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暗语那么多,记不住怎么办?

文化   历史   2024-12-07 21:00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编辑:夏寒斐 程涵
监制:朱凌翔

 


“四对号”护体 接头有保障


不少谍战片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特工打扮成寻常百姓,行色匆匆地来到约定地点,同另一个人随便交谈了几句。可就是他们着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对话,却传递了关乎战士们生死存亡的重要情报。而且在不远处,肯定还有一个敌方特务潜伏在暗处盯着这一幕,试图从中判断这两人到底是不是在暗中接头、传递消息。

有的观众可能还会焦虑:哎呀,这要是让我去当特工,万一接头的时候一紧张,突然头脑空白,忘词了可怎么办啊?或者不小心嘴瓢说错词,会不会被他们当成敌方特务抓走啊?


您先别紧张,咱们首先来确认一下,传递情报时使用的暗语可不会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种既不包含有用信息,还内容特殊、容易引人注意的语句。对于暗语,最大的要求就是用最少的字数尽可能多地传递信息,而且暗语最好日常化,能够完美融合到当时的场景中,让不知情的人哪怕听到了一句半句也觉得这就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对话。


其次,中共的秘密战线上拥有完备的沟通网络和系统化的组织,两名特工能成功接头,可不是对上一句暗号就可以的,他们给接头安排了“多重保险”。


每次接头前都会细致地安排好所谓的“四对号”,也就是时间对号、地点对号、人物对号、暗号或者信物对号,同时情报也要做好保密措施。如果这次去的是一个陌生地点,还得提前熟悉一下当地党政机关和交通联络的具体地点,方便在万一发生意外时求救。

这些都准备好了,您就可以出门了,在提前说好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随后暗中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哪个人和上级给的描述信息相符。初步确定目标之后,就可以上前接触了。接头时,要用问答对话或者某个标志性的信物作为最终的判断标准,而且最好两个一起使用。


比如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就设计过这样一个暗号,双方见面后互道姓名,以左手拉对方右手,随后两人一个字不落地问答四次,才能算接头成功。咱们暗号的复杂程度跟这个也差不多。

十万火急 暗语救命


那么,在隐蔽战线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暗语呢?


1931年,时任上海中央特科科长与红队队长的顾顺章护送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出发,去往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回忆说,到武汉时的接头场景是这样的:他和陈昌浩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码头,当时天已近黄昏,码头的要道上有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张当天的报纸,向他们投射了一个暗号。至于暗号内容具体是什么,张国焘没有细说,大约类似于报纸打开到某一页,或者是某个小动作。

就凭这么一个细节,张国焘和陈昌浩立刻就明白,这人是顾顺章派来接头的。原本一切顺利,可顾顺章将二人送走之后,使用化名到新市场游艺场公开表演魔术,正巧就被一个叛徒瞧见了。叛徒暗中盯梢,摸到了顾顺章的住处。很快,顾顺章就被国民党特务抓走了。


张国焘

让人没想到的是,顾顺章被捕之后竟然没有一丝挣扎反抗,立刻出卖了许多共产党的秘密,还坦言自己知道的情报十分有价值,应该快点把他送去南京见蒋介石。

为了不让这只“煮熟的鸭子”飞走,他连夜给中统特务首脑发了六封加密电报。4月27日,顾顺章如愿以偿见到了蒋介石,他跟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知道的中央机密说了个遍。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中央是如何应对的呢?

这里面的故事,咱们之前也说了:我党能够渡过此次难关,多亏了一位关键人物——钱壮飞。由于情况十万火急,当天并不是钱壮飞和李克农约好见面的日子,他的口信几经周折才终于由李克农报告给了周恩来。李克农还给在天津的胡底发了一封电报,上面只写了“胡底,克潮病笃”这一句话。“克”就是李克农,“潮”指的是钱壮飞的别名钱潮,“病笃”的意思是事态严重,让他抓紧时间转移。


钱壮飞

胡底接到电报后,按照事先约定他需要迅速离开天津,可他当时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买船票。最后还是靠钱壮飞的妻弟变卖了爱人的手镯,这才给胡底凑够了前往上海的路费。

中央机关这边,周恩来临危不乱,应变能力十分高超,他与李克农、聂荣臻等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出了应变对策。虽然中央已经在竭尽所能地减少损失,成功躲过了这场几乎可以让中共中央完全覆灭的灾难,但顾顺章叛变还是造成了红旗报社、保卫组办公处等地方遭到了中统特务的破坏,还有恽代英身份暴露被敌人杀害、约八百余名共产党员被捕等影响。


回到今天的主题,在这次事件里发挥重要作用的“克潮病笃”就是利用电报传递暗语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那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候,各个情报渠道都截获了蒋介石准备重兵包围中央苏区的计划,党中央开始为战略转移做准备。咱都知道,蒋介石最喜欢“隔山观虎斗”,让红军与其他军阀互相消耗,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他这点心思早就被广东军阀陈济棠看破,陈济棠暗中联络红军,表示可以互不侵犯。眼看战略转移迫在眉睫,这可是个获得最佳路线的难得机遇。


1934年9月,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与陈济棠的代表进行秘密会谈,达成协议。谈判的过程中,周恩来给何长工发来一封电报,上面只有一句话:你喂的鸽子飞了,暗示党中央已经决定要开始战略转移。

不凑巧,电报内容让陈济棠的代表知道了,他立刻敏锐地捕捉了关键信息,还问红军是不是要远走高飞了。虽然双方刚刚达成协议,但战略转移这么重要的情报肯定不能对外透露。何长工面不改色,平静地回答说:“不是,这是说谈判成功了,和平鸽要飞上天了。”

这可多亏了何长工的随机应变。最后,红军连续突破了蒋介石布置在陈济棠地盘上的三道防线。

外国友人也能用


在某些时刻,暗语不仅仅在地下党员内部使用,甚至有的外国人也在靠暗语“接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是外国人,但这位也是咱们的老朋友了。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采访,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层层围困,就连新闻报道也采取封锁政策,斯诺一个美国人,是如何穿越层层阻碍到达陕北的?这和暗语有什么关系呢?


当时,斯诺听说了中共的事迹后来到了上海,向宋庆龄求助。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他们联系上了一位共产党员,通过党内秘密关系与在陕北保安地区的中共中央联系,将斯诺的情况转达给了联络局局长李克农。

李克农觉得斯诺虽然是个外国人,立场也有所不同,但他确实是一位专业的记者,如果他能来到陕北,将中共的真实情况和政策主张宣传出去,那国民党对中共的歪曲造谣就会不攻自破。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十分认同这一想法。

为了让斯诺顺利到达陕北,宋庆龄又联系了上海的中共秘密党员董健吾,请他先去西安,为斯诺进入陕北联系安排。由于董健吾和斯诺从未见过面,宋庆龄便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接头暗号。她在一张名片上写下两行英语诗句,盖上章后一分为二,一半交给董健吾,另一半寄给斯诺,作为两人确认身份的凭证。


1936年6月3日,斯诺以再次去内蒙采访为借口离开北平,秘密前往西安。据他本人回忆,当时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他只知道到了西安后到某一家旅馆,要一个房间住下来,等一个姓王的牧师来找他就行了。至于“王牧师”到底是谁、共产党怎么知道自己到了西安等等自己一无所知。

怀着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斯诺在西安的旅舍里住了下来。几天后,有一个富商模样的人找到了斯诺,用一口漂亮的英语向他打招呼,开口就问他:“在北平的M.S认识否?”这句也是提前约定好的暗号,不用说,眼前这个人就是化妆为“王牧师”的董健吾。斯诺也用暗语回答道:“是我好朋友。”随后,两人拿出了宋庆龄的名片,拼对无误,顺利接上了头。


董健吾

值得一提的是,在斯诺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时,出于对宋庆龄和董健吾的保护,隐去了一些关键信息,只简略地说,董健吾提到了他在北平的那个朋友的名词,还以其他方式证实了他就是斯诺等的那个人。不得不说,斯诺作为一个外国友人,也有如此出众的隐蔽斗争意识、经验和能力,实在是让人佩服。


好了,有关隐蔽战线上暗语的故事就先给您介绍到这了。其实,在革命斗争的历史上,每一个暗语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惊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背后,则是一个个以生命为赌注的英雄的身影。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动听天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