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个人最大的本领是识人,教你3个识人术,身边是人是鬼,一眼就能看清

文摘   2024-12-02 07:00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211篇原创文章




1


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

高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

七月,吕后病得很重,就命令赵王吕禄担任上将军,驻守北军;吕王吕产驻守南军。

吕后告诫吕产和吕禄说:“我们吕家的人当了王,大臣们心里不服气。我如果死了,皇帝还年轻,大臣们恐怕会趁机作乱。你们一定要带兵守卫皇宫,千万不要去参加我的葬礼,以免被别人控制!”

到了辛巳这一天,吕后去世,留下遗嘱:大赦天下,任命吕王吕产为相国,把吕禄的女儿嫁给皇帝做皇后。

吕后下葬之后,左丞相审食其被任命为皇帝的太傅。

诸吕准备政变,但顾忌大臣周勃、灌婴等人,不敢轻举妄动。

朱虚侯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因此知道了吕家的计划,就暗中派人告诉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希望他能从东方发兵进京,自己和东牟侯作为内应,一起消灭吕家的人,拥立齐王为新的皇帝。

齐王刘襄于是和他的舅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谋起兵。

齐相召平不同意这个计划。

八月,齐王打算派人去杀掉召平。召平听说后,就调集士兵保卫王宫。

魏勃欺骗召平说:“齐王想要出兵,但没有汉朝颁发的虎符作为凭证,多亏您包围王宫,这才控制住局面。我愿意为您分担压力,帮您带兵。”

召平相信了,把兵权交给魏勃。

魏勃领兵之后,反而包围了召平的府邸,召平自杀。

于是,齐王任命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调动全国的兵力准备起事。


2


解析



吕后在病逝前,除了给吕家人兵权,还做了很多善后的事。

比如说,高后八年时。

1、立自己兄长的儿子吕禄为赵王。

2、燕灵王刘建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小儿子。吕后派人杀了他,取消了燕国的封号。同时,立吕肃王的儿子吕通为新的燕王。

3、考虑到外孙鲁王张偃年纪小又没多少势力,于是封张敖妾生的两个儿子—张侈和张寿为新都侯和乐昌侯,以辅佐鲁王。

但是,封的这些人都撑不起场面。

吕后一去世,刘家人就开始了反扑。齐王率先举起了大旗。

为什么是齐王率先起兵呢?

一方面,是因为齐国与吕后之间有矛盾。

惠帝二年的时候,刘襄的父亲刘肥去拜见惠帝,惠帝觉得自己是弟弟,于是请刘肥上座。

结果吕后大怒,派人拿了毒酒给刘肥喝。

幸亏惠帝发现,用自己挡毒酒,这才救了哥哥的一条命。

事后刘肥为了脱身,将齐国的城阳郡送给了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吕后一高兴,这才得以回家。

刘襄当上齐王后,又被吕雉割出济南郡和琅琊郡,齐国的势力被大大削弱。

另一方面,刘襄有兄弟作为内应。

刘襄的弟弟刘章在长安,且妻子是吕禄的女儿,得知诸吕的阴谋后,刘章派人通知刘襄赶紧起兵攻打诸吕。

汉惠帝刘盈已去世,现在的皇帝刘弘只是吕雉所立的傀儡皇帝。

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如果能带兵消灭吕氏家族,就有机会当皇帝。

事情是准备好了,但没想到丞相召平不配合。

召平是吕后当政时派到齐国担任相国的,其职责一方面是协助刘襄治理领地,另一方面是代表朝廷监督刘襄的行为。

他的身份在那里,不配合很正常。

所以刘章在起兵前,应该先把他解决,不给自己留祸患。

当然了,结局很顺利,他夺走了兵权,按计划起兵。

但如果召平稍微懂点识人的本事,刘章只怕就要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他虽然赢了,但作为读者来说,我们应该看到背后的隐患。

以后我们做类似的事时,就可以补上这些漏洞。

怎么识人呢?

有三个办法。

1、细节识人

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在职场上,你观察一个人怎么对待同事、领导还有客户,就能大概知道这人的品质怎么样。

比如说,有些人工作时对人态度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行为就像教员在《反对自由主义》里讲的那样:“他们在背后不负责任地批评,不当面向组织提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这样的人在团队里,很容易造成不和谐,降低工作效率。

相反,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真诚,有问题当面说清楚,背后也实事求是的人,才真正值得信任。

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通过看同事在项目上的表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跟别人交流的态度,来判断这个人的品性和价值观。

2、从利益看人

说到利益,就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诸吕在利益面前,有的为了达到目的,破坏公司制度、标准,无视规则。

作为领导,更需要看清楚这个人是喜欢独吞下属的努力成果,还是愿意分享成果给团队。

称职的领导者,应该懂得如何在利益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鼓励团队一起进步。

如果一个领导总是想着自己的好处,不顾下属的感受,那么迟早会失去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反过来,如果领导愿意跟下属共享好处,那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然就低不了。

一个真正有格局、有担当的管理者,会在利益面前优先考虑团队的发展和成员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得失。

3、时间识人

看清楚一个人的本质,需要花时间。

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一时的表现好就轻易下结论,而是要长期观察,看看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是不是真的有担当、有责任心,有没有领导力。

一个有担当的人,遇到困难时不会躲着走,而是主动站出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的成果负责。

而一个有领导力的人,不仅能带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还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至于那些特别功利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会伪装自己,时间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总会露馅。

在职场上,有的人为了升职加薪,短期内表现得特别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但时间一长,他们的真面目就藏不住了。

任正非有句话:“假奋斗一辈子,就成了真奋斗。如果能装一辈子,也就变成真的了。”

可是,大多数人都很难伪装一辈子。

时间就像是个照妖镜,早晚能把那些不良行为和动机都照出来。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关于读书班:

如果你也想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可以了解详情:《毛选》读书班第2期,开始招募了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关于提拔晋升(人事调整)的几点感悟!


《资治通鉴》谋略思维: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资治通鉴》:怎么让对方死心塌地的相信你?


《资治通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资治通鉴》里教育孩子的顶级思维,短短1句话,发人深省!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