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完整内容
请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节目编辑:程蕊民、程涵
监制:朱凌翔
小剧场配音:田洋 等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随着上海和南京的相继沦陷,武汉也岌岌可危。就在此时,武汉一个五金厂的老板主动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取得了联系:【请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开篇小剧场】
小剧场中这位扬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沈老板”,便是后来被称为“中国边区工业之父”的沈鸿。
沈鸿
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延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的工业奇迹,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布店学徒怎么变五金厂老板
1906年,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个小作坊主家庭,一个天赋异禀的小男孩横空出世,他就是沈鸿。
沈鸿出生的时候,正值清朝光绪末年,朝廷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沈鸿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只能跟着母亲四处讨生活。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战争年代,孤儿寡母的想要混口饭吃可一点都不容易,娘俩的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紧巴。
1917年,当时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沈鸿大病一场,再加上家里经济困难,他只好选择退学。
虽然被迫远离了学堂,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求,上不起学咱就自学呗!就在养病的一年时间里,沈鸿竟然自学完了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堪称神童。
不久之后,沈鸿为了谋生,只身来到上海,在虹口一家布店做学徒。由于他心眼儿实诚,眼里有活儿,短短三年时间,沈鸿就从学徒变成了小职员,有了固定的薪水,日子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当时布店附近有很多机器厂,当他第一次看到工厂那些轰隆转动的机器,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沈鸿省吃俭用,用攒下来的钱买了块怀表,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直接将这块怀表给肢解了。
别说,沈鸿还真就是天选工程师,像怀表这种精密仪器,就算被他拆得稀碎,也能给他组装回去。就是这块小小的怀表,开启了沈鸿通往工程师的大门。
1931年,沈鸿辞去了干了近10年的布店工作,跟同事一起集资开了一家五金工厂。
不过,沈鸿开工厂当老板,并不是为了挣大钱,他有着更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是“实业救国”。
当时的中国一直在外国人的殖民和压迫之下,很多行业也都被外国商人所垄断,其中就包括五金。
沈鸿誓要做出国人自己的五金,为此,他给自己的工厂取名“利用五金厂”,取的就是“利民之用”的意思。
沈鸿题写“利用锁厂”
而“利用五金厂”设计的第一个产品,便是弹子锁。这种锁最早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当时国内也有这种锁,但都是以进口为主,价格也比较昂贵。
为了造出国人自己的弹子锁,沈鸿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锁头都搜罗回来,然后一个个拆开,进行对比和研究,琢磨出每种锁的优缺点,最后根据所得经验自己重新优化设计。
弹子锁的构造
这国产弹子锁还真让沈鸿给设计出来了!而且与进口锁的质量不相上下。他还给这个锁选了个很形象的名字作为品牌商标,叫“狗牌弹子锁”。
因为狗牌锁质量过关,价格还比进口锁便宜,因此很快就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远销东南亚。
利用五金厂一战成名。然而沈鸿并没有就此停下研究的脚步,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之后,他又开始向机床制造甚至汽车制造的领域发展。
然而,正当沈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上海。
国民政府为了保存工业实力,发动了工业内迁。
新的希望出现在延安
然而,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前期的避战和妥协,让沈鸿十分不满,他对国民政府越发地失望,但又不甘心沦为日军的傀儡,就在进退两难之际,一个新的希望出现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937年,沈鸿通过《大公报》记者的一次演讲,了解到了共产党的所在地——延安。
在那个官僚腐败、物欲横流的时代,“延安”就像是桃花源般的存在。那里“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不见烟馆,也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
沈鸿被这幅描绘中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或许,共产党才是抗战胜利的希望?随后,他联系了当时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钱之光,钱之光听说沈鸿有心支援抗战,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沈鸿一行人先从武汉转移到西安,在西安蛰伏了几个月,才终于在1938年1月等来了去延安的机会。
沈鸿(中)刚到延安时
寒冬腊月,沈鸿趁着夜色,带着手下的学徒和机器设备,坐上了开往延安的汽车。值得一提的是,沈鸿的“利用五金厂”是当时上海唯一一家迁到陕甘宁边区的工厂。
然而,延安的条件比沈鸿想象中还要艰苦很多,跟上海根本没法比,别说像样的工厂和设备了,就连基本的吃穿用度都无法满足,经常要饿肚子。沈鸿的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当下便决定留在延安,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哪怕从零开始!
沈鸿跋涉千里带过来的那10台机床母机可算派上用场了,沈鸿用这些母机和一百多种工具,又造出了很多新的机床,什么油墨机、压片机、造纸机,甚至包括炼油设备,全都造了个遍。
沈鸿从上海带到延安的铣床 (图源:上海党史报刊社)
沈鸿生产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抗日需要什么,我们就设计制造什么!”这让当时边区的共产党人大受感动。
在解决了边区的日常用度之后,沈鸿又把目光投向了军工产品的制造,沈鸿为游击队量身打造了一款机器,这款机器个头儿小、重量轻,十分便携,往骡子啊马啊背上那么一放,就能轻松驮着走,因此它也被称为“马背工厂”,这堪称兵器制造史上的一个创举了。
沈鸿又给自己上难度,开始琢磨如何造枪械。
为了造出合用的枪支,沈鸿先是向太原兵工厂的工人取经,之后组织大家一起设计画图,做试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还真让沈鸿给了捣鼓出来了!
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支自制步枪从沈鸿的手里诞生了。随后,他又琢磨出了火药的配方,解决了打造酒精蒸馏塔的难题,成功造出了硝化棉火药。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钢铁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沈鸿还在延安建起了以木炭为燃料的小高炉,产量也是相当可观。
就这样,沈鸿的厂子涉猎越来越广,他为子弹厂、迫击炮厂、枪厂、火药厂等各兵工厂提供成套的机器设备,为制药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民用工厂提供各种单机和重要部件。搞不明白的时候他的就搜罗外国文献资料,边学边干,在沈鸿的努力下,一座又一座工厂在陕甘宁边区拔地而起。
很难想象,这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人,是怎么研读这些外国文献的,又是怎么将这些知识烂熟于心、并且融会贯通的,反正一句话:所有大家认为的不可能的事情,都在沈鸿的努力下一一实现了。
1942年,毛泽东在窑洞约见了他,还亲笔题写了“无限忠诚”四个大字送给了他,称赞他是“边区工业之父”。
就在1947年,沈鸿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他郑重地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这一年,他41岁。
依旧在机械工业领域发光发热
解放后,沈鸿能者多劳,先后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电机制造工业部副部长、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一系列职务,是当时我国机械工业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解放之初,当时国家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想要建造大型器械,那就意味着切割工具和锻造工具都必须也是大型的。于是沈鸿提议,不如兴建我国自己的大型水压机。
所谓“水压机”,是一种液压装置,可以用来检查金属的强度,还能举起重物,类似于千斤顶。
当时国内只有几台小型水压机,根本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但是大型的零件只能靠进口,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国家雪上加霜。因此,沈鸿建议,大型的水压机至少要万吨级别。
然而,在那个年代,兴建万吨级的水压机,别说中国了,就算是放眼全世界,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国内最重型的水压机,也不过六千吨,要想突破万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突破这个技术壁垒,沈鸿自告奋勇,担任总设计师。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沈鸿的努力下,1962年,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安装成功,光底盘就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几层楼高,堪称我国的“工业擎天柱”,就连外国人都连连叫绝。此时距离沈鸿在中共八大上提议建造万吨水压机,才过去四个年头。
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上海市档案馆藏)
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沈鸿又接替苏联专家,研制了九套大型设备,参与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修建工作,之后又投身三线建设,参与攀枝花钢铁厂、本溪钢铁厂的设备研制工作,一路马不停地,为我国工业的建设保驾护航。
沈鸿(中)在葛洲坝工地现场
1980年,沈鸿当选了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此时的沈鸿,已经74岁了。这个年过古稀的小老头,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本《党员必读》,上边密密麻麻地做着标注,还用不同颜色的比勾画了重点,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来翻阅,似乎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998年,沈鸿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他出生于动荡的清朝末年,之后又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和发展的人民共和国,足足跨越了三个时代,他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而如今,他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是他参与建造的大型水利和国防工程,依旧在替他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