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关大王庙往事
高峰
正阳关最美的地方在南门外。
旧志所载“正阳八景”之首便是南门外的“苍沟舟市”,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
不要提起后来。后来,淮河筑堤,苍沟断了水源,最后只剩下老大王庙后一段死水,其余逐渐淤塞,成为平地,“三步两桥”也被埋于南堤之下。如今,正阳八景,所剩无几,唯有苍沟,没有舟市,也算是硕果仅存。
现在,苍沟整修,虽然不复旧貌,也没有往日的热闹,但终归保全了“正阳八景”之一景,为人们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汪洋老师告诉我,苍沟又名夹河,位于南城门外,西连淮河,东入船塘子,跨接旧时的南湖和秀涧,长约500米,宽约30米,深约2米,南岸紧贴霸王街,北岸毗邻买卖街。沟上架有三座石拱桥,北端拱桥旧时为廊,顶上设有戏台,著名的“桥上楼”即是在此,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
苍沟何为舟市?说法有二,其一,明清时期,苍沟南岸的霸王街一带有近20家船厂船行,排船捻船,修船造船,船台密布,日夜忙碌,通宵达旦。上游下游,千里迢迢的货船到正阳关中转货物,在仓沟停船、买船、修船、造船,租船,苍沟成了淮河流域重要的船舶交易集市。如此兴盛,惠及岸边的鲁班庙,仅出租碾盘给周边的船厂碾灰,收入就够全庙和尚日常的吃穿用度,古镇因此有“鲁班庙的和尚吃灰”这句歇后语。
其二,往来上下游的货船,河岸每日泊船300余般。“苍沟舟市”做的是船民买卖,生意人划着小船,沿河叫卖。另外,船民上岸,到茶馆品茶,酒楼吃酒,澡堂泡澡,接洽买卖,完成交易。风里浪里,船民迷信,上岸必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因此,那时苍沟,两岸庙宇林立,火神庙、大王庙、鲁班庙、土地庙、水月寺、尼姑庵……传说正阳关“七十二座半庙宇”有一半集中在南门外苍沟附近,尤以大王庙香火最为鼎盛。
最近,搜集到正阳关老大王庙国旧事一桩,不妨一说。
我在《新安晚报》发表张树侯与紫蓬山西庐寺主持梦东交游与碑刻一文,偶尔认识了肥西老家的文史专家周先兵先生。他告诉我,已故淮南市著名的文博专家周墨兵先生是他的四叔公,因我与周墨兵公有一面之缘,有了这层关系,拉近了距离。周先生先后来给我提供了张树侯先生的《重修明教寺碑记》《西庐长老元会传》等珍贵碑拓图片,让我大饱眼福。
现在,周先生在牵头编撰紫蓬山《西庐寺志》,我正好也在撰写《报恩禅寺志》,苦于手头资料缺乏,想得到周先生的帮助。周先生爽快地答应了。他告诉我,为了编《西庐寺志》,方丈界心大和尚特地花巨资购买了《民国时期佛教丛刊集成正篇》总211卷及《补篇》53卷,囊括了民国时期大量佛教史料,一套近二十万。
此后,周先生处处留心,在浩繁的丛刊中,只要见到寿州佛教的零星资料,总是拍照发给我。最近,他又在民国三十年的《海潮音》杂志上看到一则有关正阳关大王庙的资料,我透过这则信息,捕捉到正阳关大王庙更多的历史:民国三十年(1941年),正阳关南堤上的老大王庙因为内政部有关祭祀的规定,由龙王改为供奉禹王神像,称为禹王宫,归县佛教会管理。正阳关地处淮、淠、颍三水汇聚、地势低洼,常有水灾,供奉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当在情理之中。
不料“半路杀出来”一个叫王林一,此乃刁民,以禹王宫供奉的不在政府规定的祭祀之列,
检举揭发,觊觎庙产,妄想霸占,恶人先告状,无耻诉讼。县佛教会只得惊动当时的县参议会,向上反映,寻求主持公道。发下照录民国三十年《海潮音》杂志所载信息:
“本会函安徽寿县参议会关于禹王宫庙产一案,请主持公道。文据本会安徽省寿县支会呈称:
案查本会于民国卅年……以维宗教”等情,附抄争回正阳禹王官庙田全案一份到会,据此。附抄案内禹王宫主持涤义于本年元月三日所呈:……查禹王宫即前正阳南堤大王庙,(中略)民国以后以信仰关系,改归佛教会。因改大王庙名为禹王宫(后略)等语,据此,查该禹王宫既于改归佛教会后,将从前大王庙名义废除,改为禹王宫,供奉禹王神像,所谓先哲之祀却既已符合内政部所颁神祀存废标准之先哲口,应在保存之列。王林一等更何得以废除已久之名称,谓为不在祀典,妄事检举,况查该王林一等盗买盗买寺产一案,尚在诉讼进行之中,其为挟嫌尤为概见,据呈前言相应实请贵会查照,赐予主持公道,以息刁风,而维宗教,毋任感盼,并希见教为荷。此致,安徽省寿县参议会。”
图为刊载正阳关大王庙信息的民国三十年的《海潮音》杂志
民国三十年,正是抗战烈火正炽的1941年,没有想到,刁民王林一之流趁国难当头,却来抢夺大王庙庙田,据我己有。当然,他们的痴心妄想不可能得逞。
据老人回忆,1938年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一),日本飞机轰炸正阳关,城墙多处炸塌,驻守正阳关的桂系军队,与日军激烈交战,民众也纷纷参战,最后展开肉搏和巷战,军民伤亡惨重。
正阳关抗战遗迹,如今只剩下两块石碑。一块是2015年正阳关老汽车站附近修路时挖出来的“民国三十三年五月,陆军一七二师五一四团第三营第九连二等列兵覃成明之墓,正阳南北两镇公立(当时的正阳区划为南镇和北镇)。”
另一块石碑是2021年修南大街时,在三元口子挖出来的,时间与上碑一致,为当时正阳关守备区指挥官罗培中所立的抗战记事碑,由于年久,字迹漶漫不清,大意是“正阳为大别山外围之门户,培中职司守备,莅任伊始,首既勘察地形,扼要构筑工事以固防务。工程未竣通,敌寇于四月大举来犯,备经率部抵抗,并在敌寇炮火威胁下,星夜加强构筑,遂赖以血战……”由于正阳关特殊的地理位置,日军攻陷,却不敢久留。汪洋老师告诉我,资料显示,上述战事均与阜阳保卫战有关。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4月),日军从淮颍水上攻打阜阳,途经正阳关,在河西的八里垛子、沫河口子,炮轰正阳关长达12天之久,造成惨重伤亡。
图为陆军一七二师五一四团第三营第九连二等列兵覃成明墓碑
抗战胜利后第二年,正阳关商会会长牛幼丞,联合一些士绅及文教精英,如吕眠佛、沈俊伯、高涤非、熊申甫、吕翥九等人,选址大王庙,创办私立淮南中学。
1946年7月,清理老大王庙大殿,打扫房屋院落,拉倒龙王爷塑像,购置课桌椅。先以私立培德中学的名义,首批招了七十多名男女学生,开设语文、数学、物学、化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功课。私立淮南中学从1946年至1948年办了三年。1948年7月第一届学生毕业时,计有女生8名,男生67名。这些同学大多是寿县和正阳关周边城乡小学毕业生,也有来自颍上、霍邱、凤台县和江苏、河南等地的学生。
当我来到苍沟之畔,看到岸边大王庙旧址,仿佛从高墙院落里响起集合的铃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五月,私立淮南中学第一届学生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学校董事、著名士绅吕眠佛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期诸同学,英英秀气,皆后起之良,回忆本校创始之艰可稍慰矣。继今以往,尤盼诸君力争向上,勿徘徊于歧路,勿自弃于中途,蔚为国器,造福人群……”
1949年1月,寿县和平解放,私立淮南中学与寿县正阳女子中学合并,命名为六安专区公立正阳中学,县政府调孙剑鸣(即司徒越)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