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北京西南有了惊世发现!

文化   2024-12-02 21:00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完整内容

请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杨丹、程涵

监制:朱凌翔

小剧场配音:孙潇、宝木、郭炜


话说在1929年的12月2日黄昏,在北京西南方山上的一个山洞里,有一个年轻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请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开篇小剧场】


1929年的12月2号,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发掘出了第一个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到今天正好是整整95年。


围绕着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依然有许多谜题没有解开,比如说,为什么人们会在这龙骨山上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发现这块珍贵的化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故事?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北京猿人,真的是我们的祖先吗?


聘请洋人带头寻找北京猿人遗址


咱们的故事,得先从一个外国人开始讲起,他的名字叫安特生。在周口店进行北京猿人遗址发掘的序幕,就是由他开启的。


安特生1918年在河南进行地质考察


安特生出生于1874年,是瑞典著名的地质专家,早年间还曾经参加过针对南极的地质科考。


由于名气很大,1914年的时候,当时的北洋政府出资聘请他担任农商部的矿政顾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帮中国政府来寻找矿产的。


要说这安特生也是命好,来到中国不久,他就在北京西北的龙关山一带,发现了一个储量巨大的富铁矿,为此还受到了袁世凯的亲自嘉奖。


顺便插一句,北洋政府后来在安特生发现的地方成立了“龙烟铁矿”,它就是后来北京的“首钢集团”和河北“宣钢集团”的前身。


1916年,袁世凯倒行逆施想要称帝,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袁世凯一死,北洋政府群龙无首,安特生所在部门的经费也就断了,安特生本人的工作自然也要不保,他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地质调查所的所长、也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的丁文江找到了安特生,他跟安特生说,中国目前在史前考古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这项目跟地质学很接近,老安你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干脆到我们地质所来,咱们一起考古吧!安特生痛快地答应了。


1918年春天,安特生第一次来到了周口店。因为他得到消息,有位在北大教书的化学家,在周口店的鸡骨山上发现了一些古脊椎动物的化石碎片。


别说,在鸡骨山上安特生还真是取得了不少发现,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就在安特生他们兴致勃勃考察的时候,边上路过了一个老乡。他告诉这几个灰头土脸的洋人说,这鸡骨山没意思,隔壁还有个龙骨山,山上都是你们找的这种“龙骨”。


在这我们得插上一句,在古代的中医典籍里,把这种动物的化石碎片叫做龙骨,认为可以入药,有各种各样的功效。


得知此事的安特生,立马带队转战龙骨山。


安特生等人带队对鸡骨山开始考古发掘,希望找到“龙骨”的所在地


在山上他发掘到了更多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碎片,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一些锋利的石英碎片。安特生怀疑,这种锋利的石英碎片,很可能是人类祖先使用过的工具,只是以现有的考察结果,暂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轻轻叩了起岩壁,大胆地预言:“总有一天,这个地点会变成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清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尽管安特生对龙骨山遗址的评价很高,但是他本人却没有在这里继续发掘下去。因为他去操持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发掘仰韶文化遗址,把自己的一个学生留在了周口店,他就是裴文中。


裴文中大学时的照片。


说起来,在参与到周口店的考古工作以前,裴文中并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地质考古这条路,因为他原本真的志不在此啊。


1921年,18岁的他考进了北京大学预科,当年,他可是一门心思想当文学青年的。因为那个时候正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高峰期,在北大求学期间,裴文中经常去旁听鲁迅、钱玄同等新文化大师的课。他还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过小说《戎马声中》和散文《走过W学校门口》,这两篇作品的文学水平相当高,甚至还得到过鲁迅先生的好评。


只可惜,到了1923年前后,裴文中的父亲不幸去世。为了能够继续求学,裴文中不得不转入了北京大学的地质系,因为当年的地质系是可以免学费的。


大学毕业之后,裴文中加入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投身于地质考古事业。


那么裴文中到龙骨山时是什么情况呢?


当时,地质所正与协和医院合作,在龙骨山进行持续的发掘,先后又出土了好几枚猿人的牙齿化石和骨骼化石碎片,然而作为古代人类存在过的最重要的证据,也就是古人类的头骨化石,却始终也没有见到,至于其他出土的化石碎片数量,也渐渐开始减少。


最初到达周口店的时候,裴文中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他也确实是一边干一边学,既承担了管理考古现场的杂务工作,同时也在学习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鉴定和考古知识。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时间转眼来到了1929年初,之前派驻到这里的专家们由于越来越失望,先后离开了这里。


可是这里的考古工作总得有人带队啊,地质所比较了一下,觉得年轻的裴文中专业水平好,又肯吃苦耐劳,干脆,你来当这里的考古负责人吧!


时间转眼来到了1929年的11月底,地质所给裴文中发来电报,要求他尽快结束本年度的考古发掘,收拾好设备和文物返回城里。


1929年12月2日,是一个和之前一样普通的日子,初雪之后的龙骨山上显得格外寒冷。


与往常一样,裴文中进入考古现场,继续他的发掘工作,到了当天下午4点多的时候,天色渐渐进入黄昏。


就如同咱们小剧场里提到的那样,现场配合发掘的当地民工,建议他尽快收工下山,因为一旦天黑下来,山路会变得格外难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裴文中发现之前进行发掘的山洞的侧面,有一块圆圆的黑色石头,他用镐头轻轻敲掉周围的泥土,将这块石头挖了出来,周围的人们立刻注意到,这是一个和人类头盖骨非常相似的化石。


裴文中立刻下山,给地质所发出了那封震惊世界的著名电报:“清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裴文中怀抱加固后的北京人头骨  


裴文中发现的化石,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经过后来学者们的研究,大家基本确定,这个头盖骨属于一位生活在70万年到50万年前的人类。


注意,我们这里用的可是“人类”这个词。按照大家都熟悉的进化论的说法,人类是从古老的猿猴进化而来的,而裴文中发现的这颗头盖骨的主人,已经有了明显的直立人的特征,也就是说他会用两只脚走路,这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站起来的“人”!


这样一个考古发现,文物价值自然不用我多说了。作为这个文物年轻的发现人裴文中,当时的心情一定是高兴到天上去了。


让裴文中想不到的是,他发现的这颗化石,只是后面一系列重大发现的序幕。



到了1933年,在另外一个小洞穴里,裴文中又发现了一个古代人类的头骨化石,然而这个新发现的化石,与之前发现的北京猿人的头骨有着细微的差别。


经过学者们判断,这是一种生活在大约三万年前的新人类,由于发现化石的山洞在龙骨山的山顶,人们将这种古代人类命名为山顶洞人。


裴文中先后发现的两种古代人类的化石,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龙骨山这块人类生活过的古代遗址。


您要知道,发现山顶洞人头骨的地方,距离之前发现北京猿人头骨的地方,只有区区几十米的距离,然而他们生活的年代去相隔了几十万年!


您想想,在这样一座小小的山包上,在如此近的距离内,竟然埋藏着时间跨度长达数十万年的人类祖先的遗骸,这不禁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在这周口店龙骨山上,时间的流逝都仿佛失去了意义……


截止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裴文中在周口店领导考古工作长达8年,先后出土了5000多箱化石和其他标本。


在这些文物中,最珍贵的就要数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头盖骨化石了。


然而在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很快占领了整个华北地区,对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被迫停止。



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本保存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里的这批化石,在转移途中被日军截获,之后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中。时至今日,它们的下落依然是一个谜。


好在不幸中的万幸,在这些头骨化石遗失前,协和医学院的学者们曾经制作了几个1:1的模型,这也让我们在今天,多少还能感受到当年这些头骨化石的模样。


发掘工作不止,是不是祖先不知


由于战争原因,裴文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无法从事考古发掘工作,他只能靠在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教书,来勉强维持生活。


好容易熬到抗战胜利,内战又很快爆发,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得以重启。


1958年裴文中(右一)在周口店第1地点参加发掘


裴文中终于回到了阔别了10多年的龙骨山。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裴文中带领科研人员在这里又发掘出了一大批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碎片、下颌骨、牙齿等化石。


最让人激动的是,裴文中曾经拿一片出土于一九六零年代的头骨碎片,与他30年前发掘出的一个头骨化石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两块化石竟然能够完美地拼合在一起!



不仅如此,在距离之前发现山顶洞人化石的不远处,人们又发现了两种新的人类,分别是生活在距今20万到10万年间的“新洞人”,以及生活在距今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出土了大量的牙齿、骨骼化石碎片,以及大量远古动物的化石。


在节目的最后,还想为您解答一个问题,这也是一个想必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就是这些周口店地区生活在几十万年前的猿人,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吗?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我只能用三个字回答您:不确定。


因为科学是需要讲求证据的,而即便北京猿人的化石已经出土了近百年了,我们依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证据,去证明或者否认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


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在这块中华大地上,在几十万年以前,已经有了人类生活过的踪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滋养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人类,使大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

/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