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内心强大,是救赎一切的良药

文摘   2024-10-30 07:01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189篇原创文章


你好,我是周亦见。

看历史,读现实问题,咱们继续讲《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借陈豨谋反的事,我们聊聊刘邦当了皇帝后的心酸。

你会发现一个道理:内心强大,真的是救赎一切的良药。


1


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

高帝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

当初,刘邦派阳夏侯陈豨担任赵国的相国,并让他监管赵、代两地的边防军。

在赴任之前,陈豨特地去向淮阴侯韩信辞行。

韩信拉住陈豨的手,让旁人退下,两人在庭院中散步。

韩信抬头望天,叹了一口气说:“我能对你坦诚相告吗?”

陈豨:“将军请讲。”

韩信接着说:“你将要去的地方是精兵聚集之处,而且你还是皇上的宠臣。如果有人告发你要反叛,皇上可能不会相信;但如果第二次有人这样说,皇上就会开始怀疑;等到第三次,皇上肯定会大发雷霆并亲自出征。那时,我会在此响应你的行动,天下或许就能被我们掌控了。”

陈豨一直都知道韩信的能力,说:“我愿意听您的安排!”

陈豨很敬仰信陵君收养门客的做法,于是边疆守卫时,也效仿着招揽了很多宾客。

有一次,陈豨回家探亲,随行的车队竟达到了上千辆之多,以至于邯郸的所有官方宾馆,都挤满了他的随从。

赵国的宰相周昌见状后,进京向刘邦详细汇报了情况。

刘邦派人调查后发现,陈豨的一些宾客,在代地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与陈豨有关。

陈豨得知后非常恐慌。此时,韩王信趁机派王黄和曼丘臣等人,试图说服陈豨反叛。

后来,太上皇去世,刘邦派人召陈豨回朝。陈豨借口生病,拒绝返回。

同年九月,陈豨联合王黄等人举起了反旗,自封为代王,占领了赵国和代郡的部分地区。

刘邦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大军前往镇压,到达邯郸后,高兴的说:“陈豨没有先占领邯郸而是选择防守漳水,实在是无能!”

周昌报告:“常山郡二十五座城池,其中二十座已经失守,请求处决郡守、郡尉。”

刘邦问:“这些郡守、郡尉都反了吗?”

周昌说:“没有。”

刘邦表示:“既然他们并未背叛,那是因为力量不足,并非有意为之,不应受到惩罚。”

随后,刘邦命令周昌,从赵国本地挑选四位可以担当将领的人才,他要亲自接见。

见到四人后,刘邦骂道:“你们这样的人,也能当将军?”

四位年轻人很害怕,趴在地上一句话都不敢说。但出乎意料的是,刘邦立刻封他们为千户,让其带领军队。

周围有人提出异议:“自从我们从蜀地出发以来,占关中,打项羽,从未如此轻易就给予如此丰厚的奖赏。今天这几个年轻人仅仅通过了一次会面,就被赋予了千户之职,他们的贡献又在哪里呢?”

刘邦解释道:“这里面的道理你们可能不明白。陈豨反叛后,赵国与代国的土地都落入了他的手中。我召集各路诸侯的军队来援助,却没有一支队伍响应。现在我们只能依赖邯郸当地的兵力。为了激励赵国的年轻人,四个千户又算什么呢?”

听罢,群臣纷纷表示赞同。

刘邦打听到消息,称陈豨的手下大多出身商贾。他兴奋地说:“我现在知道该如何对付他了。”

于是用大量的金钱,去拉拢陈豨手下的将军们,结果不少人都选择了投降。


2


解析


1、名不见经传的陈豨,为什么能被刘邦委以重任?

先介绍下陈豨。

陈豨是魏国人,老家在宛朐。公元前225年,王贲带兵灭了魏国,宛朐归属东郡。

后来天下大乱,章邯带着秦军打败了张楚的陈胜和魏王魏咎,重新控制了魏地。

这个时候,刘邦的人马跟秦军打上了,光复了魏地,并拿下了宛朐。

就在这一年,陈豨带着五百个兄弟,在宛朐加入了刘邦的队伍,从此成为了一员猛将。

随着刘邦的地盘越来越大,终于在公元前206年击败了秦朝,驻扎在霸上。

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陈豨和其他功臣们,比如樊哙、周勃、曹参等,也都得到了奖赏。

这时候,陈豨被封了个关内侯,有称号但没具体的封地。

到了公元前204年,为了安定各地,刘邦给韩信增加了三万人马,去对付北方诸侯。

陈豨这时是个游击将军,就在这三万人马之中。

同一年,刘邦在氾水北岸称帝,建立了汉朝。

公元前202年七月,燕王臧荼反了,刘邦亲自出征,陈豨也在其中,帮着打败了臧荼。

后来按功劳封赏,包括陈豨在内的十三位开国元老正式被封为列侯,陈豨被封为阳夏侯。

之后不久,因为韩信失势变成了淮阴侯,还有韩王信投降匈奴这些事,北方边疆变得很紧张。

考虑到陈豨一向做事靠谱,刘邦决定让他担任代丞相,负责赵国和代国边境的防御工作,统管赵代的兵马。

这时候,陈豨实际上成为了汉帝国的“北方兵马大元帅”。从实际权力来看,陈豨当时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刘邦。

刘邦之所以这样任命,其实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形势所迫。

楚汉争霸后,刘邦对天下的态度,是动态的,一直都在变化。

高帝六年的时候,他问张良:“天下已经稳定下来了,为什么还要反叛呢?”

但是,到了高帝八年,刘邦经历了白登之围,回到长安看到萧何为他修建的新宫殿时,情绪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天下数年战乱,胜败尚无定论,你为何要将宫殿建得如此奢华?”

虽然我们前面分析,这句话有借口的成分,但也能说明,刘邦当时也很担忧。

再后来,得知女婿张敖要杀自己,吕后过来求情。他说:“如果让张敖统治天下,难道还会尊重你的女儿吗?”

可见,当时的刘邦对未来相当担忧。

经过白登之围的教训,刘邦已经意识到,虽然自己统一天下已有三年之久,但局势依然动荡。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邦开始着手调整北方边疆的战略部署。

最初,他把任务交给了韩王信,结果很意外,韩王信投了匈奴,代王刘仲也弃国逃了回来。

刘邦没办法,只能重新整合北方防线。

这时候的他,需要能独当一面,且有统军能力的人物。

看来看去,就看到了办事能力很强的陈豨,把他提拔为了“北方兵马大元帅”。

2、刘邦为什么放着大将不用,总是亲征?

前几篇写韩王信反,刘邦亲征,这里陈豨反,还是他亲征,后面英布反,依然是半截身子入土的刘邦亲征,为什么呢?

因为这几次叛乱都很严重,叛军发展的很快,如果不是亲自挂帅,没人能压得住。

拿韩王信的反叛来说吧,他直接带着人马冲到了上党郡。

如果只是派个将领去平叛,面对韩王信加上匈奴的力量,能不能赢还不一定。

但万一输了,河东和上党就会全部失守,那样的话,大汉立马就要分裂。

所以,当韩王信在九月份造反时,刘邦十月就从栎阳赶到了铜鞮,准备解决这个麻烦。

最开始,刘邦接连取得胜利,把战线推进到了句注山以北,控制了局势了,刘邦便留下樊哙等人继续收复雁代地区。

再一次,就是陈豨叛乱。

这次的情况,比韩王信那次还要危急得多。

因为陈豨率领的,都是防卫边境的精兵。

结果这些精兵不去对付匈奴,反而掉过头来,开始打自己人。

刘邦得知消息后,他想也没想,立即就出发前往邯郸。

可等他到达时,常山郡几乎已经全境沦陷了。

从太原到上党再到邯郸、河间,波及整个河北地区,这条战线长达千里。

如此艰巨的任务,除了刘邦自己外,他真的找不到其他人能够担此重任了。

所以,刘邦必须亲临前线。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即便是刘邦亲征,向诸侯国也发了令,但来的真没几个。

这就导致,刘邦手上没兵可用,他没办法,只能用赵国的当地兵。

非常时期做非常事,他不得不下血本,大力提拔赵国的官员,不仅能安抚民心,更能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当然,刘邦提拔将领这里,也很能看出他的PUA手段。

先是给与恩宠,大领导亲自接见这些基层小兵,随后当面敲打,让其安分,最后再给胡萝卜。

恩威并施,让这四人既有对刘邦的恐惧,又踏踏实实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干活。

他很懂一个管理道理:在给予希望的同时,必须紧握缰绳。

关于用金钱诱惑对方将领这招,大概率是跟张良学的,我们之前有分析,当年进关中时,张良就用这招收买了守关的将领。

如此,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刘邦终于将陈豨的叛军驱逐出了赵国领土。

之后,他便回长安主持大局,留下了樊哙与周勃处理后续事宜。

但不幸的是,在还没有完全解决陈豨的问题时,南方的英布又开始作乱了。

此时的刘邦已经62岁,距离去世还有半年时间。就在垂垂老矣的情况下,他依然决定亲自出征。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这个老人的内心,到底有多么强大。

当然了,刘邦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无人可用。

每一次叛乱都很严重,哪怕只失败一次,都可能导致整个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英布是猛将,刘邦不敢让太子代为领兵,一旦失败,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太子没了,他自己也是病入膏肓,再加上北方陈豨未除,军队内部还有不少人支持英布,这种情况下,一旦失利就意味着彻底崩溃。

因此,即便身体虚弱,刘邦还是选择了出征。

顶着箭雨石弹冲锋在前,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终于正面击败英布,迅速结束了这场叛乱。

综合以上平叛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刘邦作为领导者,总是亲自把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才交由部下去完成剩余的任务。

如此,才能高效率的攻坚克难。

山顶的风景虽美,但风也更猛烈。从刘邦的经历我们也能看出,领导者真不是容易当的。

毕竟,越往上走,空气就越稀薄。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关于咨询:

老周对职场上那些事儿有些认识,大家有拿不准的、不知道怎么办的,可以微信问我,备注“咨询。另外,最近咨询的朋友逐渐多了,人一多,回复的就慢,大家见谅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关于提拔晋升(人事调整)的几点感悟!


《资治通鉴》谋略思维: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资治通鉴》:怎么让对方死心塌地的相信你?


《资治通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资治通鉴》里教育孩子的顶级思维,短短1句话,发人深省!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