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阶级跃迁的核心,是控制生产资料!

文摘   2024-11-22 07:00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201篇原创文章




最近,刷到很多让人焦虑的文章,比如“寒门难出贵子”、“我十年寒窗换的是月薪三千”、“贫穷才是最大的坑深到你爬不出来”等等。

这些文章好像都在告诉我们,努力是没有用的,最终只能陷入绝望。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努力的方面,帮大家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

教员在《反对本本主义》里有句名言: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并且凭空想象,才能发出我们不要任何形式的调查,也能指导革命战争。”

要真正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搞清它的历史。

既然如此,我们先回到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看看那个时候的农民为什么很难成为地主。

在封建社会,最大的两个阶层是地主和农民。

地主有很多田地,而农民要么只有少量田地,要么根本没有田地,只能租地种田并交租。

当时的税收制度是按人头征收的,这意味着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农民想翻身,那是相当困难。

那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能够从一无所有变成地主呢?

因为实行了“攒钱买地”策略。

在封建社会,从农民跃升为地主的核心策略就是“攒钱买地”这四个字。

第一,先说说为什么大多数农民攒不下钱?

因为人性和社会习俗使然。

丰收的年份,农民往往会盖房子、娶媳妇、添置衣物、多吃点好的,这些看似合理的行为实际上是消费行为,而不是储蓄行为。

结果,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钱,更别说买地了。

(大家可以看看周围,即便是到了今天,这种思维其实很常见)

此外,农民如果选择不随大流,就会受到同阶层人的嘲笑和排斥,甚至会被视为“异想天开”。

比如说,有一个农民在丰收的年份选择了攒钱而不是大肆消费,村里的人都觉得他怪异,甚至有人说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让他在几年后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最终买到了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了村里的地主。

第二,再说说买地的问题。

买地意味着购买生产资料。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旦拥有了一小块土地,农民就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出租多余的土地获取租金,形成最初的“被动收入”。

收入减去基本的生活费用后,剩下的钱可以用来投资,比如买地或者购置更多生产设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拥有的资源越多,被动收入也就越多,日子自然就越富裕。

但最难的是第一步,你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惯性,勇敢迈出这一步。

别说是在封建社会,就是现代社会,人性也没什么变化,大家都面临着类似的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穷的稳定。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个类似的说法,叫买资产,而不是去买负债。

这是一样的意思。

再聊聊中产阶级。

不管是现在还是封建社会,都有这么一群人,我们暂且称他们为“中产阶级”。

其实这个称呼有点“假”,因为他们虽然比普通人有钱,但又没富到哪里去。

比如封建社会里的官员、教书先生、衙门里的小吏,这些人在现代就相当于有事业编制的公务员、科研人员、医生、律师,还有大公司里的管理层。

这些人社会地位不错,收入也相对稳定,很多人觉得成为中产后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但其实,他们的好日子全靠背后的那个单位撑着。

这类人有一个很大的劣势。

这个劣势,主要是技能上的,而技能这东西,很难传给下一代。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过得像自己一样好,甚至更好,他们会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比如报各种课外班、补习班,甚至不惜重金买学区房。

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技能优势还是很难完全传递下去,因为技能更新得太快了,而且他们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时代赐予的。

一旦时代变了,这些优势可能就不再值钱了。

其实,真实的“中产阶级”不是一个固定的阶层,他们更像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

很多人只看到了中产阶级的优势,觉得靠读书、考试就能进去。

但如果他们没想到上面提到的“生产资料积累”,忙活了一辈子,最终还是要退回原点。

是的,即便是今天媒体这么发展,大家还是存在信息差。

而正是这一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最后,《毛选》读书班第2期即将开始。

想系统学习的朋友,可以了解详情:《毛选》读书班第2期,开始招募了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关于提拔晋升(人事调整)的几点感悟!


《资治通鉴》谋略思维: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资治通鉴》:怎么让对方死心塌地的相信你?


《资治通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资治通鉴》里教育孩子的顶级思维,短短1句话,发人深省!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