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195篇原创文章
你好,我是周亦见。
看历史,读现实问题,咱们继续讲《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借萧何被整,聊聊打工人在职场生存的一个办法。
1
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
高帝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
丞相萧何觉得长安附近的土地不够用,而上林苑里有很多空地被闲置着。
于是,他向刘邦建议:允许百姓进去耕种,但收获后的秸秆要留在那里给禽兽食用。
刘邦非常生气,认为萧何接受了商人们的贿赂,所以才请求开放皇家园林。
于是他下令把他关押起来,交给廷尉处理。
过了几天,王卫尉侍奉皇帝时,上前问道:“丞相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您为什么要突然逮捕他呢?”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好事都归功于君主,坏事自己承担责任。现在丞相接受了商人的钱财,为了讨好百姓竟然请求开放我的园林,所以我决定惩治他。”
王卫尉回答说:“如果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提出建议,这才是真正的宰相所为啊,陛下怎么就怀疑丞相收了商人的钱呢?
再说,在对抗楚军的那几年,还有后来陈豨、黥布造反的时候,陛下亲自带兵前往平叛;
那时候,丞相留守关中,如果关中稍有动摇,那么关西地区可能就不会是陛下的了!
丞相在那个时候都没有谋取私利,现在怎么会因为商人的一点钱财而这样做呢?
况且秦国正是因为听不到自己的错误才会失去天下的,李斯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仿的呢!陛下对宰相的怀疑是不是太肤浅了!”
刘邦听了之后不太高兴,但当天仍然派使者带着符节去释放萧何。
萧何年纪大了,一向恭敬谨慎,进宫的时候,光着脚表示谢罪。
刘邦说:“丞相不必如此。丞相为了百姓请求开放园林,我没有答应。我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而丞相则是贤能的宰相。我故意关押你,就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2
解析
刘邦为什么要收拾萧何,真的是因为一个上林苑吗?
这件事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刘邦认为萧何威胁了自己的地位。
整件事情中,这个王卫尉是关键人物。
请大家注意,卫尉是个官职名,不是这个人的姓名是“王卫尉”。
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制,其中九卿是中央政府的关键部门领导,而“卫尉”就是这九卿中的一个。
实际上,卫尉的角色有点像现在的中央警卫团团长,是皇帝最信赖的心腹之一。
在汉代,卫尉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皇宫的安全,管理负责守卫皇宫的部队,确保皇帝的安全以及宫廷内的秩序。
因为直接关乎皇帝和家人的安危,一般来说,这个位置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来担任。
接下来,我们分析下两人的对话。
刘邦觉得萧何的作为有问题,主要有两点:
第一,萧何没有把所有的荣誉都归结到皇上身上;
第二,萧何收受商人的财物,为百姓谋福利,以此来博取民心。
刘邦提到的这两点,重点在于萧何没有把所有的功劳归于皇上。
至于萧何收买人心这件事,可能连刘邦自己都不完全相信。他只不过是想找一个理由,来整萧何而已。
当然了,萧何这人做事比较谨慎,刘邦也只能拿这点东西来做文章。
王卫尉给出了三个理由,证明萧相国的清白:
第一,萧相国为民请愿是他职责的一部分,他关心百姓,为他们的利益向皇上请求,这恰恰说明萧相国是个称职的相国。
王卫尉这个理由,真直戳刘邦的痛处:萧相国一心为百姓着想,而刘邦却只关心自己的御花园。
第二,每次大战,萧何都负责后勤保障,运送粮草和兵员,他完全有机会自立为王,但却没有这么做。现在刘邦居然怀疑他在贪图商人的那点小钱?
其实,所谓商人的银子,就是暗指皇位罢了。
王卫尉讲到这里,其实已经点出了关键所在:萧何根本没有野心。如果有,刘邦根本坐不稳龙椅。
第三,用刘邦的矛攻刘邦的盾。
李斯确实把功劳归于皇上,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但这导致皇上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最终秦朝二世而亡。秦朝迅速灭亡,李斯也有很大的责任。
如此三点,直接把刘邦说的理亏了。
刘邦把自己比作秦始皇,把萧何比作李斯,难道他真想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
其实,刘邦还真想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
他年轻时就曾说过“大丈夫当如此也”,但见识到秦朝的暴虐后,他肯定也不想重蹈大秦的覆辙。
刘邦的愿景是这样的:希望自己的相国萧何像李斯一样,会阿谀奉承、拍马屁;但同时,朝政又不能混乱,不能出现改朝换代的局面。
要求确实很高,萧何没能达到要求,所以被罚了。但此时王卫尉又直接扯掉了他的遮羞布,刘邦心里很不爽。
但是,他确实心里有愧疚感,没发脾气。
这正是刘邦的厉害之处。
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这些话听起来不中听,只要说得有道理,他还是能接受的。
虽然面子上过不去,毕竟刘邦心里清楚,把萧何关进大牢,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心。
于是,当天就派人把他放了,同时呢,也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
在专制体制下,皇上是不会认错的。
就算萧何名声受损,甚至受了些皮肉之苦,他也得向皇上谢罪,总不能反过来让皇上给你道歉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必须要忍。
毕竟,刘邦没有对你全家赶尽杀绝,如果他真这么做了,萧何又能怎么样呢?
在集权专制体制里,任何人要是敢和手握大权的人对着干,那就是自寻死路。
任何时候,保住性命都比那些虚名更重要。
这就是现实,萧何没错,可还是要自污名节,任由皇上在自己身上发泄怒火,等皇上的气消了,他还要继续向皇上认罪。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伴君如伴虎,你跟这只老虎相处,它舔你一口算是施恩,哪天它翻脸,你也得做好准备。
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要接受规则。
当老虎发威的时候,你就得软下来,千万别硬碰硬,不然,你可能会失去一切。
当然,对这一点萧何是看透了,上林苑事件后,继续买地自污。但他有一个原则:专选穷乡僻壤买田置宅,而且从不修围墙。
汉惠帝二年时,萧何去世,嘱咐家人说:“子孙如果有本事,一定要学我的简朴;如果没本事,这些贫田陋屋别人也看不上,没人抢,也能有口饭。”
这等见识,实在是痛的领悟,让人佩服。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关于咨询:
老周对职场上那些事儿有些认识,大家有拿不准的、不知道怎么办的,可以微信问我,备注“咨询”。另外,最近咨询的朋友逐渐多了,人一多,回复的就慢,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