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193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我们聊聊河北名人赵佗。
作为大秦50万远征军的副帅,大秦灭亡时他未曾出兵,反而割据岭南自立为王。
一直从秦始皇活到了汉武帝,确实也算个人物。
1
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
高帝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
当初,在秦二世统治时期,南海郡尉任嚣病重即将去世。
他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说:
“秦国施行暴政,百姓苦不堪言。
我听说陈胜等人造反了,但天下最终会怎样还不得而知。
我们南海地处偏远,我担心盗匪或叛军可能会侵犯到这里来。
我想起兵封锁新路以自保,等待诸侯之间的变化,但不幸的是我的病情严重起来。
而且番禺这里山势险要,又有南海作为屏障,东西绵延数千里,有不少中原人在这里帮助;这足以成为一个州的根据地,可以建立一个国家。
郡里的其他官员都不适合谈论这些大事,所以我特地把你叫来。”
于是,任嚣把权力移交给赵佗,让他代理南海郡尉的职务。
任嚣死后,赵佗立刻发布命令给横浦、阳山和湟溪关说:“盗匪可能很快就要来了,请迅速封锁道路,集结兵力自守!”
随后,赵佗按照法律,处决了一些由秦国任命的官员,并用自己亲信取代他们。
等到秦朝被推翻后,赵佗立即出兵占领并合并了桂林和象郡地区,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朝派使者陆贾来到了番禺(现在的广州)。
赵佗见到陆贾时态度非常傲慢,头发扎成一束高高竖起,双腿张开坐着。
陆贾劝说赵佗道:“你是中原人士,你的亲人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
现在你违背了自己的本性,抛弃了中原的传统服饰,想要依靠小小的南越来与天子对抗,这样做对你自身是非常危险的!
再说秦国失去了政权之后,各地英雄纷纷崛起,只有汉王刘邦首先攻入咸阳。
项羽背弃盟约,自封为西楚霸王,诸侯都归顺于他,可以说当时他的势力是最强的。
然而汉王从巴蜀发迹,最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五年内,整个国家恢复了和平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成就,而是上天所决定的结果。
如果天子得知你在南越称王,而不支持正义之师讨伐暴逆者,那么朝廷的大臣们将会调动军队前来征讨你。
幸好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乱之苦,才暂时没有采取行动,而是派遣我来授予你王印,并且同意互通使节。
你应该到郊外迎接我,向北行礼表示臣服;否则,如果汉朝真的知道了这件事,就会派人挖掘你先人的坟墓,消灭你的宗族,再派一位将领率领十万大军来到南越。
那时候,你的部下很可能会杀了你投降汉朝,这是很容易发生的吧。”
听了这话,赵佗马上坐正了身体,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之地待得太久了,已经忘记了礼仪。”
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
陆贾回答说:“您似乎更加贤明。”
赵佗又问:“那我跟皇帝比呢?”
陆贾解释说:“皇帝继承了五帝三皇以来的传统,管理着广阔的中原大地;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政治统一,这样的局面是从古至今都没有过的。
而你现在拥有的不过几十万人,大多数还是蛮夷,居住在山海之间,跟汉朝的一个郡一样,怎么能与汉朝相提并论呢?”
赵佗大笑着说:“那是因为我不在中原,不然的话,你怎么知道我不如他!”
赵佗挽留陆贾住了几个月,说:“越国没有能跟我说上话的人,自从先生来了,我每天都能听到新鲜事物。”
于是,赵佗赠送给陆贾价值千金的财物,装满了一个袋子,另外散装的礼物,也都价值千金。
陆贾让赵佗接受南越王的封号,要求对汉朝称臣,遵守汉朝的规定。
返回长安后,陆贾向刘邦汇报,刘邦十分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2
解析
赵佗这个人,相当能活,一直活到了103岁。
他这一生,历经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九朝,也算是个人物了。
赵佗的老家,在今天的河北正定。
正定最开始叫东垣,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陈豨叛乱,为了庆祝这个地方终于安定下来了,就把东垣改名成了“真定”,意思是真正安定了。
这个名称一直用到了清朝,后来为了避免和清世宗胤禛的名字犯冲,又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正定。
赵佗原来是秦始皇的将领,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眼睛又盯上了南方的百越之地。
为什么要灭百越呢?
一方面因为那里资源丰富,特别是珍贵的翡翠和珠宝;另一方面,百越人民勇猛好斗,不搞定他们边疆就不太平。
于是,秦始皇决定派屠睢带兵攻打岭南地区,赵佗当时是副将。
但是呢,屠睢做事极端,对当地百姓采取了一种近乎残忍的态度,放任士兵屠杀无辜。
这种做法,自然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结果就是刚开始看起来挺顺利的战役很快变成了败局,甚至连屠睢自己也被毒箭射中,丢了性命。
消息传回朝廷,秦始皇大怒。
于是,他又派出了另一位将领任嚣来接管岭南战事,而赵佗依旧担任副将。
这一次,事情有了转机。
任嚣这个人做事讲究方法,既不任性也不嚣张,和赵佗一起吸取教训,恩威并施,终于花了四年时间把岭南给平定了。
平定之后,任嚣把岭南划分成三个郡:南海、桂林还有象郡。
他自己当上了南海郡尉,而赵佗则成了龙川县令。
这个时候,岭南地区还很落后,跟中原的文化习俗差很多。
为了让当地人认同秦朝统治,赵佗提出了一个很有远见的政策—“与越杂居”,意思是鼓励两地人民混居在一起,让中原的文化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这样一来,随着时间推移,岭南自然就成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当然了,除了“与越杂居”外,他们还谋划了一件事:和辑百越。
秦朝大军占领百越后,其实统治非常困难,因为到处都是百越的游击队员。
秦国官员要想站稳脚跟,要么彻底将百越人杀光,要么就得想办法跟他们和平相处。
但问题是,秦军根本没能力把所有百越人都消灭掉。
那么要怎样才能实现和平呢?
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为什么之前双方关系会这么紧张。
是因为秦朝侵占了人家的地盘吗?
不是的。
所谓的“百越”,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族群,比如扬越、东越、闽越、西瓯等,这些人平时就互相争斗,抢地盘的事儿常有发生。
但是当秦朝大军到来时,这些原本不和的部落却突然团结起来对抗外敌。
这背后的原因是郡县制。
在百越地区,各部落首领的地位是世袭的,而秦始皇占领这里后,并没有按照当地的传统来管理,而是要求这些首领放弃自己的权力,成为秦朝官僚体系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区别?那些人还是掌权者。”
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一旦实行了郡县制,那些曾经的土皇帝不仅要上缴税款,还失去了将权力传给后代的权利。
现在让你继续做官只是暂时安抚,一旦时机成熟,上面一句话就能把你调走。
就像东越王和闽越王一样,正是因为秦朝废除了他们的自治地位,改设为郡县,才引发了反抗。
后来项羽也不承认他们的统治权,所以这些人才转而支持刘邦。
那为什么,秦始皇不愿意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这就涉及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了。
秦朝刚统一六国时,朝廷内部存在着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激烈争论。
丞相王绾建议,在远离中央的地方设立诸侯国,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但最终,还是秦始皇一票否决,坚持的推行郡县制。保障力量就是大秦的武装力量。
全国都推行郡县制了,怎么可能会给一个小小的百越搞特殊呢?
分封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截至秦二世元年,百越地区的秦国官吏还在坚持原则,但听说陈胜吴广起义后,事情就变了。
大秦要亡了,谁还在意他的政令呢?
于是,在脱离了秦朝的控制后,赵佗开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秦人占据的地方继续用郡县制,设郡守、县令等官职;而越人占据的地方则采用分封制。
历史记载中,南越国内部分封了苍梧王和西瓯王,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
不仅如此,赵佗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与百越大族的关系:男方都娶了王女,女方也都嫁给了王子兄弟或宗室成员。
就这样,赵佗成功地把当地的大族拉进了自己的统治体系,缓解了百越与他们这些外来户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靠着稳定的根据地,赵佗自立为王了。
当时楚汉争霸,双方都没功夫管他。
后来刘邦胜了,逐渐清除了国内的异性王,便准备除掉赵佗这个隐患。
但是,汉朝的实力还不足以轻易搞定这件事。所以他决定,对赵佗采取怀柔政策,让南越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汉朝与南越之间的这种关系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汉惠帝去世,吕后开始专权。
可能是因为看到汉朝由一个女人掌权,赵佗的态度变得骄横起来。
汉朝廷对此当然不满。
再加上那时候匈奴单于给吕后写信羞辱她,吕后本来就一肚子火。
由于那时汉朝还没有实力直接对抗匈奴,吕后就把怒气转向了南越。
她下令禁止向南越出售农具、铁器等重要物资,这招正好掐住了南越发展的命脉。
南越正处于农业快速发展期,急需中原的铁器,所以赵佗主动派使者去道歉。
可是吕后一旦发飙,谁的面子也不给,连赵佗派来的使臣都不让入境。
赵佗武将出身,自然也不愿意吃亏,干脆整顿军队,准备应对汉军。
吕后见状,先下手为强,禁止向南越运送铜铁器具以及牛羊马等牲畜。
赵佗怒了,也不称臣了,直接昭告天下,以后请称呼自己为“南越武帝”。
一字之差,却意味着南越正式独立,表明了与汉朝决裂的决心。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基本是撕破脸,就等出手了。
先动手的是吕后。
结果因为气候炎热、湿气重,还没翻越南岭,汉军就已经因疫病损失惨重。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汉朝的大权重新回到了刘家手中。
新继位的汉文帝和刘邦一样,并不想继续打压南越。
他下令撤回所有驻扎在南越边境的军队,停止了对南越的武力骚扰。
不仅如此,还派人修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安排专人守墓祭祀,还给了赵佗的堂兄弟们官职和财物作为奖励。
接着,汉文帝派陆贾再次前往南越,希望说服赵佗归顺。
陆贾带着一封诚意满满的诏书和大量赏赐去了南越,见到了他的老朋友赵佗。
汉文帝在诏书中表达了真诚的态度,这让赵佗深受感动。
最终,赵佗废除了帝制,重新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但仍由他称王治理。
从此,这两家算是重新和好了。
直到汉景帝时期,赵佗每年都像诸侯王一样,在春秋两季派人去长安朝见皇帝。
不过,在南越国内,赵佗还是以皇帝的身份自居。
从任嚣手中接过南海郡尉的权力后,赵佗统治南越长达67年。
因为活得实在太久,到他103岁去世时,他的儿子已经不在了,孙子赵胡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赵佗凭借一己之力巩固了南越的统治,熬走了汉朝六位皇帝,直到汉武帝刘彻的出现。
赵佗因为活的太久,硬生生熬死了儿子,后来把孙子赵婴齐立为太子。
赵婴齐在长安城待了很久,担任过汉武帝刘彻的侍卫官。
在那里,他娶了一个汉朝女子樛氏为妻。
赵佗去世后,赵婴齐带着樛氏回到南越继承王位,樛氏成了南越的王后。
但是呢,这个赵婴齐只在位十年就去世了。
公元前113年,赵婴齐的儿子赵兴继位,而樛太后辅政。
汉武帝看到了机会,派使者前往南越,劝说赵兴和樛太后彻底归附汉朝。
樛太后是汉人,自然愿意,于是劝说儿子归顺。
事情到了这里,应该是个大圆满结局。但是,有人看不下去了。
这个看不下去的人叫吕嘉,是当时的南越宰相。
事实证明,吕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率兵反叛,结束了赵兴的统治,并扶持赵婴齐的另一个儿子赵建德登基。
煮熟的鸭子飞了,汉武帝很生气,派出大军分五路进攻南越。
结果也没有意外,不到两年时间,汉军便攻入南越首府番禺城,活捉了赵建德和吕嘉。
至此,南越政权彻底消失。
当然了,汉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征服南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承认了地方上的利益,比如对一些地方实行自治,不征收赋税,并允许当地的首领保留一定的地位和权力等。
如此,才没引起大规模的反抗。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关于咨询:
老周对职场上那些事儿有些认识,大家有拿不准的、不知道怎么办的,可以微信问我,备注“咨询”。另外,最近咨询的朋友逐渐多了,人一多,回复的就慢,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