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上的中国玫瑰,潜伏、外交样样行!

文化   历史   2024-12-24 21:00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编辑:高婷婷 程涵
监制:朱凌翔



在2015年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之前,《俄罗斯报》上曾经这样评价过一个人:说“她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这段话的作者是习近平总书记,而文章中的“她”不仅是一个中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女性。


胡济邦


暗中谋划 打入敌人内部


1911年,在浙江省一个贫苦的家庭里,有个女婴呱呱坠地。父亲给她起了一个很像男孩的名字:胡济邦。父亲希望这个生逢乱世的女儿将来能济世兴邦,有所作为。


胡济邦的祖父共有五个子女,只有她父亲读了几年书,通过科考取得了安徽“候补知县”的名份。遗憾的是,父亲直到去世都没有得到机会补上这个职位。


不过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家里对胡济邦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十二岁那年,胡济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师范学校。然而,世事无常,还没等到胡济邦长大成人,父亲就因病去世了。

无奈之下,她只好千里迢迢跑去山东济南投奔哥哥,哥哥在济南给她联系了学校,这才没有中断学业。毕业后,胡济邦考上了杭州的女子法政学校。在法政学校里,她接触了不少革命思想,革命的念头开始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的进步学生都来到南京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积极采取抗日措施。游行队伍前前后后一共聚集了三万多人。在游行部队走到珍珠桥的时候,突然被军队围住。警察们不仅抓捕了大量的学生代表,甚至当街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这场血腥的镇压史称“珍珠桥惨案”。


珍珠桥惨案后,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学,胡济邦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去胡公馆去找国民党中央监狱长理论,救出了许多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


第二年夏天,胡济邦就因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开除了。不过这位姑娘毫不气馁,立即北上到北京大学去旁听,一边学习外语,一边继续参加革命运动。如此积极的革命分子很快就引起了南京地下党的关注,组织也很快就秘密联系上了她。


当时,蒋介石第四次围剿失败,准备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还特意请德国的军事顾问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围剿计划书。这份计划书立即引起了上海地下党的注意,于是,地下党情报科的负责人王昆仑找到胡济邦,问她有没有办法搞到蒋介石的这份围剿计划。那么胡济邦是怎么做的?
(请点击公号开篇音频收听【5分06-7分41秒】)

在成功传递庐山会议的文件之后,胡济邦就加入了共产党。刚入党不久,地下党员王昆仑就又找到了她。当时,地下党需要办理几张去苏联的护照。但由于白色恐怖的氛围席卷全国,去苏联的护照是被严格控制的。一般来说,共产党前往苏联学习和治病的人员,都只能从满洲里和新疆秘密过境,非常危险。为了保证赴苏人员的安全,党组织希望能通过正常途径出境。


好在胡济邦当时已经打入护照科,弄几本护照不算什么难事。很快,胡济邦就搜罗了十六本护照交给了王昆仑。


然而,护照有了,怎么送到上海又成了大问题。这时候,王昆仑已经被国民党的军统头子戴笠列入黑名单,行动也受到严密监视。情急之下,胡济邦假扮成王昆仑的情人,对外声称俩人要回王昆仑上海的家过周末。听说了这件事,军统立即在上海的王公馆四周布控,伺机抓捕。

为了摆脱陷阱,胡济邦和王昆仑在上海站下车后,根本没有回家,而是分别入住两个饭店,再互相掩护着找到地下党联络点,顺利地将护照交给了组织。


双重身份 化身战场玫瑰


1936 年,胡济邦被派往国民党驻苏联大使馆工作,本以为只是暂时调动,却一去就是十三年。


提起这段经历时,人们大多只看光鲜的那一面——她是大使馆的新闻专员,是《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是中国有史以来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等等。



虽然已经掌握的英语,但她还要学习俄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好在胡济邦十分刻苦,很快就掌握了这些语言,还被朋友们戏称为“语林高手”。


不过,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五年后,希特勒突然撕毁了互不侵犯条约,闪电般突袭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苏德战争期间,胡济邦以外交官和记者的身份一直活跃在抵抗德军进攻的前线。


无论是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还是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她都以亲历者的身份,用照片和文字忠实记录。她也是唯一一位经历了苏德战争全过程的中国女记者。


胡济邦


您别看胡济邦外表斯文秀气,品性却英勇而果敢。有一次,她正在采访战场上的伤员,身后不远处突然冲出来一个德军士兵。危急时刻,胡济邦捡起伤员掉在地上的手枪,抬手一枪,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德军。


凭借着卓越的才能,胡济邦成为了莫斯科新闻、外交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二战后,南斯拉夫正式独立。胡济邦以中国女记者的身份,来到了南斯拉夫采访。为了便于采访,南斯拉夫政府特意给她派了一辆专车、一个地陪和两名武装战士随行保护。趁着这个宝贵的机会,胡济邦跑遍了南斯拉夫全国六个共和邦,调查采访了部长、基层干部、士兵等各类人员。


笔杆化长枪 全世界驰骋


很快,时间来到了1949年。眼见腐朽的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国民党驻苏使馆全体起义。


1949年5月,胡济邦历尽艰险,回到祖国。其实,在苏联期间,胡济邦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国内的一切,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想方设法与组织联系,只要攒了点积蓄就全部交作党费。


回到祖国后,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千头万绪,胡济邦则是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培养外交人员上。


当时在外交部东二楼举办了驻外大使学习班。学习班由李克农主管,胡济邦担任外交礼仪教官,负责培训外交礼仪,受训的是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馆工作人员。



在学习班里,胡济邦被尊称为“老外交”,毕竟她可是在隐密战线上战斗了近30年的红色战士。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教起“学生”来极为严格。


有一次,学习班的全体人员去北京饭店彩排。彩排的主要内容就是吃西餐,包括怎样安排主人和客人的座位,怎样执刀弄叉,怎样切肉喝汤,怎样铺餐巾,怎样抹黄油等等,每个人必须都全过程演练一遍,有一点差错都会被胡济邦指出来。


咱之前其实也提到了:这些新上任的外交官大多都是打了半辈子仗的武将,早就习惯了沙场生活,反而对这种精致、讲究的外交生活各种不习惯,这自然也包括了他们的配偶。


因此,要让这些不懂外语、没出过国、从黄土地走来的“土八路”夫人们学习外国礼仪那一套,胡济邦实在是费了好大的功夫,尤其是在衣服上。


有一回,胡济邦指着一位夫人的旗袍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穿旗袍必须穿衬裙,知道吗?”还有一回,准备去匈牙利赴任的大使夫人穿了件连衣裙,解开领扣,把里面的汗背心往领口拽了拽,觉得很漂亮,但胡济邦直摇头:“不行,背心不能露出来,这样人家会认为你不礼貌。”


在胡济邦极富耐心、细致入微的指导下,咱们国家的第一批外交使节,终于以崭新的形象亮相于世界舞台。



胡济邦在外交部办公厅工作了七年,为共和国外交付出了大量心血,也得到了领导人们的交口称赞。不过,虽说她干得很出色,但人家似乎更倾心记者这个职业。


1956 年10月,匈牙利革命爆发,胡济邦第一时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发回大量通讯和社会动态内参,使国内能够及时掌握这一事件的动向。


后来匈牙利劳动党的总书记卡达尔来北京访问时,曾对毛主席说:“你们派来的记者胡济邦很勇敢,工作表现很出色,谢谢你们。”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微笑着说:“是的,我从她的报道里,晓得了你们的真实情况……”


回国后,胡济邦担任了《人民日报》国际部评论员。她以灵敏的笔触,纵横国际风云,许多观点敏锐深刻的评论员文章,常常被当作研究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胡济邦同时兼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一直活跃在新闻战线上。


虽然胡济邦用她灵巧的笔触为她所经历的时代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新闻,但是她却没有为自己留下自传,仅有的一些日记也遗失在纷飞的战火中。时至今日,很多人甚至都搞不清楚这位斜杠女性的真实身份。



1995 年2月,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杰出女性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按照她的嘱咐,家人们将她的骨灰被撒入家乡的江河。


为了纪念她,家乡的亲友们给她立了一个衣冠冢——这位从山水之间走出的女儿,在外面为了祖国和人民奔波了一生后,终于可以在家乡的山水之间,好好地休息了。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动听天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