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欣:游山东岱山 登五岳独尊

民生   2024-11-17 00:03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乡土中原关注我们吧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游山东岱山 登五岳独尊



作者 | 包明欣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泰山,又曰:岱山、岱宗,五岳之首。

她位于泰安市东部,东临大海,背靠黄河,海拔1545米。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5A级旅游景区。

千百年来,泰山一直是历代帝王向往的东方乐土,而封禅更是因为特殊的政治意义,成为皇帝们渴望的荣耀。又因条件严苛,只有“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才能在山顶积土为坛,增天之高以祭天。

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书虚》中又说:“为王太平,开封泰山,泰山之上,主持见者七十有二,纷纷湮灭者,不可胜数。”司马迁从《管子.封禅》书中找到名字的,仅有: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十二位。

从秦始皇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文宗、十二位皇帝载入封禅、朝拜泰山史册。史上最后一位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顶。

历代皇帝不顾百姓疾苦,花费库银,争相到泰山封禅、朝拜祭祀。其目的都是想借助泰山之神威,,巩固统治,巩固政权,把泰山提高到了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使一座自然山脉,受到历代皇帝的高度重视,且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种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現象,在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游泰山,应该说早有夙愿。但正当年轻力壮时,却未能如愿,一直拖到夕阳晚,天天得清闲时,才如愿随老旅团游山东。2017年10月9日上午,我们一行32位“驴友”,从曲阜乘车来到泰山脚下。在导游的撺掇下,我们几位老友自知体力不支,就放弃了充当“好汉”的欲望。

决定在桃花源乘坐缆车。泰山以岱顶为中心,索道有三:漂亮的缆车在670米高差的索道上爬行,尽管运行平稳,但坐在吊厢里的我们,个个面色疑重,人人默默无言。都各自想着自己想说,怕说,又不敢说出口的心事。

云雾浓时,隔窗俯瞰吊厢外群山,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缆车像在云彩眼里钻行;云雾淡时,隔窗远眺,那云雾似轻纱,随风飞逝。从偶尔露出的隙缝中,才能窥视到一点点泰山的雄奇和点缀其间的紅、黄、绿叶。
这时我倏然想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群山小。”的诗句和眼前的美境,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正当我还沉浸在遐想中时,同伴朱先生说:“到了,2196米距离,不到15分钟就到站了,真是快呀!”
从月观峰走下缆车,向东不远处,就是南天门。站在南天门,回望悬挂在两山间的天梯,令人不寒而栗。它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腾,使人遐想……

听导游讲:“从山下零标志碑起到南天门止,共6666级台阶(约10公里),爬完全程须4个多小时。泰山有三座门,即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门上都有三重天,三三得九,这就是九重天的来历。
据考证,《西游记》就是以泰山为样板创作的呢!这六千余级台阶中,最险要段要数“十八盘”。十八盘,又分为: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紧十八,共1633级台阶。这三个十八,虽长度不足公里,可垂直高度竟达400余米。其实十八盘,并不是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人觉得这段盘道,难于攀登,就在路两侧各立了十八根柱子,并用铁索相连,故名十八盘。
从“问心朝山”石刻到“龙门坊”为“慢十八”;从“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从“升仙坊”到“南天门”为“紧十八”。正如诗人祁承业在《十八盘》诗中描写的那样: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看着“十八盘”天险,回味着导游的话。庆幸上山时听信了导游的“忽悠”,坐了缆车,要是徒步上山,那可真得尝试下诗人张岱:“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诗意的滋味了。

离开南天门东行,来到天街坊。从天街坊向北到碧霞祠(600余米),这段叫“天街”。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取人间天上,天上人间之意。形成于西汉,有记载于北宋;兴于明中期,隆庆年间(1567—1572)冯时可在《泰山记》中说:“登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1982年拓展改造,低矮草房拆除。

天街上,左侧是建筑古朴,装饰新颖、漂亮的商铺、古玩、山货、旅馆、饭店;前行不远处,便是陡峭的崖壁,壁上留下了无数历史名人的墨宝和碑刻,如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范仲淹……其中的“气通帝座”崖刻是嘉庆3年(1798)泰安知府金棨题写。
导游说:这崖壁上的“仙子流芳碑”是道家的符篆,其上自左至右四个大字中隐有四个小子“仙子流芳”;自上而下四个大字中隐有“莺歌燕舞”四个小子。它是民国21年潍坊香客,为泰山老奶奶立的还愿碑。
清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在书中写道:“夜登泰山者,星星点点,人头攒动,十有九求,求谁?求泰山老奶奶。”1984年4月6日年愈八旬的邓颖超,登山时曾留下了:“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墨宝。右侧是万丈深渊,浓浓的云雾,把群山遮掩的严严实实。

说话间,来到了泰山老奶奶居住的碧霞祠。该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在极顶南侧,始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明弘治年间(1488—1505)改为碧霞灵应宫,乾隆35年(1770)重修后改为碧霞祠沿用至今。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此建筑,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在道观中极具代表性。院东南、西南是御笔亭,内有乾隆登泰山御笔“赞化东皇”,雍正御笔“福妥海宁”,康熙御笔“万代瞻仰”。

听导游说:泰山老奶奶十分灵验,有求必应。我便恭敬的伫立在泰山老奶奶的像前,暗自祈祷她老人家可怜下我们这群第一次登泰山,也是最后一次登泰山的夕阳晚们,拨云见晴,使我们一睹泰山真容,了却心愿。
可泰山的云雾仍然是浓浓的,“矜持”过了的神女们,把盖头遮得严严的,躲在“灯火阑珊处”,只见身影,难观其容。撩拨得游人们,欲看不能,欲罢不能,心痒痒,又无奈。看来这泰山老奶奶,也徒有虚名,并不灵验。唉!人老了到哪都不待见,连神女也喜轻(年轻)、厌老啊!

突然一阵凉风扑面,使我顿悟:名山吗!总得有点神秘感,其“庐山真面目”,咋能轻易示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啊?要是那样,咋能叫“五岳独尊”呢?还是奇葩诗人张宗昌想得开:“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想是,他当年游泰山时,也遇到了和我们今天同样的遭遇,有感而发,才吟出这首丘八诗自嘲!大诗人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呼?至此笔者也就释然了。

离开碧霞祠上行,首先眏入眼帘的是绝顶下,海拔1532米处的“五岳独尊”碑,它是泰山重要标志之一。四个正楷书大字,是清光绪丁未年间(1907)泰安宗室爱新觉罗玉构题写。2005年新版五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即是此景也!在向东偏南不远处,便是日观峰。

继续上行十几米就到了玉皇顶。玉皇顶古称“太平顶”,是历代皇帝封禅的地方。正殿供奉玉皇大帝,殿门外书“地到无边天做界,山登绝顶我为峰”;门柱上题有:“统驭群灵端紫报;氤氲真宰肇元功”;殿左有“古登峰台”碑;正殿左厢供奉观音,门联为:“玉皇顶上瞻宇宙,无字碑里写春秋”;右侧供奉财神;中庭立有一碑上刻“泰山极顶1545米”。
在极顶玉皇宫门外,立有上窄下宽,四边抹角,形制古朴,石质莹白,平整光滑,不生苔藓,通体无字的石碑。据考证此碑为公元前110年3月汉武帝泰山封禅时,为自己立的歌功颂德碑。
碑高6米、宽1.2米、厚0.9米。每当艳阳普照时,石碑便会熠熠生辉,金光耀眼。郭沫若1961年登泰山时,曾留下:“揣摸碑无字,回想汉武年”墨宝。过去只知帝王无字碑,武则天是天下第一人;这次游泰山方知,原来武则天立无字碑,并非其“原创”,而是步了汉武帝的后尘。只是后来者居上,其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均超过前者罢了。

要说泰山上最大的封禅碑,莫过于唐玄宗的《纪泰山铭》碑了。它高达13.5米、宽5.7米、加上“天下大观”4个字,正文共1008个字。

游完玉皇庙,顺原路返回天街,穿过天街坊,在中天门乘上缆车,不到十分钟,就又从天街回到了人间。坐在停车场休息,等待徒步下山的“驴友”们时,导游告诉我们说:泰山,岩性坚硬,节理发育,不但有壮丽的风景,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和变化莫测的云雾,使她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著名的景观有四: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以及普照寺冯玉祥将军的墓地。

同时,泰山还有很多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说,如:有眼不识泰山。相传,鲁班有一名弟子曰:泰山。因少时愚笨,学无长进,被鲁班辞退。多年后的一天鲁班率徒赶集,突见一地摊上摆放许多精美的竹木制家具,问抢购者说:“这是谁的手艺?”“是鲁班的徒弟泰山呀!”鲁班闻听大吃一惊,想起当年错辞泰山,深感内疚,仰天叹曰:“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又如:“岳父(泰山)、岳母”的称谓,也与泰山有关。据传,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当朝中书令张说为主持官。皇帝封禅,百官随行,即可游山玩水,又可升官发财。九品侍从官郑镒,下山时已着五品官服。
玄宗问曰:“郑镒啊,你的官怎么升得这么快呢?”随行笑星俳优艺人黄幡绰说:“皇上,这全赖泰山之力啊!”原来郑镒之妻,是中书令张说千金。郑镒仰仗妻父借封禅泰山之机,又因泰山是五岳之首,才使郑镒从九品官升为五品官。故后人称妻父为泰山、岳丈、岳父、妻母为岳母。

眨眼间,已到了下午4点多钟,坚持徒步下山的“驴友”们,才一瘸一拐的陆续回到了停车场。大家又乘上旅游中巴4个小时后,夜宿古城青州,为来日登临刘公岛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包明欣,南阳市唐河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生于1953年12月15日,1972年7月提干,先后在在唐河县大河屯公社(镇)、唐河县政府办公室、唐河县统计局唐河县二轻局工作,2013年退休。
退休后写过多篇文章在县《唐州风》、《石柱山》两本杂志发表;任唐河县政协文史研究会会员。



往期精选


1、包明欣:故乡的四座石板桥

2、包明欣:乡村的炊烟,带不走我的乡愁

3、包明欣:残疾人脱贫的好榜样--唐河县大河屯镇李喜柱

4、包明欣:故乡的芦花

5、包明欣:游山西永济市普救寺,一起了解文学巨著《西厢记》的创作历史

6、包明欣:游山西洪洞县  寻根祖大槐树

7、包明欣:百年古树花暗香 秋果如豆满枝头-记唐河县杨朱村一棵棠梨古树

8、包明欣:桐河上的弓字形湾

9、包明欣:游山东台儿庄 缅怀抗战英烈

10、包明欣:芦苇收割了的时候

11、包明欣:浓浓故乡情 深深伙伴谊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请加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