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作者:周亦见
杨绛先生说:“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自己的成就。”
细细想来,这话真如醍醐灌顶。
常常看到一些人,在位时前呼后拥,众人追捧,一旦退下来,门可罗雀,风光不再。
这就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离开了那个位置,你又是谁呢?
1
《资治通鉴》汉纪
文帝下诏说:
“去年下诏令列侯各自回到自己封国,但是有的人并没有遵守诏令。丞相是朕最倚重的大臣,请丞相做个表率,回到自己封国。”
十二月,朝廷决定解除周勃的丞相职位,并让他返回自己的封地。
接着,在十二月六日这天,朝廷又有新的任命。太尉灌婴被选为新的丞相。同时,原本的太尉这个职位被取消。
从此以后,军队就直接由丞相来管理。
2
文帝能登上皇位,虽说有运气成分,但也离不开功臣集团的支持,尤其是周勃,那可是出了大力。
可皇帝嘛,哪个不想大权独揽。
文帝即位之初,根基不稳,朝堂上功臣们势力盘根错节,列侯们大多聚居长安,时间一长,这就成了威胁皇权的 “定时炸弹”。
让列侯回封地,一方面能削弱他们在京城的势力,避免抱团和串联。
另一方面,地方事务繁杂,他们回去忙着管理封地,也就没精力插手中央朝政。而拿周勃开刀,是因为他作为丞相兼功臣之首,最有影响力。
文帝让他带头回封地,就是要打破功臣们的观望态度,只要周勃一动,其他人就不敢违抗圣意。
同时,提拔灌婴也是一步妙棋。
灌婴和周勃虽同属功臣阵营,但两人性格、势力范围有所不同。
灌婴长期掌军,在军中威望高,文帝把他提拔到丞相之位,既给了他天大的面子,让他感恩戴德。
同时,又能利用他来分化功臣集团,避免因周勃被免引发功臣派的集体反弹。
关键的是,取消太尉官职,把军权统一归到丞相手中,看似给了丞相更大权力,实则让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
因为丞相是皇帝任命的,随时能任免,军权也就间接被文帝牢牢掌控。
就这一手操作,文帝不动声色就强化了皇权。
3
成事三 “借”
汉文帝作为领导,布置了事情,但下属们不听。
他是怎么办的呢?
抓典型,并且借力打力。
我们扩展一下,从成事的角度来说,可以借三样东西。
第一,借力整合资源。
比如说做项目,你一个人精力有限,这时候要是能找到靠谱的同事合作,有人擅长技术,有人擅长沟通,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那项目推进起来就顺利多了。
再比如创业,找到有资金、有渠道、有人脉的合作伙伴,整合各方资源,就像拼凑乐高积木一样,把零散的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强大的整体,能达到 “1 + 1> 2” 的效果。
第二,借智师从高人,少走弯路
刘备的前半生,东奔西走,没个稳定地盘,虽然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可缺个能统筹全局、出谋划策的智囊。
听人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不辞辛劳,三次前往隆中拜访。
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打动,出山相助。
这之后,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 “隆中对”,规划出先取荆州、再占益州,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
刘备一下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一步步从寄人篱下发展到占据一方,成就霸业。
现在也是一样,当你面临职业选择迷茫、创业方向不清的时候,要是能找到行业里的前辈、专家请教,听听他们的见解,学习他们的经验,那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能少走好多弯路。
比如说你想涉足电商行业,找个已经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做出成绩的人。
让他给你讲讲选品技巧、运营策略、流量密码,你上手就快多了,不至于盲目投入,一头雾水,最后撞得头破血流。
第三借势,顺应时势,一飞冲天
顺势而为这一点,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陈江河很精明。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政策放开,允许个体经商,他瞅准机会,从走街串巷 “鸡毛换糖” 的小商贩干起,积累下第一桶金。
后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地贸易往来频繁,他果断转型做批发,生意越做越大。
等到电商时代来临,网络购物兴起,他又紧跟潮流,搞起线上销售,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陈江河就是个善于借势的典型,每一次时代浪潮打来,他都能顺势起跳,站在浪尖上弄潮。
相反,还是我之前举的例子,如果在长江禁渔期间,你非想在江边开农家乐,那么大概率,是要吃瘪的。
写在最后:
《孙子兵法》说:“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人生在世,若想成事,千万别只盯着自己手头那点资源,死磕到底。要学会抬头看天,观察大势,借势而为。
位置这东西,就像脚下的台阶,虽然能让你站得高看得远,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
真正厉害的人,不管处在什么平台上,都能玩转借力、借智、借势。
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们要有这 “借” 的意识,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人脉。
即便是哪天位置变了,也能凭借这三把 “钥匙”,打开新局面。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