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长:​今年种花生的经历

民生   旅游   2024-10-20 00:02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乡土中原关注我们吧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今年种花生的经历




作者 郭海长


阳历三月初,花生就应该播种,可今年由于久旱无雨,田地无墒。农民们为了不错过播种时节,只好买管子、接电线架机器不分昼夜浇地。

说起接电线浇地,我的房子东山墙早已安了四块电表,每一块电表至少是两家合用。
那一天天刚蒙蒙亮,我还没起床就听见邻家兄弟再敲大门,喊我开门,说在我这接电线浇地,我欣然同意。因为东山墙已没有接电的地方了,要想再接电,只有我院里还有一个地方能接,所以邻家兄弟喊我开大门。我开门一看,电动三轮车上装满了一盘盘电线,因为我家离邻家兄弟的责任田 ,足足有七百米那么远。
事后又有几家邻居,也过来接电线,奈何没有接电线的地方了。有家邻居无奈的说:“我刚问好井。”有家邻居长叹一声:“等着吧,人家浇完咱再浇!”总之有的找到井了,没有接电的地方;有的有接电的地方没有找到井。
那几天地里一派繁忙,有的布着水管子一动不动的全神贯注地浇着那干裂的土地,有的像箭一般地向漏水的水管方向,奔跑,紧张地修理;有的穿着雨衣,有的穿着胶鞋,有的赤着双脚,有的披着胶单,有的什么也不披,水点、泥点往衣裳上澎,全然不顾。加上柴油机的轰鸣声,场面十分壮观,农民们战天斗地,不畏艰难的气魄令人敬佩。
接着再说邻家兄弟,从我家接了电以后的第四天夜里,在我睡得正香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击打我住室的玻璃和喊我的声音,等醒了一会,才知道是邻家兄弟地浇完了,来收电线。
这时我 才拉开电灯,看了看墙上的钟表,时针指向了凌晨两点。我开了门灯,打开了大门,看见了邻家兄弟,穿着雨衣、胶鞋,脸上手上浅的净是泥点,头上戴着矿灯,几乎看不见五官,看着疲惫极了的邻家兄弟,我的鼻子一酸说不出话来。
电线收完了,我目送着邻家兄弟回家。再往田野里望去,无数个灯光还在窜动着……
经过几天的昼夜奋战,农民们把地浇完了,墒足了,种子播下了。
一天一天过去了,种子脱壳了、发芽了,一天一天过去了小苗出土了;一天一天过去了,花生苗肥乎乎的,绿油油的碗口那么大了,初花期到了,该打药了。
花生一般打三遍药,即初花期、下针期、膨果期。打药时,每人都是背着五六十斤重的药桶,穿梭在责任田里,一遍下来,都是肩膀上勒出两道深深的、红红的印痕。即使天气不热,打药的人也会满头大汗,疲惫不堪。如此繁重的劳作,得三次。
药打完了,土松完了,草拔完了,管理到位了。花生长势喜人,丰收再望,到了七月份花生正需要一场小雨滋润,丰收才能指日可待。可是天不随人愿。到了七月十五号早晨,低低的厚厚的黑黑的乌云把大地裹得严严实实,微风轻轻一吹,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啪啪的”落在了铁棚上,雨点越来越稠,响声越来越大,如同长长的鞭炮,叫人不寒而栗。
院子里很快有了水坑,不大会儿水坑成了一条条小溪,一条条小溪向下水道流去,不到半根烟的时间,一条条小溪汇成了一条条小河,向下水道涌去;写十来个字的功夫,水从下水道已经出不及了。院里的水已盖着了脚面。

这时我打开大门,向田野里望去,雨白茫茫的,只看到近处花生地里积满了水,那肥乎乎的绿油油的花生苗,露出个头,在水里苦苦挣扎。第二天暴雨还在继续的下着,看上去没有停歇的意思,再向田野里看去,洪水涛涛,花生苗早已淹没。真是一片汪洋都不见,好像换了人间。令人恐怖。
我看着大雨望着天,正在叹气的时候,邻居老太太,给内当家的打过来电话,大意是叫内当家祷祈老天爷不要再下了,老太太还说她已经联系几个人了,人多力量大。内当家的满口答应,接着就是上香、跪地、磕头,嘴里念叨着:“老天爷不要下了,老天爷你要保佑着庄稼不受损失,保佑着花生丰收。老百姓种花生指望着卖钱,供孩子们上学,给老人们治病……”
雨还在下着,堰河水向西、向花生地里翻过来了,翻到花生地西头沟里,从沟里又翻过水泥路,“哗哗”一片声响 ,洪水又向西边的花生地冲过去,在花生地里任意蹂躏着茁壮成长的花生。……
汪洋一片的花生地里,漂浮着鸡呀、鸭呀,还有鹅娃……
第三天雨停了,云散日出,花生地里的水也大部分消退了,花生棵也慢慢的露出来了。但有一部分花生棵好像从泥窝里拱出来一样,枝啊,叶啊都是泥;有一部分花生棵根系裸露在外面。为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人们纷纷拿起小铁铲,冒着严热,给裸露在外的花生根系上培土;还拍打花生棵上的泥土。
看着他们如此爱惜庄稼,如此精心管理。使我不禁想起唐朝诗人李绅写的《闵农》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花生成熟了,机器收了以后,接着就是翻晒,晒干后,再找摘果机摘果。摘果时机器轰鸣,浓烟滚滚,往机器里填花生秧时,在严热的天气里,还得戴上口罩。
果摘完后,邻家兄弟说:“去年一亩地划八九百斤,今年一亩地划四百多斤,最好的一亩地五百斤多一点。去年花生,每斤五元七角,高的每斤卖六元;今年每斤三元八角最高的卖到四元。”说到这,邻家兄弟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到:“今年产量降低了,价格也降低了。”
然后邻家兄弟搬着指头说着每亩地的投资:“一亩地犁犁七十元,种子约六十元,播种、化肥、给花生打套餐、摘果,……满打满算一亩地赚的钱少的可怜。我种十五亩花生,无非是赚个几千块钱。”
听着邻家兄弟所说的辛酸数字,看着邻家兄弟的一脸无奈,叫我不知如何安慰是好。是啊,辛辛苦苦大半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和梦想,一场洪水把所有的希望梦想击碎了。怎不叫人心里难受!
幸好党和政府给予了及时的关怀,前天村组领导,挨家挨户统计了受灾面积,造了册填了表,已逐级上报,据说受灾款就要拨放到各家各户,这样农户能减少些损失。

作者简介

作者:郭海长,男,现年68岁,社旗县陌陂人,退休小学教师。




往期精选


1、郭海长:迟到的祭奠

2、郭海长:黑土地养育了我

3、郭海长:我的父亲

4、郭海长:看到生活艰难的族兄,我心里五味杂陈

5、郭海长:在社旗县陌陂镇王庄附近有个神秘的冢子

6、小人物的大情怀-记陌陂镇程庄好青年郭海川

7、郭海长:难忘那堂晚自习

8、郭海长:社旗下洼镇北程庄附近的岩石上有奇怪的“天书”

9、郭海长:养育了两代人,出了四个大学生——记苗天芝老人

10、郭海长:院子里那棵枣树

11、郭海长:爷孙情深

12、郭海长:怀念我的母校

13、郭海长:坐牛车赶年集

14、郭海长:童年时的一次野炊

15、郭海长:我遇见了路游神,原来是自己吓自己

16、郭海长:麦茬根的故事

17、郭海长:小桥

18、郭海长:陌陂土桥的前世今生

19、郭海长:回忆我的两位恩师

20、郭海长:社旗县下洼镇有个太古石景区,是您休闲的好去处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请加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