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最可怕的现象:傻子共振

文摘   2024-12-29 07:05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222篇原创文章



什么是傻子共振 

说的是一种现象:当一群人不太愿意自己动脑筋思考时,在面对某个热门话题或者社会舆论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附和。

这种情况下,即使观点可能是偏颇的甚至是错的,也会因为大家的不断重复和强化而变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就拿前段时间的一个明星八卦事件来说,网上突然传出某位明星的负面消息,一时间各种谣言、谩骂铺天盖地

有人说看到他做了不道德的事,有人说他得罪了某个大佬被封杀,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确凿的证据

即便如此,这些空穴来风的言论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和支持,那些不清楚事情全貌的人。

只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批评这个明星,也就跟着加入了这场讨伐大会,生怕自己不加入就显得不合群。

个,就是傻子共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背后是一种从众心理”。

人们往往害怕被孤立,担心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不同而受到排斥,所以宁愿放弃自己的思考,去迎合大众的意见

就像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网上,这种心理被无限放大

大家可以想一想,背后的推手都是谁?

除了部分人懒得思考问题,一些媒体和自媒体也负起一部分责任。

有些不太地道的媒体为了博眼球、赚点击率,简直不择手段。

要么断章取义,要么夸大其词,甚至编造假新闻来制造话题。

某些人,深知大家的心理弱点,知道哪些内容最容易激起公愤或共鸣,于是就投大众所好,炮制出一篇篇爆款文章和视频。

这些内容呢,往往就成了引发傻子共振的导火索。

另外,商业利益集团也会利用这种现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们会通过操纵yu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为自己谋利。

比如,在某些产品的营销中,商家会故意制造热点话题,让消费者在群体情绪的影响下盲目购买或抵制某产品,而消费者往往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牵着鼻子走了。

就像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热点话题一个接一个,其中不少充满了非理性的因素。

比如说,某个网红景点突然爆红,网上满是精美的照片和视频,引得无数人前去打卡。

但是,很多人去了之后才发现,实际情况远不如宣传的那么美好人挤人,环境脏乱差。

即便如此,网络上也还是一片赞美之声,真实的负面评价被大量的虚假好评掩盖。

为什么会这样?

背后有商业利益在驱动。

商家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花钱雇人刷好评、做推广,普通网民看到这些看似繁荣的景象后,不假思索地跟着追捧,结果形成了虚假舆论的共振

教员在《实践论》提到: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

我们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很多时候只是别人加工后的 二手货”。

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理性判断,就轻易相信并传播,这就是根源。




EN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本号设为星标,您将第一时间阅读到原创文章。您的举手之劳,对老周帮助很大

欢迎在看、点赞,您的支持是老周持续更新的动力。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往期推荐:





《资治通鉴》: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尽量闭嘴。顺时多做事,逆时多看书,要知道事缓则圆,语迟则贵


《资治通鉴》:无论跟任何人相处,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


《资治通鉴》:对付小人最毒的方式,是4个字!


中年男人遇事最有水平的第一反应,请看刘邦


《毛选》:阶级跃迁的核心,是控制生产资料!

周亦见圈子
读《毛选》,是为了学习思维,解析《资治通鉴》,则是看具体案例。两者结合,反复琢磨训练,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