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目的是什么?(以斗争的方式搞团结)

文摘   2024-10-29 16:14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188篇原创文章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ge命目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要打击一部分内部的“敌人”。

关于这一点,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更深刻的解释。

很多人都记得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武装斗争首先要弄清楚的关键。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后面还有一句话。

这句话,其实是整本《毛选》里的一条重要线索:

过去中国的武装斗争之所以成效不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去打击真正的敌人。

前面那句,展示了教员对ge命对象和阵营的理解,属于认识论范畴。

后面那句,则揭示了他获得ge命胜利的方法,也就是方法论,强调了“团结”。

如果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那么武装斗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蒋某人当然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他在创办黄埔军校时,号召学员们团结在ge命和理想的旗帜下,同生共死,共同进退,真正展现了ge命军团结的力量。

当然,知道这些话是一回事,真正理解又是另一回事,更不用说能不能做到了。

大家看起来都懂“团结”的道理,也都有自己那一套“团结”的方法。

但是,在教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团结”面前,其他的方法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无论是从理念、核心内容,还是具体实施步骤来看,都会让人感叹:原来团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一、该团结谁?

“团结”其实就是两件事:团结谁,以及怎么团结。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此,团结的对象并不固定。

实际上,这里面有个始终不变的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

所谓绝大多数人,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数字来理解。

比如说,党内的重大决策通常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同意(也就是大约67%),宪法修正案则需要四分之三的代表通过(大约75%)。

而教员在1947年12月的会议上分析平分土地政策时,曾提到有90%的人支持。

所以,不管是干什么活还是做什么事,如果想顺利推进,起码得团结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如果能达到90%,那就更好了。

虽然团结绝大多数的原则是不变的,但具体要团结的对象有时候会变,有时候又不会变。

不变的部分是你自己的基本盘,也就是那些天然的支持者,他们代表了你的基本立场。

比如党,它的基础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天然的盟友,城市的小资产阶级也是ge命的力量。

会变的部分,是中间派。

随着形势的变化,对待他们的策略也会调整。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解放前对富农的政策:

在1931年的土地ge命期间,对富农采取中立和限制的态度。

从1931年到1935年王明时期,反对并且要消灭富农;地主不分田,给富农分差田。

到了1935年的遵义会议和瓦窑堡会议,又重新确定了中立和限制富农的方针。

1942年实行减租减息,同时鼓励交租交息,这时候是对富农比较照顾,联合他们。

1946年的“五四指示”提出,一般情况下不动富农的土地,但对富农和地主要有区分。

而到了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则规定要征收富农多余的地产和财产。

二、团结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光是一群人凑在一起,还不叫团结。

真正的团结是让各种群体、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而这当中,绝对少不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讲解《资治通鉴》时,深入分析过六国不团结的原因,一样的道理不再赘述。

往期文章:《资治通鉴》:六国不团结的根本原因,是克服不了弱弱联合的“天然缺陷”


为什么当年大清和蒋某人都没法把老百姓团结起来呢?

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那个领导不行!

为什么教员能带领大家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因为人家领导的党确实有一套。

做一个能把大家组织起来的领导,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一,得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就像教员说的:“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就是党员们应该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加强自己,怎么团结自己,从而才能领导这场战争走向胜利,而不是失败。”

第二,还得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共产党员对待落后的同志,不应该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要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向前走。”

第三,最重要的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而不是只想着少数人。

“只有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比如农民的土地问题,工人士兵、贫民知识分子的生活改善要求,才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抗日的斗争中,才能让这场斗争持续下去,并最终取得彻底的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这场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

显然,大清和蒋某人都没能做到这三点。


关于读书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毛选》,从中学习个人的成事方法和组织的管理艺术、战略思考。

但是,《毛选》的内容比较深奥,历史背景跟现在差别很大,读起来可能有点难懂,很多人读完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实际运用。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带着,系统的解析《毛选》,一起研学。

我们的读书班,就是做这件事的。

想加入的朋友,请看这篇介绍:《毛选》读书班第一期,正式开始啦!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关于提拔晋升(人事调整)的几点感悟!


《资治通鉴》谋略思维: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资治通鉴》:怎么让对方死心塌地的相信你?


《资治通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资治通鉴》里教育孩子的顶级思维,短短1句话,发人深省!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