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四掌柜大约出生于1919年,因为在大家族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十四,所以长大后都叫他十四掌柜。
十四掌柜的父亲经常赌博吸大烟,使本来就啥也不啥的家里雪上加霜。十四掌柜十来岁时候的一年夏天,他父亲拿着家里仅有的半块窝窝往东去邻村赌博了,十四掌柜的母亲拉着五六岁的小儿子撵到东地,哭着喊着让他回来不要再赌。十四掌柜的父亲一把推开这娘倆,头也不回径直往东走了。
万念俱灰的十四掌柜的母亲看着远去的男人,想想家里一间露着天的草扒棚,这还有啥活头!顺手把自己小儿子推到了水深丈把的沟里,不知为何,后来只是淹死了她的小儿子,自己倒是鼻一把泪一把回到了草扒棚里。
在十四掌柜将要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不正混的父亲和木讷的母亲相继离开人世,他家那一间露天的草扒棚也不复存在了。十四掌柜只好在堂兄弟们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族人倒是可怜他,但是都无能为力给他一个家。十四掌柜在居无定所中逐渐学会了能说会道,慢慢开始独支一门的人情来往,于是人称十四掌柜。
(二)
十四掌柜的堂哥老四,经常跟着自己的东家到店街,结识了不少头脸人物。堂哥老四把自己可怜的十四兄弟介绍到店街一家馍店当学徒,挣多挣少无所谓,关键是一来有地方吃住,二来学点本事将来好娶媳妇,三来也不用在族人中游荡。
十四掌柜到店街馍店当学徒那年是民国二十七年,当时地处豫西南的店街还暂时没有受到倭寇的侵袭,不过不少上头来的土匪和来来往往的队伍在店街横行霸道。十四掌柜到店街没些时,就和一个队伍上的小头头拉把上了。队伍上的小头头给他讲着外面的世界:襄阳汉江上的大洋船,信阳明港镇上大火车,广水街上各种花样的果子……比着整天在馍店没日没夜的干,累的像驴一样,连出去逛逛的机会就没有,不如跟着这伙计走吧,反正家里也没啥牵挂!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让上街赶集的一个邻居跟四哥捎信,说自己下湖北了,不要上馍店找他了。十四掌柜跟着队伍上的小头头真的走了。队伍往南过唐县到枣阳正西两天后到了襄阳。这里就是能看见大洋船的襄阳城。队伍便住扎在汉江东岸一个大院子里,天天能看见汉江里的大洋船。队伍一住两月。年轻能说会道的十四掌柜不但把小头头伺候的舒舒服服,连头头的头头也眼红,把十四掌柜挖走了。激动得十四掌柜几夜没有睡好,这真是得劲,有吃有喝,还不咋出力,充分说明离开店街的馍店是多么英明的抉择!(三)
民国二十九年初夏,倭寇侵犯鄂北,中国军队与倭寇在汉江两岸展开厮杀,史称枣宜会战。十四掌柜所在的队伍也毫不犹豫的参加会战。跟着队伍两年的十四掌柜没有见过这阵势,不过一看头头们都啥也不怕,咱这一个小兵还有啥怕的,上吧!
一个多月后,战事结束,十四掌柜算是幸运,跟着队伍在前线一个多月,几乎没有流着血。不过,当年从店街带他出来的头头和后来挖他走的头头都不见了,自己也害怕了这枪林弹雨的生活,算了,往北走,回家!——他心里知道,哪里有家,草扒棚也没有了!十四掌柜回家再次路过枣阳时,正好碰见了曾经是一个队伍的伙计。这伙计就是枣阳人,家里有老婆孩子。一起抗过枪的伙计重逢是格外的高兴亲切,听说十四掌柜要回家,这伙计很是豪爽的告诉他不要回家了,在枣阳找个事干干。后来在这伙计的引见下虽然没有在枣阳找到事干,但是把他介绍给一个在汉口做买卖的老乡那里。
(四)
早就听说过“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的十四掌柜到了汉口,才知道这真是一个大地方。繁华的街道,各种的车辆,不太能听懂的蛮子口音,这真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好歹是新东家店里雇的几十号人大部分是枣阳人,十四掌柜都能听懂说话,不妨碍交流。东家交给十四掌柜交待的任务是给大家蒸馍、擀面条。
这活儿对十四掌柜来说都不算啥。小时候在家经常擀面条,后来在店街馍店也学会了蒸馍,何况正是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年纪。地处豫鄂交界处的枣阳人大多喜欢吃面食,于是十四掌柜的到来,尤其是做的地道的面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一干就是十来年,一直到民国三十八年即1949年的夏天,人民军队横渡长江,解放全国。随后人民政权逐级建立,再后来东家的店干不成了,十四掌柜也失业了。三十出头的十四掌柜一个人孤苦伶仃在汉口大街上游荡。
(五)
大约在1953年,十四掌柜又游荡到了枣阳,找到了当年给他介绍工作的老伙计。这次老伙计又给他介绍了工作。到枣阳南关学校食堂做饭。可怜的十四掌柜重操旧业,暂时有了栖身之处。
学校食堂是公家的,东西扣的不是太紧,十四掌柜本来就是毛毛衣衣的人,有了这机会,可不能放过。于是利用工作之便,往外带不少东西,都给了自己那位老伙计,以感谢老伙计的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也算是稳定下来的十四掌柜也想娶个女人成个家,可是稍微有两糟钱就不知道他是谁了,见过世面的十四掌柜也开始花天酒地,过挣一个花两的生活。这样是不好找个女人的。1960年,十四掌柜的老伙计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两个未成家的孩子。于是周济老伙计的家人成了十四掌柜天经地义的事情。所有的收入都给了老伙计的老婆,大约文革开始前又帮助老伙计的一个儿子娶了媳妇,——自己还是光棍一条。时间长了,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十四掌柜就是这家的男主人。(六)
1970年,“惯犯”十四掌柜被枣阳南关学校开除了,多年的老伙计的老婆也成了他自己的相好,但是一听说十四掌柜被开除了,相好的态度瞬间发生了变化。十四掌柜又想起了回家。
三十多年了,没有回过家。仅仅是央人写过几封信,让家里堂兄弟们知道他还活着,活在离家不远的枣阳。那年秋天,十四掌柜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一路北上。五十出头了,不是当年跟着队伍从店街出来时的二十啷当岁。
头一天到已经改叫唐河的唐县,住在一个干店里,第二天后半晌,走着问着才到了自己所在的村庄。三十多年,熟悉的面孔已经苍老,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族人们听 着他呱嗒着这三十多年的经历:坐过洋船,打过老日,走过汉口,当过校工。一堂嫂问他:十四兄弟,弟妹咋没回来?十四掌柜嘿嘿一笑,一本正经地说:嫂子,兄弟我婚姻不透!
放在堂哥院里的自行车引来大家的围观,尤其是小孩们都在看着这洋玩意。其中十四掌柜的一个十几岁的堂侄子,摇了一摇车子铃,便引来了十四掌柜的一顿美美收拾。
(七)
1971年春,十四掌柜又骑着自行车回来了,这次带了不少的东西。几天后,不知用何种方式十四掌柜托运回来了一个木头板箱,一个竹床。枣阳有大量竹子生长,在那里竹子用品比较多,带回来的竹床也成了一个当时的稀罕物。
回来的十四掌柜暂时只能住在堂哥老四家里,后来依靠强大的家族力量,十四掌柜也成了生产队社员,集体干活时,一有空就给大家聊自己辉煌的历史,表面上博得大家的一阵眼气。村东有林场,半年后十四掌柜成了林场的护林员。这可得劲了,僻静的地方,优雅的环境,也成了十四掌柜花天酒地的福窝。十四掌柜屋里经常不断酒,那怕是店街灌的散酒也中,隔三差五还有肉,这是多美的日子,关键是十四掌柜指望这能往被窝里引逗人。“湖北溜”的十四掌柜也学会了九头鸟们的精明,很快他的被窝里就有了暖脚的,况且还不固定,随着时间的变化,来暖脚的人也在换来换去。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感到丢人的十四掌柜无脸在家待了,又想起了枣阳的那个相好。十四掌柜的堂哥老四家里有他一间住的房子,就是十四掌柜在常住林场的时候,那间房子也给他留着。想拉着家当去枣阳的十四掌柜回到堂哥老四院里装车。四嫂看上了当年十四掌柜从枣阳带回来的那张竹床,想让他留下,十四掌柜不但没有留下竹床,连钉在墙上的几个钉子也拔走了。(八)
那是1979年初夏,十四掌柜返回枣阳——一个对他来说魂牵梦绕的地方。十四掌柜在相好的帮助下在枣阳买了一个手摇式的轧面条机,在相好的家里开始轧面条,挣加工费。那年已经六十岁了、壮心不已的十四掌柜开始创业。轧面条的生意还算可以,逐渐收入又多起来,看到这种情况,那相好老婆儿心情愉悦起来,十四掌柜挣多挣少都是她的,多美的事!不伦不类的事总会遭人反感的。三年后,十四掌柜在一片唾弃声中拉着面条机——仅有的家当,又回店街西南的老家了。回到家的十四掌柜已经不好意思再住堂哥老四家里住了,只好住在生产队的一间仓库屋里,支着带回来的面条机,又开始了在家乡的创业。在这以后的两年里,一到麦罢伏里天,枣阳的相好老婆儿就会来给他被子拆洗拆洗,住上十天半月,捋干十四掌柜的钱后便走了。大约是1985年,十四掌柜干不动,枣阳的老婆儿也不见来了,十四掌柜于是又开始像当年一样在族人们家中游荡……三年后,种罢麦的一天早上,当年摇他自行车铃得到一顿训斥的堂侄子给他送饭时发现十四掌柜已经咽气了。在族人们招呼下,十四掌柜埋在了东南地,可以正南遥望两百里外的枣阳。埋完十四掌柜回来的路上,他的一个侄子扛着铁掀问大家:咱十四叔这一辈子的婚姻到底算透了还是没有透?在大家的一片无言的笑声中没人回答出来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