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他们当年亲身经历

文化   历史   2024-12-09 21:01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编辑:于达 程涵
监制:朱凌翔
小剧场配音:星潮、孙潇、宝木、赵熠彤、田洋、张帆

 


话说在1935年12月5号的夜晚,在清华园的一间地下室里,当时清华大学中文系大四的学生、未来著名教育家的蒋南翔,正在奋笔疾书——
【请点击上方音频开篇收听小剧场】


几天之后,伴随着那场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游行运动,这句话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今天,是“一二九运动”爆发89周年的纪念日,它爆发前后发生了些什么事呢?


学生走上街 一二九爆发



1935年夏天,北平城里的人们过得实在是不太平——外面,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里面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们正带着金银细软,拖家带口抢着南下呢,故宫文物也已经分批南迁,就连北平的那些大学也已经做好了搬家的准备。您当年要是在北平,眼瞅着这种情境会是什么感觉? 


更要命的还在后面:1935年的10月,日本侵略者开始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还扶持了一个由汉奸殷汝耕组织的伪政权,摆明了是要把华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可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呢?怎一个“怂”字了得?


为了抗议政府,更为了反对日本侵略者分裂华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决定在这一年的12月9日举行一场大规模的学生请愿,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便是“一二九”运动的由来。


在12月9日的当天,北平的各所大学、中学的学生们,在北平学联的领导下走上街头,集体向新华门前进,一路上大家高呼抗日口号,支持武装保卫华北。


队伍一路前进,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按照计划,最初参加游行的学生有一千多人,可是当他们行进到西单一带的时候,参加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人。

面对着这么庞大的游行队伍,当时的政府派出了军警,拿着高压水龙头、棍棒、皮鞭,对学生们进行了镇压。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伤亡,游行队伍暂时后退,同时决定从第二天起,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


到了12月16日,北平市的学生们又一次走上街头,进行了第二次示威游行,这次游行的规模比12月9日的还要大。

大家一路上高呼口号、散发传单,之后又在天桥集合,召开了有3万多人参加的市民大会。当然,这一次的游行同样遭到了大批军警的镇压,一共有22人被捕,300多人受伤。


在两次示威游行之后,北平各学校学生举行爱国游行斗争的消息渐渐传遍了全国,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们的响应。许多地方都有学生组织起来,发动自发的游行罢课,声援北平学生们的爱国运动,呼吁政府抗日救亡。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学联,又组织了一个南下扩大宣传团,派遣学生代表前往南方各地进行演讲,发动各地工农群众展开抗日斗争,让“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了全国,进而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爆发的那一年,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于光远正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念大四。在他之后撰写的文章里描述了12月9号那一天的亲身经历:那一天,他早早起了床,吃过早饭就赶到了集合地点,他们从清华园出发,向着西直门一路前进,同时高喊着各种口号。抵达西直门以后,他们遇到了被堵在这里的燕京大学和其他几个中学的游行队伍。

原来,军警关闭了西直门,禁止学生们进入。学生们派人上前交涉,得到的回答却永远只有两个字——“不行”。于是,一部分学生决定留在西直门召开群众大会,另一部分学生,则一路绕城向西便门一带游行,沿途继续高喊口号。

在当时,于光远就是留在西直门的那部分人,他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直门一带聚拢的学生和群众越来越多,还有不少新闻记者也赶到了,对他们进行照相和采访。

于光远


当时,有一位比于光远低一届的清华女生叫陆璀,她站在一个土墩上,用硬纸皮做的喇叭筒对群众们进行演讲。有个记者在现场拍下她演讲的照片,成为了后来人们了解“一二九”运动的一张重要影像。陆璀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在于光远的记忆中,他们在西直门的集会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才结束。那么,另一组绕城去西便门游行的学生们,又经历了些什么呢?

当时在清华大学地质系读书、后来成为了我国地质专家的王大纯就在其中。王大纯当年是清华足球队和田径队的队员,长得是人高马大身强体壮,于是就被同学们推举为纠察队员,负责沿途保卫大家的安全。在他们行进的路上,王大纯注意到有警察埋伏在胡同口,试图抓捕落单的学生。于是他灵机一动,叫上几个同样担任纠察队员的同学,一起用自行车组成路障,封死了胡同口和路口,等到游行队伍平安通过之后,他们几个就推起自行车猛跑几步,飞快地骑车扬长而去,把目瞪口呆的警察们留在了原地。


咱们前面提到,“一二九”运动爆发以后,影响力迅速向全国蔓延。今年刚刚逝世的著名作家、诗人马识途,当年正在上海的浦东中学念书,他也跟同学们一起组织了示威游行。在前些年的一次采访中,他专门回忆了那段往事:



名人来助力 大获成功



12月16日,北平的学生们又进行了第二次游行。还记得刚才说的女学生陆璀吗?在那次游行中,她因为试图帮助同学们打开进城的城门,遭到了警察的殴打,之后又被逮捕,关到了警察局的一间办公室里。就是在这个地方,她遇到了一个外国记者——

【请点击本期公号开篇音频收听小剧场14分32秒起】


上个世纪30年代,斯诺来到了中国,担任了多家英美报纸的驻华记者,他先是在上海,后来又搬到了北平,兼任过一段时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讲师。


斯诺


在那个时候,他利用自己美国人的身份,在家里收藏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和讲述中国红军故事的所谓“禁书”,这吸引了不少进步学生,他们常聚集在斯诺家阅读进步书籍,也与斯诺夫妇交谈时事政治。


当“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时候,在学生游行队伍的两侧,一直有一群外国记者在跟踪采访。这一点在于光远的回忆里也有提到,只不多当时的学生们不知道,这些外国记者基本上都是斯诺召集来的。


不光如此,在12月9号第一次游行结束之后,斯诺还建议当时燕京大学的学生龚普生、龚澎等人,在燕大校内的临湖轩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详细介绍了“学生运动的情况,把这次运动发出的抗日怒吼传遍了国内外。


斯诺对于学生们的支持还不止于此。刚才我们提到,他不是悄悄溜进警察局,对陆璀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吗?在那之后,他很快就把这次采访写成了专题报道,还用了一个特别醒目的标题叫《中国的贞德被捕了!》。


要知道,贞德这个名字在西方,可是人尽皆知的殉道圣女,用“中国的贞德”为标题,西方读者哪怕对中国的话题没兴趣,也会充满好奇地读下去。用现在的话说,斯诺绝对是精准把握了当时的流量密码。


在陆璀被释放以后,斯诺夫妇又把她收留在自己家里养伤,之后更是护送她离开了北平。而斯诺所作的一切,也引起了北平地下党的关注。于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了他1936年的那次陕北之行,那本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也由此诞生!


在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记者、出版家邹韬奋,曾经主编了一本《大众生活》杂志,这本杂志正是今天著名的《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在1935年12月21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张年轻女学生手拿硬纸喇叭筒对群众们演讲的照片,没错,她就是陆璀。



邹韬奋用这样的方式率先表达了他对“一二九”运动的支持,在那之后,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讲话,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宋庆龄更是直接从上海寄给北平学联100元现款以示支持。您可别觉得100元钱少,当时的100元可是100块银元,那个时候,一个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3、4块银元,这100元在当年可真不是个小数了。


在这些支持“一二九”运动的人中,还有一位知名人士不得不提,谁呢?他就是一向最关怀青年人成长的鲁迅先生。


其实在运动刚爆发的时候,鲁迅很是担忧,他怕类似1926年“三一八”惨案那样的事情会重演,咱都知道,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人就是当时被段祺瑞政府开枪杀害的。不过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鲁迅开始渐渐转向全面支持学生们的行动。



“一二九”运动的成功,证明了从那个时候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日渐走向成熟与进步。今天我们纪念这场运动,不仅仅因为它掀起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也是因为它让当时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方向,那就是——为共产主义奉献终身!


同时,这场运动也让国内的大部分民众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好了精神上的准备。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讲话《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对这场运动有过一个最为贴切的评价,他说: “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动听天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