这两天我参观的名人之所的精华,当然只是小部分几个,后面也许,不,是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名人大家出现。

但愿能给大家介绍风景,包括人文社会风景的同时,简单介绍些名人轶事,以使我们不会太快就忘记那些人,那些事!

晶眼观世
一个努力追求正义的人。著有《带刺的玫瑰》《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古巴·南非行》《从应许之地到湄公河畔:以色列·巴尔干·越南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