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这是周亦见第191篇原创文章
你好,我是周亦见。
看历史,读现实问题,咱们继续讲《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借河北第一辩手蒯彻,聊聊作为一个成熟的人,特别是作为管理者,遇事应该如何反应。
1
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
高帝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
当刘邦回到洛阳,听说韩信已死,心里既有些许高兴,也感到惋惜。
他问吕后:“韩信临死前有没有说什么?”
吕后回答说:“他说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意见。”
刘邦说:“我听说过这个人,他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之士。”
于是,下令让人把蒯彻抓来。
蒯彻被抓到刘邦面前时,刘邦质问道:“是你怂恿韩信谋反的?”
蒯彻坦然承认:“没错,我的确是这么建议他的。但遗憾的是,韩信没听从我的建议,所以才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如果他当时听了我的话,陛下您还能杀了他吗?”
刘邦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怒道:“把他给我煮了!”
蒯彻急忙喊道:“哎呀,我冤枉啊!”
刘邦质问:“你教唆韩信造反,还说自己冤枉?”
蒯彻解释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谁能抓住这头鹿,谁就是赢家。盗跖家的狗见到尧也会狂叫,并不是因为尧不好,而是那条狗只知道忠于自己的主人。
那时候,我只认得韩信,并不认识陛下您啊。再说了,天下有那么多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想要当皇帝,只是他们力量不够罢了。难道陛下能把所有这些人都给煮了吗?”
刘邦想了想,把他放了。
2
解析
1、刘邦对韩信的态度
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用。
还在汉中时,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在众人面前拜韩信为大将军。
楚汉争霸初期,也是给了韩信极大的军事指挥权,让他负责北方战场,包括平定魏国、赵国等地,最终攻占齐国。
可以说,这期间两人是蜜月期。
第二阶段,防范。
北方的土地,基本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这让刘邦很欣喜,但同时也很不安。
因为战功赫赫的韩信,随着在军中的威望日增,有点不安分。
在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时,多次写信给韩信,让他出兵救援。
但是,韩信却选择了按兵不动,理由是赵国不稳,需要他来镇压。同时又来了一个请求,让张耳当赵王。
人家张耳是刘邦的老朋友,几十年前就认识了,用得到韩信来说?
这不是明摆的收买人心嘛。
之前请封樊哙,也是一样的操作。
当时刘邦已经不开心了,结果韩信压根没意识到,还沾沾自喜。
再后来,干掉了大汉的业务精英郦食其,不仅不认错,反而向刘邦邀功,请封自己为“假齐王”。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这个功臣相当不满。
第三阶段,限制权力。
这时候,两人的关系其实已经逐渐对立。
比如说,刘邦虽然封了韩信为齐王,但开始采取措施限制韩信的权力。
围攻项羽时,你不来?
好,打掉了项羽后,立马就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第四阶段,削弱。
大汉统一后,刘邦立马把韩信从齐王调任为楚王,让他离开了自己的根据。
后来又利用钟离昧的事,把韩信贬为了淮阴侯。
到了这里,韩信彻底看明白了。
他不甘命运,要反。结果被伯乐萧何欺骗,死在了长乐宫。
对待韩信,刘邦的感情很复杂,即有解脱又有惋惜。
没有他,韩信打不过项羽,可是放纵不管,韩信又太自大,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作为领导,他也很惋惜。
2、刘邦的管理手段
刘邦审问蒯彻这一段,我们能看到他的做事风格。
作为大领导,刘邦喜欢直接沟通,获取第一手信息。
听到蒯彻劝韩信谋反的事,他很生气,生气后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即处死蒯彻,而是亲自询问,听他的解释。
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刘邦知道事情的全貌,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别人的转述或传闻。
如此,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误解,从而基于片面的信息,作出错误判断。
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蒯彻也相当珍惜。
事实证明,这个河北第一辩手确实不是假的。我们看看他的解释思路:
“没错,我的确是这么建议他的。”
(大方承认错误)
“哎呀,我冤枉啊!”
(吸引刘邦好奇)
“盗跖家的狗见到尧也会狂叫,并不是因为尧不好,而是那条狗只知道忠于自己的主人。那时候,我只认得韩信,并不认识陛下您。”
(我只是一个忠臣而已,向主公尽忠有什么错呢?)
最后这句话是关键,河北第一辩手的高明就体现在这里:用刘邦的矛攻刘邦的盾。
前文我们有讲过,刘邦统一天下后,通过杀丁公、赦免季布来宣传忠君思想。
作为大领导,他要强调的,就是忠君思想。
蒯彻这一招,就是打在了刘邦的七寸上,自己一定会被赦免。
这是一个陷阱。
如果刘邦杀了蒯彻,就说明他觉得臣子向直属领导尽忠不对,可以墙头草。
刘邦很聪明,自然看到了这一层。
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刘邦作为领导者的强大之处。
请注意,刘邦当时是盛怒,但听完蒯彻的话后,他立马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处理问题。
处理蒯彻只是一个案子,但这个案子如果处理不好,影响会很大,群众的行为会改变。
比如,近代的彭宇案。
作为领导者的刘邦,他想的必须要长远。
一个蒯彻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万千大众会怎么想、怎么做。
正是在这样的权衡利弊下,最终放了蒯彻。
写在最后:
读完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学到四点:
1、最好在获取一手信息后,再做决策。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刘邦面对蒯彻时,没有立即采取极端行动,而是选择了直接对话,这样有助于了解事情全貌,避免因信息不对等而做出错误判断。
2、领导者,必须要情绪稳定。
即便面对明显的背叛行为,领导者也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地分析问题,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后悔莫及。
3、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具备长远眼光。
处理一个人、一件事很容易,但不容易的是,要想清楚决策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
比如说刘邦,他放蒯彻不是因为对方能说,而是基于对社会秩序稳定的考虑。
4、辩论中一种高明的手段,是用对方的矛攻对方的盾。
让对方支持的事情,成为自己最佳的辩护。
👇👇每天分享读书干货,关注我👇👇
粉丝福利:
添加微信:zyj99138,回复“《资治通鉴》”,可以领取《资治通鉴解密》电子书1本,欢迎与老周交个朋友
关于咨询:
老周对职场上那些事儿有些认识,大家有拿不准的、不知道怎么办的,可以微信问我,备注“咨询”。另外,最近咨询的朋友逐渐多了,人一多,回复的就慢,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