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禅寺志》序

百科   2024-11-03 11:09   安徽  


《报恩禅寺志》序

释广德

19756月,我出生在皖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随父母在家务农。24岁那年,正值青春勃发,人生突感迷茫,机缘巧合下,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九华山的路,朝礼向往已久的地藏菩萨道场。我怀着虔诚的心,三步一拜,直至登顶天台。下山时,天色渐暗,路过古拜经台,遇住持僧上圣下明老和尚,交谈之下,缘分甚深,遂留宿古寺。是夜,转辗反侧,最终暗下决定。次日,礼上圣下明老和尚为师,不久,剃度出家。此生发愿:说诚实语,度己及人,奉持戒律,清静无碍,出生死海,入菩提道。不久,入九华山甘露寺佛学院学习佛学,感悟佛法微妙,顿感心开意解。

2002年,古城寿县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结合宗教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将处于报恩禅寺内的原寿县博物馆迁出,全面恢复佛教道场,我也九华山拜经台上圣下宏法师入住寿县报恩禅寺。自2011年以来,我先后在河南大相国寺受具足戒,在大华山云峰寺得上慧下开老和尚付嘱临济宗法脉传承,为临济宗第四十七世。2014年我由报恩禅寺监院成为住持,为重兴报恩禅寺第二代。至此,20多年光阴倏忽而过,我也由一个“小和尚”成长为千年古刹—寿州报恩禅寺的住持。

寿县古称州来、下蔡、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五次为都,十次为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这里是楚文化的积淀地,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文学之乡。这里有春秋时期的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淝水之战”古战场,有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在这里编撰了牢笼天地的鸿篇巨著《淮南子》,八公山因此成为二十四节气发祥地,这里还有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寿县报恩禅寺能够完整保存千年古刹的风貌格局、古代建筑、碑刻泥塑、古井古树等文物古迹,这是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报恩禅寺作为寿县博物馆馆址密不可分的。

报恩禅寺自唐贞观年间始建以来,历经1300多年的兴衰之变,历经寺院毁而重兴,香火灭而复燃,佛事停而再启。早在1956年,报恩禅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上世纪50-60年代日趋破败,曾归粮站使用,属县博物馆馆址,致使巷道阻隔,菜园侵占,寺周环境,濒于促狭。2002年经省宗教局、省文物管理局和寿县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为“佛教寺院”。

自2003年九华山古拜经台僧众正式入住以来,投入巨资,重新规划设计,维护维修,先后重修山门、居士寮及法物流通物处等附属建筑,完成大雄宝殿的维修,整修院落道路管网,重建毗卢阁大殿和五百罗汉堂等,如今,报恩禅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代表寿县文化旅游的3A级景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始,人间佛教思想已成为中国佛教界的思想共识。随后,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使佛教的内涵发生了演变,从中国佛教再到佛教中国化,就是要改革佛教不适应时代社会的内容,革除在历史上形成的鬼神化、迷信化等内容。当今时代,尤其要倡导佛教有利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佛教在文化建设、道德实践、慈善事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为报恩禅寺的持,我在禅修的同时,学习和研究寿州历史文化,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楚汉文化,将宗教活动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今天,报恩禅寺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开发利用,使千年古寺处于核心区域,照壁耸立,山门巍峨,塔基沧桑,大殿辉煌,古木森森,晨钟暮鼓,一派清幽静雅,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网红打卡点。今日的报恩禅寺,在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弘扬佛教优良传统和人间佛教的思想,僧众信士,爱国爱教,为弘扬宗教传统文化,为祈祷世界和平,不断修持精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古以来,佛教寺院修志,是为传统。千年古刹报恩禅寺,就在静静地等待着这样一个立志编撰寺志的人。我和高峰先生,虽是僧俗二氏,然而认知相同,那就是志载文献,知祖宗业,弘法利生,功德无量。先生以学者的严谨和缜密慎思的态度,对报恩禅寺的历史沿革进行认真梳理,在资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挖掘残余,彰显幽微。同时从乡邦文献、志乘碑版、民国佛教丛刊竺搜集大量资料和诗文,真实记录寺院的历史风貌和时代变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颇具收藏、观赏价值。

《报恩禅寺志》的出版,弘扬宗教传统文化,与时代浪潮同步共弦,与和谐社会相得益彰的一件大事。有缘者在览读同时,定能感受寿州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不负作者苦心。

拙僧蒙作者不弃,嘱为之序,盛情难却,敬请方家、道友不吝赐教指正。

                                     2024年10月


水泊寿州
文学创作和地方文史研究发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