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永远不要和人性较劲,要记住所有伤害你的人,都是故意的。因为伤害你,他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文摘   2024-12-11 07:02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216篇原创文章




《资治通鉴》汉纪

高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

大臣们私下商量说:“年轻的皇帝以及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真正的孝惠帝的儿子。

吕后用计谋,把别人的孩子冒充成自己的儿子,杀了孩子的亲生母亲,然后在后宫抚养长大,让孝惠帝当作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和其他的王,以此来加强吕家的势力。

现在我们诛灭了诸吕,以后他们所立的皇帝长大亲政后,我们可就要被灭族了。不如选择最贤能的诸侯王,立为新皇帝。”

有人提议说:“齐王是高祖皇帝的长孙,可以立他为帝。”

但大臣们都认为:“因为吕后的外戚家族行为恶劣几乎危及了皇室,并且扰乱了功臣。

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为人残暴,好像戴着冠帽的老虎。

如果立齐王为帝,就又回到吕氏当权的时代。

只有代王刘恒,是高祖皇帝现有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仁孝宽厚。他的母亲薄氏,一家人都谨慎善良。

而且立年纪大的皇子本来就是遵循传统,更何况他以仁慈孝顺闻名天下呢!”

于是,大臣们秘密地共同派人去召见代王。

【解析】


在平定吕家叛乱时,刘章和哥哥齐王立了大功,但在摘果子的时候,却被大臣们排除在外,为什么呢?


背后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明面上的原因,齐王的舅舅暴虐,大臣们害怕吕家的情况重演。

第二个原因,是根本原因。刘恒即位符合当时刘姓宗室和功臣集团的利益。

从个人背景来看,刘恒并不是高祖最宠爱的儿子,他的母亲薄姬在宫中的地位也不高。

但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刘恒从小就没有沾染上荒淫无度的习惯,反而以“仁孝宽厚”著称。

诛灭诸吕后,刘邦活着的儿子只有两个,一个是代王刘恒,另一个是淮南王刘长。

刘恒排行老四,比排行老七的刘长有优势。

我们也可以看看刘恒的表现。

早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八岁的刘恒就被封为代王。

在他治理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推动农业生产,自己是一个谦恭节俭的形象。

赵王去世后,吕后打算让刘恒当新王。

刘恒的回答是:自愿为国家守边疆。

所以在大臣们看来,这是一个不贪图享乐,而且知进退的人。

因此,文帝继位符合大臣们的利益。

这个结果其实非常合理,因为人的选择必然利己。

当一个组织内部要选新领导的时候,大家往往不是先考虑候选人有没有能力、性格适不适合带领大家往前走。

实际上,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个人上位后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

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在想着怎么用好自己的资源,让自己产出的东西价值最大化。大家不是为了提升公共福利才这么做,所追求的,就是自己的舒适和利益。”

说白了,就是当个人和集体的利益起了冲突,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己。

所以,当大臣们要选下一任皇帝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当上皇帝之后,能给我带来什么?

如果觉得这人上位能让自己捞到更多好处,那他们肯定不遗余力地支持。

反过来,如果觉得这人的政策对自己不利,那他们不仅自己不会投票,还会拉拢周围的人一起反对。

刘恒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而且他的外戚势力相对比较弱。

所以大臣们就觉得,他要是当了皇帝,应该不会去限制自己的权力,于是就一致选了刘恒。

不过,他们可能没料到,刘恒其实也是个狠人。

当然这是后话了。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尽量闭嘴。顺时多做事,逆时多看书,要知道事缓则圆,语迟则贵


《资治通鉴》:无论跟任何人相处,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


《资治通鉴》:对付小人最毒的方式,是4个字!


中年男人遇事最有水平的第一反应,请看刘邦


《毛选》:阶级跃迁的核心,是控制生产资料!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