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斗争的本质是等待,但永远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唯唯诺诺

文摘   2024-12-01 07:03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210篇原创文章




1


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

高皇后七年(庚申,公元前181年)

当时,吕家的人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朱虚侯刘章,年纪二十岁,身体强壮有力,对刘家的处境感到非常不满。

有一次,他参加吕后举办的宴会,吕后让刘章担任酒宴上的监督官。

刘章请求说:“我是军人后代,希望按照军队的规矩来管理这次酒宴。”

吕后回答说:“可以。”

酒喝到兴头上时,刘章请求唱一首《耕田歌》,吕后同意了。

刘章唱道:“要深耕地,种子要密集种植,但插秧时要稀疏一些;不是同一类的,就要除掉它!”

吕后听后没有说话。

不久,有个吕家人喝醉了,逃离了酒席,刘章追上去,拔出剑把他杀了,然后回来报告说:“有一个人在酒宴上逃走了,我按照规定处理了他!”

吕后的随从都十分惊讶,但是因为已经答应让他按军法行事,所以没有办法怪罪他,只好作罢。

从此以后,吕家的人都害怕朱虚侯刘章,但朝中的大臣们都开始依靠他,刘家的势力因此由弱转强。


2


解析



刘章是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

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吕后封刘章为朱虚侯,并让他入宫担任侍卫,还把侄子吕禄的女儿嫁他为妻。

吕后觉得,这样就可以收买这个年轻人。

但人家是堂堂的高祖后裔,岂会为一个吕家女子背叛家族呢?

二十多岁的刘章,勇武过人,被认为有项羽遗风。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上面斩杀吕家人的那幕。

前面我们也看到了,吕后做事十分狠辣,那么让人疑惑的点来了。

刘章杀了吕家人,吕后事后为什么不动他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刘邦的儿孙之中,除少数被吕后有意诛杀外,吕后多以拉拢为主。

比如说,皇六子和皇五子被改封到富庶的赵地并娶吕家女,皇七子刘长是吕后一手带大,皇四子刘恒驻守边疆十几年也未被吕后针对。

同样,吕后对刘章还是比较看重的,除了他是刘家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背后有一个偌大的齐国。

说白了,刘章在吕后身边,就是一个人质,让齐国不敢造反。

这是吕后不敢动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了,这件事如果深入分析下去,我们能看到另一层。

第二个原因,是在权力博弈的过程中,吕家已经占了上风。

截止到宴会,刘家的人都在忍。

这对吕后而言是件好事,她可以一步步的施压,进而壮大吕家势力。

我在读书班讲过矛盾分析法,运用这个方法去分析,可以把吕家和刘家看做一个整体。

吕后觉得双方的矛盾还没到对抗的阶段,那么她的对策,自然就是以安抚为主,避免激化矛盾。

虽然当时吕家掌握着军队,但刘家还有很多诸侯王,就比如说后来起兵的齐王刘襄、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除了这些诸侯王,还有周勃、灌婴这两位大将。

他们手下虽然兵不多,但名声在那,只要振臂一挥,手下便不缺士兵。

可以看到,吕家的反对势力依然很大,她不敢贸然杀刘章,激化刘吕两家的矛盾。

当然,吕后认为也没有必要处理,因为按她的蚕食计划,再过十多年,吕家就拥有了绝对优势。

至于一个刘章,无权又无兵,只有一个侯爷的虚名罢了。

吕后觉得他只是一时气恼,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人算不如天算,她算错了一点:吕家第二代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即便是给他一座金山,也拿不住啊。

给他金山,反而给他带来了灾难。

对此,林则徐有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关于读书班:

如果你也想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可以了解详情:《毛选》读书班第2期,开始招募了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关于提拔晋升(人事调整)的几点感悟!


《资治通鉴》谋略思维: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资治通鉴》:怎么让对方死心塌地的相信你?


《资治通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资治通鉴》里教育孩子的顶级思维,短短1句话,发人深省!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