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15点44分迎来大暑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生长的时节。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伤秋于风,则病成矣。”大暑,热气过盛,湿气最重,炎热的天气让让人汗流不止,伤津耗气,此时若食寒凉之物或久吹空调,一则易损伤脾胃,二则寒湿之邪郁留于皮肤腠理。故此时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冬瓜、苦瓜等是不错的消暑选择;同时还可以多喝一些汤,发发汗,把皮肤腠理里的寒湿逼出体外。
大暑时节,运动时间在早上或傍晚为宜,运动地点建议在公园、湖边等树荫下的阴凉地方。选择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散步、练瑜伽等,避免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运动过后适当饮用温开水。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痺”,意思是出汗时皮肤腠理打开,此时不及时处理的话容易出现痱子、痤疮等皮肤问题。大暑养生既要防暑降温,还要着重祛湿。暑天,宜穿着舒适、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人体皮肤汗孔开泄,衣衫宽松易于散热,并且衣衫要勤洗勤换,防止久穿湿衣和刚暴晒过之衣物,以免暑湿之气侵袭肌体。
传统中医认为,季节和五行五脏对应。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养心”是夏季养生关键点。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养心则要让心“静”下来。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天光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这样充足且时间合理的睡眠能大幅度减少炎热夏季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影响。
养心则要让心“静”下来。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天光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这样充足且时间合理的睡眠能大幅度减少炎热夏季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影响。
同时,大暑高温酷热,外界闷热的环境十分容易刺激和引动人们的内火,常会无故心情烦躁、易怒、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或出现行为异常等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情绪中暑”。严重者还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心气、心阴亏虚的情况。
此时可多听一些轻松舒柔的音乐或多看一些轻松欢乐的视频,以及和朋友聊聊天、吐吐槽,把焦虑烦躁的情绪合理发泄出去。
在此向大家推荐一道大暑养生粥——五豆粥
材料:黄豆25g、绿豆25g、赤小豆25g、黑豆25g、炒扁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
做法:把豆子洗净,清水浸泡4小时以上。泡好的豆子和米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转用小火熬1小时之后关火,在锅里焖15到20分钟,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五色豆能有效的补充闷热天气大量汗出后对五脏气血的消耗。
其中绿豆清暑热生津,赤小豆消肿利水,黄豆健脾益气,炒扁豆健脾止泻,黑豆除烦解毒,大米、紫米实脾胃生力气。五豆粥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和胃等功效。
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三伏天”内进行治疗,保健效果会更好。本诊所特推出独特研制的“三才三伏贴”和“三才药饼灸”疗法相结合,既能防病又能治病,标本兼治,提高人体抵抗力,疗效显著。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消化系统:虚寒性胃痛、慢性肠胃炎、腹泻等;
运动系统: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
儿科:消化不良、厌食、体虚型感冒、哮喘、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妇产科: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产后关节痛等;
调理:各种体虚、寒症者,免疫力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