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史沫特莱:与领导决裂 仍为中国奔走
宋庆龄的大名您肯定听说过,但她的秘书们好像就没那么家喻户晓了。实际上,在宋庆龄忙着革命时,这些秘书可帮了不少忙,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宋庆龄秘书天团中比较特别的两位——史沫特莱和王安娜。
史沫特莱是美国人,王安娜是德国人,而且这两位还都是女性。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帮中国人搞革命,这事说起来都够玄乎的,但人家俩还真就是这么干的。
史沫特莱出生于1892年,家里也就是普普通通工人家庭,因为没钱甚至连小学都没念完就去当报童了。后来她还当过侍女、烟厂工人、书刊推销员等等,也算是见惯了世态炎凉。后来终于老天爷开了眼,她有机会去慈善机构主办的学校免费读书了,多少长了点知识、挣了个学历。
到了24岁的时候,史沫特莱去了纽约,接触到了印度民族主义者,从此开始投身政治活动。她在报社找了份工作,还曾经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号角》周刊撰稿,参加了支持印度流亡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功把自己送上了当局最恨人员的排行榜。
史沫特莱
1918年,史沫特莱被指控企图煽动反抗英国统治的叛乱,“喜提”入住监狱半年套餐。出狱后,史沫特莱被迫跑路欧洲,在德国靠着当英语老师又过了八年。1928年底,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从此一待就是十几年。
来到中国后,史沫特莱先是去了东北实地调查,写了许多文章揭露日本对中国蠢蠢欲动的狼子野心。但编辑觉得这事儿太离谱了,谁能确定是真的还是你瞎编的,万一文章发出去了却被人打了假,咱们报纸多少年的好口碑不就毁了吗?所以她的稿子一直没有发布。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些文章才陆陆续续与公众见面。
到了上海,史沫特莱仍然坚持拿笔杆子当枪,发表了许多宣传抗日的文章。
在上海,史沫特莱的“朋友圈”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名人堂”。她经常和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聚会,也就是在那时,她认识了宋庆龄。因为欣赏史沫特莱的才华,宋庆龄便邀请她来担任自己的英文秘书。
在大多数人眼里,秘书这份工作主要是和文字打交道的,总之不至于上演全武行,但史沫特莱作为秘书的职场生涯却没那么风平浪静。当时宋庆龄频繁营救革命志士,引起了反动派的极大不满,想方设法地给她添堵。
一天,宋庆龄刚参加完一个聚会,和史沫特莱一起坐车回去。突然马路边上跳出来两个男人,一路厮打着挡在了路中间。司机放慢车速连按喇叭,俩大哥不光不让路还干脆纠缠着扑过来了。
史沫特莱下车查看情况,没想到那两个男人一齐挥拳向她打过来。她利索地往边上一躲,大声让司机赶紧开车走,司机急忙踩下了油门。看着车走远了,史沫特莱从身上掏出了一只哨子吹了起来,两个警察很快闻声赶到,这才让史沫特莱顺利脱身。
1933年春天,一家莫斯科的出版社找到史沫特莱,表示愿意为她要撰写的新书预付稿费。史沫特莱当然高兴地接受了,并在当年5月前往苏联。第二年3月,她在莫斯科接到了宋庆龄托人捎来的消息,原来,宋庆龄想创办一本叫《中国之声》的英语杂志,希望史沫特莱帮忙去纽约筹钱筹人。于是史沫特莱4月去了纽约,10月才回到上海。
为了办这本杂志,宋庆龄先后3次给史沫特莱拨款,然而,宋庆龄没想到,史沫特莱竟然自作主张把钱用在了其他项目上。宋庆龄知道后批评了她,可她却依然一意孤行。
其实这就是史沫特莱的性格问题了——对于她认准的事儿,她从来都不会认错。而这种缺陷最终导致了宋庆龄于1936年在报刊上发表声明,否认史沫特莱是她的英文秘书,这件事也标志着两人彻底决裂。
许多年后,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布了宋庆龄的一封密信。在这封写给共产国际负责人王明的信里,宋庆龄提到了与史沫特莱关系破裂的另一个原因。
原来,史沫特莱多次组织左翼人士和地下党聚会,引来不少反动派的注意,给党的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而且,在西安事变中,史沫特莱每晚在张学良的司令部进行40分钟的英语广播,向世界报道这起事件,被永远贴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的标签。
1937年1月,毛泽东与史沫特莱谈话《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藏于中央档案馆
但她没有经过中共同意就擅自公布了蒋介石和周恩来的密约,给国共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被动。参与谈判的宋子文直接找宋庆龄来告状,宋庆龄这才写下了这封信。
虽然史沫特莱的很多行为缺乏考虑,但她却对中国共产党始终抱着强烈的亲近感。与宋庆龄绝交后,她离开了上海,找机会去了延安,那段时间,她也确实为我党做了不少实事。她利用自己的国际关系为延安争取援助,号召外国医务志愿者来中国支援,著名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就是受到了她的影响。史沫特莱还请了许多记者朋友来延安,致力于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新闻封锁。
1937年7月,史沫特莱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都觉得她在党外才能做更多事。史沫特莱听后非常痛苦,甚至放声大哭,来通知她的同志都被吓得不知所措。直到过了很长时间,她才慢慢理解了这个决定。
1940年,史沫特莱去香港养病,第二年回到了美国。在美国,她继续支援中国抗战,为中国募集捐款来救济战争灾难,还为朱德写了人物传记。
1950年,史沫特莱在英国病逝,终年58岁。她逝世一周年时,我国政府在北京为她举行了追悼大会,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中国烈士陵园,大理石墓碑上用金字镌刻着朱德写的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1985年,邮电部还发行了一套《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以缅怀中国人民三位亲密的朋友,其中第一位就是史沫特莱。
王安娜:性格相合 亦师亦友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