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那么难,北伐军为什么能赢?
文化
历史
2024-12-05 21:01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话说在1925年8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的将士在湖北咸宁一个叫汀泗桥的地方,向直系军阀吴佩孚的精锐部队发起进攻。然而,由于此地易守难攻,革命军激战数个小时却始终不能攻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人走进了十二师师长张发奎的指挥部——汀泗桥之战和之后在湖北咸宁爆发的贺胜桥之战,被后人看作是当年那场北伐战争中最为艰苦的两次战斗,而在这两次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确保战役取得胜利的部队,恰好都是由名将叶挺领导、由共产党员担任骨干的大名鼎鼎的独立团。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许多的记忆已经渐渐变得模糊,大家或许会好奇,当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一场北伐战争? 在这一年的一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他们共同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打倒列强除军阀”。当然,在那个时候,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困难了,为什么?因为国共两党都没有自己的军队。这可怎么办呢?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果诞生了,它就是黄埔军校。通过半年时间的招募和训练,由国共两党组成的广州革命政府,最终组建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了让这支军队区别于旧军阀手下的那些部队,人们给这支新军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民革命军”。自己的武装有了,南方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北伐的大幕马上可以拉开了。当然,在真正开战以前,舆论宣传工作一定要走在前面。于是在1924年的9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里一份著名的《北伐宣言》,它就像是一份战斗的檄文,很快就传遍了中华大地。事到如今,国民革命军马上就可以出征北伐了。可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封来自北方的电报,却忽然叫停了这一切。发电报的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原来,就在几天以前,冯玉祥刚刚发动了一场北京政变,囚禁了通过贿赂选举上台的大总统、也是直系军阀头子的曹锟,同时还免去了另一个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的官职。
冯玉祥发电报给孙中山,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表达自己支持和平、支持国家统一,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邀请孙中山北上北京,再邀请一些国内的贤达人士共商国是,重新组建一个和平统一的中华民国政府。打从收到电报的那一刻起,孙中山就表示:我去!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早就知道冯玉祥是爱国将领,私下里也有着书信往来。在这些信件中,孙中山多次向他晓以民族大义,希望他能倒向南方革命政府。既然如今这电报是冯玉祥发的,那孙中山觉得,我北上北京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孙中山虽然极度厌烦国内的这些军阀们,但是内心里也不希望中国就此爆发一场内战,而如果能通过他避免内战实现和平,那对于国家民族无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了一份《时局宣言》,也叫做《北上宣言》,在宣言中,他重申了国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军阀及其赖以存在的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时,他也表示自己愿意结束国内一切革命力量的帮助,力争使用和平的方式达成这一目标。两天以后,孙中山拖着病体离开了广州,途径香港、上海,又绕道日本,最终在这一年的12月初经天津来到了北京。然而,在抵达北京之后,孙中山发现局势并不像他设想的那么一片光明。冯玉祥已经被直系军阀张作霖和皖系军阀段祺瑞排挤,失去了掌控政府的实权。至于孙中山本人,他出发前本来就患有肝病,一路旅途颠簸让他的病更加严重。而他又不得不带病与这些军阀头子们进行政治斗争。最终到了1925年的1月底,他终于支持不住,医院检查发现,他已经是肝癌晚期。医生用尽了一切办法,最终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内的局势风云突变。革命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国共合作之初,国民党内部有些就有一批反对共产党的右派,是孙中山依靠个人威望,才能让这些有不同意见的人坐下来老老实实合作。然而孙中山去世后,这些反动分子再次跳了出来。当然,这还只是内部问题。在外部,之前盘踞在广东东部的军阀陈炯明,觉得孙中山北上以后,广州政府群龙无首,于是他借机再次纠集军队,向广州发动了进攻。一时间,广州的革命形势真是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不得不再次携起手来,先后发动了针对陈炯明的两次东征。这两次东征主要就是以一部分广东粤军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作为主力。特别是这支黄埔学生军,别看他们人数只有3000人,却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接连攻克了陈炯明重兵把守的棉湖、惠州等军事重镇,最终统一了整个广东。伴随着广东的统一,广州的革命政权得到了巩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于是,革命政府内部不同派系的人们,暂时放下了分歧,决心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发起一场北伐战争,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率先出发,兵锋直指湖南,拉起了整场北伐战争的序幕。革命政府之所以派遣第四军作为开路先锋,是因为第四军里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它就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一个独立团,团长正是名将叶挺。在此之后,广州革命政府改名为国民政府,同时发布了总动员令,调集了国民革命军8个军共计10万人,分头出发,开始了全面的北伐。在当时,北伐主要有三个目标,分别是占据着湖南、湖北和河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东北和北京、天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及占领着江南各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那这些军阀加起来有多少人呢?跟您说:超过了70万人!这可是国民革命军的7倍之多。如果从单纯的数字上看,人们肯定会觉得,这样的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可事实上,由于这帮军阀普遍失去了人心,加上他们互相之间矛盾重重,这就给了北伐军可乘之机。打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北伐军就制定出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他们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盘踞在湖南、湖北的吴佩孚。刚才我们提了,1926年的5月,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遣队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率先开拔进入湖南,到了7月,长沙就已经被顺利收复。接下来,北伐军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武汉。吴佩孚当然也明白武汉的重要性,所以他调集重兵在武汉南方的咸宁布防,防线的关键点就设置在了一个叫汀泗桥的地方。这个汀泗桥是一条狭窄的铁路桥,典型的易守难攻。吴佩孚又给这里配备了机枪、大炮,摆出阵势要把北伐军挡在这里。之后,就发生了咱们开篇小剧场里的那一幕。1926年8月26日凌晨,北伐军同时从汀泗桥的两个方向发动攻击,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拿下了这个阵地,北伐军以伤亡390多人的代价,创下了消灭敌人一千、俘虏两千多的惊人战绩。汀泗桥之战3天以后,北伐军又对吴佩孚控制下的另外一个重要据点——贺胜桥发起了进攻。进攻的主力依然是叶挺的独立团。简单一句话,经过了一昼夜的战斗,北伐军顺利拿下了贺胜桥,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与此同时,北伐军在江浙战场上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战绩,到了11月初,福建、江西等省已经被完全收复。到了1927年的3月,北伐军先后攻克了上海、南京等城市,全面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路推进到了长江流域。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部的反动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了。接下来,在上海和武汉先后发生了蒋介石策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策划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这两次政变中,曾经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们大量被逮捕杀害。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被终结。这两次反革命政变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我们等于被合作伙伴背刺了,这也让我们党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和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于是就有了之后发生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也开始渐渐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对于国民党来说,在之后的一年里,他们基本上停滞在了长江流域,放缓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步伐。要一直等到1928年以后,已经从广州迁到南京的国民政府,才重新组建了一支北伐军,对盘踞在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起最后的挑战。历史上也把这一次称作是第二次北伐战争。在这一仗里,张作霖无力对抗强大北伐军,不得不接连放弃天津、北京,试图坐火车逃回山海关外他在东北的老巢。此时此刻,一直对张作霖很不满意的日本人,在火车途径的皇姑屯埋下了一颗炸弹,终结了张作霖的性命。1928年底,作为张作霖接班人的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管理。到此时为止,北伐战争正式宣告结束,中国也在分裂多年以后,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北伐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推进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也让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不过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场战争的影响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比如: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两只老虎》旋律啊!而这个版本则是《北伐军军歌》或者叫《国民革命歌》。其实,这个曲调来自法国民歌《雅克兄弟》,歌词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的邝鄘填写、创作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当年的北伐军将士们正是唱着这首歌曲出征,并且将这首歌曲唱遍了全国。它或许也可以被看作是北伐战争的遗产之一吧。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