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最像周总理的将军大使,为啥总想撂挑子?
文化
历史
2024-11-27 21:00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夏寒斐 程涵
小剧场配音:傅博文 韩建强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正当大家绞尽脑汁忙着搞建设的时候,又一个紧急任务摆在了领导人面前,那就是外交工作。问题是打了这么多年仗,谁会调兵遣将,我党一清二楚,可大家根本不知道谁擅长外交啊!
思来想去,领导人们觉得只能从军队和政府里抽调干部了。至于理由嘛,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总理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外交干部无非有这几个来源: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而是从地方干部中选调,他们有领导工作的经验,也是很靠得住的;三是从地下党中选调,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锻炼过来,也是可靠的。”
经过层层推选和慎重考虑,中央拟定了一张人选名单。就这样,一群原本身穿戎装、昨天还带兵打仗的将军们忽然接到了中央调令,让他们换上西装成为外交官。
大部分人接到调令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啥情况啊这是?真刀真枪的打仗咱不怕,可忽然要我去跟外国人打交道,这工作跨度也太大了吧!我哪儿会啊!
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的政治部代主任王幼平也是其中之一,他看实在推脱不掉,才硬着头皮出发去了北京。
那中央怎么就直接选中他了,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幼平原名王际坦,1910年出生在山东淄博恒台县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他进入济南山东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新思想、新文化。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16岁的王幼平加入了当地进步团体“甫晨书社”,随后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30年,王幼平离开家乡,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而当兵生涯刚刚过去了一年多,一件改变他命运的大事发生了。那是1931年7月,王幼平所在的国民党第26路军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剿共”。这支队伍有些特殊,因为它原本是冯玉祥的第5路军,是在“中原大战”之后被改编的。军队里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来到南方之后水土不服不说,又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士气都有些低迷。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成为蒋介石借力打力的炮灰,也不愿意再跟同胞打仗,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北方抗日。在行军过程中,王幼平由于帮厨时不小心烫伤了脚、走不快,每天都在掉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少校参谋,闲谈时说起自己上学时因为加入进步团体而被开除的事情,引起了少校参谋的注意。殊不知,这位少校参谋就是个老党员,不久之后,经他介绍,王幼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12月14日,26路军在参谋长、旅长的带领下发动起义,参与者多达一万七千多人。大家都拒绝再为蒋介石卖命,决定一起前往苏区加入了红军。由于事情发生在江西宁都县,这起事件就被称作“宁都起义”。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多正规军的加入让中央红军的数量直接增加了二分之一,就算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所有剩余部队数量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这次起义的代价最小,转化为红军的人数最多,大大加强了红军的实力,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加入红军之后,王幼平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曾任红5军团排长、连长、第14师处长等职务。长征胜利后,他还被调到中央白区工作部从事过一段时间工作,周总理还特意与他见面,当面叮嘱了一些工作要诀,那就是:“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作啥像啥,举止从容,随机应变,自圆其说,时防意外,要营三窟”。同样在这段时间,周总理对王幼平的工作能力十分认可,所以,当外交部成立没多久正缺人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想起了王幼平。再次与王幼平见面,周总理也十分激动,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幼平同志,我们又见面了。”王幼平也感觉出了总理对他的殷切期待,到底没把撂挑子不干那些话说出口。后来,他听说被“抓”来干外交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不少老战友,也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为了让这些习惯军旅生活的将军们能够快速适应和外国人打交道,中央专门开设了培训班,教他们怎么穿西装、用刀叉、喝红酒、跳舞等等。您别看将军们在战场上威风凛凛,面对这些“洋玩意儿”可是一脸懵,浑身不习惯,全凭着一个“不能给国家丢脸”的信念咬牙坚持。
1950年8月,王幼平接到了第一次外交任命——担任驻罗马尼亚大使。
他到了罗马尼亚之后,马不停蹄地走访工厂、农村,参观矿场和石油冶炼工厂,还与当地农民一起收割向日葵、刨甜菜,深入了解罗马尼亚的国情民情,又把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写成报告交回国内,促成了两国之间的交流往来。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还签署了许多贸易、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他的深入工作,才让中国和罗马尼亚之间奠定了友好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身为驻外大使,只要注意好外国和自己国家的友好关系就可以了,但王幼平另却辟蹊径,又拓展了一下“横向朋友圈”——他还与各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都建立了不错了友谊。1954年夏天,挪威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周总理就想派一个优秀的、能代表国家形象的人担任大使。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没人比王幼平更合适了。在挪威,王幼平也保持了他的优良作风,走访挪威的工厂、农村,对经济建设进行实地考察。休假回国的时候,周总理特意向他征询挪威的经济问题,王幼平回答得事无巨细、头头是道,赢得了周总理的赞许。其实您别看王幼平的工作做得不错,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在外交上是个新手,在国外生活得十分不习惯。1958年4月,王幼平结束了驻挪威大使的任职,回国后立马就跟中组部副部长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说自己不懂外文,也不习惯国外的工作生活,希望组织可以给他换个岗位。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王幼平接着表示“哪怕是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牛,也不愿意再出国了。”不过一个没什么外交经验的人,刚一上任就能做得这么出色,说明对外交工作可是百分百的认真负责。所以当他向周总理抱怨自己不习惯外交工作的时候,总理是半个字都不信,直接了当地拒绝了他的申请: “不会外文可以学习嘛,调离外交部可不行!”之后周总理给了王幼平两年时间,让他去学习外语和外交知识。可王幼平上课不到两个月,就又被周总理“抓”了回来,派往了柬埔寨。其实,柬埔寨刚与中国建交的时候,有一批反华势力在当地十分猖獗,到处鼓吹柬埔寨要加入美国的“防御联盟”。不过柬埔寨政府首脑自打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与周总理结识之后,对中国一直奉行的都是“和平、中立”的政策,这一点赢得了周总理的赞许,后来他还向柬埔寨援建了许多基建项目。双方关系这么好,自然也要派个工作能力强的过去担任驻外大使,不用说,这样的重任又落到了王幼平头上。在担任驻柬埔寨大使期间,王幼平不仅延续了之前的工作习惯,还多次到中方援建项目的工地走访视察、指导工作。他在柬埔寨期间的工作得到了柬埔寨政府首脑的高度赞誉。在快要离任的时候,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还专门在王宫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授勋仪式,向王幼平授予“友好合作十字勋章”。1962年2月,王幼平奉命回国。有意思的是,王幼平还是坚持称自己不适应国外生活,通过不同渠道反馈自己想要离开外交工作的意愿,甚至表示愿意到基层去。没想到,这次还真的让王幼平实现了愿望,他被派往河南省南阳地委担任第二书记。王幼平对这个新岗位十分期待,满腔豪情壮志,准备大干一场。然而1963年国庆节刚过,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命——担任驻古巴大使。再次接到任命,王幼平也认命了。王幼平还开玩笑说,自己已经53岁了,这一次就算是外交部赶他,他也不走了!由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古巴却与苏联关系密切,所以自然对中国不太友好。面对这样的局面,王幼平与中央领导人慎重讨论了中古关系。为了保密,他把领导人的指示概括成了一首七言律诗:豺狼当道安问狐,死马当作活马医。不逾界限不理睬,发生问题慎重处。回到古巴之后,王幼平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于中古关系的指示,既坚持中国的外交原则,又运用高超的外交艺术,让中古关系在冷淡期也能平稳发展,没有走向对抗。之后,王幼平又辗转越南、马来西亚、苏联等国家。王幼平在工作期间,给苏联人留下的印象是:很亲切,特别务实,积极合作,具有外交家风范。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曾有位领导人问过,你们都说王幼平好,那他具体好在哪儿?最后周总理的机要秘书给出了答案:王幼平的作风像总理!中苏国家关系谈判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王幼平(右)和苏联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交换证书1979年5月,外交部准备将69岁的王幼平提拔为副部长,没想到王幼平得知之后坚决反对,还给中组部写信,拒绝的理由也很直接:“我不同意外交部领导班子里再堆放老头。” 1980年7月,他第三次给中央写信,言辞恳切地请求辞去副部长的职务,还推荐了几名他觉得可以胜任的年轻同志。王幼平在信里说:过了今年8月15的生日他就七十岁了,务必要让他在七十岁之前退下来。这次中央才终于同意,允许他不再担任职务,退居二线当个顾问。从1949到1979,王幼平度过了三十年的外交生涯,他也成为了中国迄今为止任职最多、时间最长的驻外使节,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他去过的一些国家,一开始还是对中国不了解、甚至不少在一开始都是敌视中国的,但王幼平担任驻外大使之后,绝大部分国家同中国的关系都有所好转,即便有少数没转变态度的,与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再恶化,足见这位大使对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