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捉弄基辛格的他,在联合国大笑,在周恩来灵柩前痛哭

文化   2024-11-28 21:03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完整内容

请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节目编辑:程蕊民、程涵

监制:朱凌翔

小剧场配音:宝木 等


话说在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飞往北京,跟周恩来总理进行会谈。


会谈进行了三个月,10月底的时候,基辛格准备乘坐专机返回美国,就在上飞机之前,一个人叫住了他,基辛格一脸疑惑,回头问道:【请点击音频收听开篇小剧场】


只见基辛格满脸疑惑地上了飞机,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在一万多公里外的美国,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刚刚通过投票表决,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消息传回国内,所有人都为之振奋,都唯独没人告诉基辛格。直到飞机起飞后,基辛格才收到美国发来的消息,他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小丑竟是他自己。而这位让基辛格尴尬不已的乔先生,便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


随后,在1971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穿着一身熨烫平整的藏青色中山装,梳着整齐的背头,作为团长,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落座后,一位外国记者询问他的心情,只见乔冠华仰头大笑。



这个笑被相机捕捉了下来,成为了著名的历史瞬间,那么,在这个经典笑容的背后,又有着哪些故事呢?这位连基辛格都敢捉弄的乔冠华,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求学'坎坷",从未放弃


1913年春天,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是家里的老幺。他自幼天资聪颖,是苏北地区有名的神童。


不过,虽说他智商超群,但是性格却是放荡不羁、桀骜不驯,上学的时候没少惹事,让他老爹操碎了心。这不,乔冠华上中学的时候,学校有个老师资质平平,学术不端,教学质量差,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乔冠华便带头向学校申请更换老师,学校不同意,乔冠华竟然牵头带着同学们罢课三天,表示抗议,结果呢?他被学校开除了。


乔冠华的老爹听说这事被气个半死,又托人给乔冠华转学,到教会学校念书。


按说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乔冠华应该有所收敛了吧,然而没想到的是,入学没多久,他就又整出了幺蛾子——他竟然跑去参加当地学生举行的“废约运动”大游行,要求废除《圣经》课,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于是乔冠华毫不意外地,又被开除了。


乔冠华的父亲只好托人送他到南京读书。这次他倒是没被开除,但也没呆多久,因为成绩优异,他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干脆连跳两级,只读了高三最后一学期。要不说人家是天才呢,竟然就这样顺利考上了清华大学中文系。



1926年,年仅16岁的乔冠华进入清华求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清华的四年时间里,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把马克思的大部分著作都读了一遍,而且为了更精准理解原文,他甚至自学了德语、英语和日语,把马克思的各个语言版本的著作都读了个全。


清华毕业后,乔冠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这所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东大。


不过,乔冠华在日本也没消停,当时正值日本侵占东北,乔冠华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反对日本侵华的秘密宣传,还因此进过看守所,最终被日本驱逐出境。


虽然求学之路艰难坎坷,但乔冠华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学术的追求。


少年留学 归国报国


从日本回来后,乔冠华又转战德国。当时国内局势紧张,乔冠华便开始关注军事科学,研读了很多德国军事理论书籍,成天拿着欧洲和世界地图,和朋友讨论欧洲的战争史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这为他日后撰写文章和社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乔冠华开始在香港的《时事晚报》做总编辑,以“乔木”为笔名发表社论,他的文风犀利,对国际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擅长针砭时弊,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文章读罢令人拍案叫绝。


很快,“乔木”这个名字就风靡香港,甚至传到内地。就连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都看过他的文章,还称赞说他的文章“有分析,有气魄,有如千军万马,一篇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


值得一提的是,乔冠华也是在这时开始了解并接触了中国共产党。


他听说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事迹,被共产党的革命理念所感染。1939年,乔冠华通过八路军驻香港的办事处提交了入党申请。


远在延安的周恩来收到消息非常高兴,他严肃地表示:“如果我们能够让乔冠华入党,就等于团结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于是火速批准。



事实证明,周恩来的眼光不错,他的政治眼光独到,对国际局势的预言更是准确无比。


这不,就在1940年6月,乔冠华就当众展现了自己的非凡的才能:


当时欧洲西线战场局势紧张,德国向法国马奇诺防线发起全面进攻,此时在香港的一家咖啡厅内,聚集了一大批中外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们,大家都在猜测法军下一步的动向。


就在这时,在桌子一脚坐着的乔冠华突然站了起来。他表情严肃地说道:“6月9日,是法军最黑暗的一天!”


霎那间,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乔冠华,等待着他接下来的发言。只听乔冠华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一通,最后笃定地说道:3天之后,巴黎将会不战而降!


第二天,乔冠华又登报宣称“巴黎,将于两天后不战而降!”这下整个香港都炸了,好么,乔冠华是一点退路都没打算给自己留。然而更恐怖的是,战事的发展与他预料的一样,两天后,法国投降,德军攻占巴黎。


乔冠华后来的外交事业,离不开周恩来的提携和栽培。


1942年,日军侵占香港。远在延安的周恩来立刻给乔冠华下发任务,让他帮助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撤退,乔冠华东奔西走,白天晚上连轴转,顺利转移了上百人。第二年元旦,他自己也来到了重庆,在那里,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周恩来。


这一年,乔冠华30岁,比周恩来整整小了15岁 ,差了一辈儿。一见面,周恩来便像个长辈一样,关切地问道:“你的肠胃病现在怎么样了?来重庆不要心急工作,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调养好身体再说。”几句话,说得乔冠华眼泪差点飙出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在周恩来总理的钦点下,进入了外交部工作,担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新闻局局长,负责起草撰写重要外交文件。乔冠华也很争气,用笔杆子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战场。


外交高光时刻,一笑定格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逐渐能够独当一面的乔冠华也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1971年,在亚非拉兄弟国的努力下,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钦点乔冠华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前往纽约。


乔冠华精通英语、德语和日语,学贯中西,文章写得好,口才也是一流,是团长的不二人选。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点15分,乔冠华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带领着中国代表团,意气风发地进入了联合国会议大厅。



随着中国代表团入场,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乔冠华一行人走到写着“中国”名牌的椅子前,联合国礼宾司长亲自为乔冠华拉开椅子。乔冠华入座后,有记者上前,问他坐这张椅子上有何感想,于是就诞生了节目开始时咱们说到的经典照片。


联合国这一趟,乔冠华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台上演讲的时候,他不卑不亢,谈笑风生,时不时还会用英语解释一下老外听不懂的中国成语。


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


联合国大会之后不久,也就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乔冠华陪同毛泽东主席接见外宾的情景


这是中美外交的一个重大突破。此时的乔冠华已经当上了外交部副部长,他奉命跟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进行会谈,商量如何发表公报。这已经是乔冠华和基辛格的第二次交锋了,估计基辛格还对上次的捉弄记忆犹新。


这次,双方再次交手,依旧是针尖对麦芒,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双方一度相持不下,乔冠华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文件,用诙谐幽默的说话方式缓解了谈判的气氛,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就台湾问题做出让步,联合公报发布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会议结束后,基辛格对国务院的工作人员说:“乔冠华这个人很有才华,不好对付。”


1976年1月8日,为中国操劳贡献了一辈子的周恩来总理于北京病逝,享年78岁。


乔冠华推掉了全部的公务,连续三天日日夜夜为总理守灵。周总理遗体准备火化的时候,乔冠华发了疯似的扑在水晶棺上,哭得死去活来,旁边的人怎么劝都没用,费了好大劲才给他拉开,然而没走两步他又扑了上去,就像自己的亲人过世一样悲痛欲绝。


1983年9月22日,70岁高龄的乔冠华也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于北京病逝。他的性格狂傲不羁,桀骜不驯,他的文章尖锐犀利,恢宏大气,他在外交场合展现出的勇气与从容,都让他注定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如今,在上海福寿园,乔冠华的雕像安然地坐落在鲜花和草丛中,雕像悠哉地坐在藤椅上,笑容满面,就如同几十年前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一样。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