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讲解:本条论述新感太阳中风诱发宿喘的证治。
喘家:指素患喘病的人。
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何以“作桂枝汤”?必有新感中风。新感中风,风邪上壅,使肺气不利,常常使宿喘加重。
新感易治,宿疾难痊,故治当以新感为主而“作桂枝汤”,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但毕竟兼有肺气壅塞的喘证,故加厚朴、杏子降气利肺兼以治喘,这就比单用桂枝汤为好,所以说“加厚朴、杏子佳”。
药后新感可解,而宿喘难以根治,所以不说“主之”。
临证意义
临床对风邪上壅致喘者并非少见,用本方治疗,疗效尚佳,但应注意与后文要提到的寒邪闭肺之麻黄汤证的喘,邪热壅肺之麻杏石甘汤证的喘,水寒射肺之小青龙汤证的喘相鉴别。
厚朴、杏仁降气利肺平喘,当用于肺气壅塞之实证,若喘家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者,也非所宜。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讲解:本条论述热毒内蕴者,禁用桂枝汤。
之所以可以“吐脓血”,必然素有内痈。
素有内痈,热毒内蕴,毒热熏蒸,亦可见寒热身楚,汗出等类似中风的证候。误用桂枝汤之辛甘温,必助毒热,使毒热更盛,轻则胃热气逆而呕吐,重则腐破血络吐脓血。
临证意义
第17条举酒客病,言湿热内盛者禁用桂枝汤;本条举内痈病,言毒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说明桂枝汤本辛甘温之剂,凡阳热内盛者皆当慎用。也是《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具体例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讲解:本条论述太阳病过汗伤阳,汗漏不止,表证未解的证治。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遂”有“于是就…”的意思。“漏”通“溇”,原指小雨淅沥不断,此指汗出淋漓不止。太阳病,发汗本为正治之法,但若汗不如法,或中风误用峻汗之方,则致大汗重伤卫阳。卫阳被伤,不能固表摄阴,阴液随之外泄,于是就造成了汗出淋漓不止的证候。阴阳两伤,祛邪无力,表则难解。这就是桂枝汤方后所说的汗出“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的例证。
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恶风”是表邪未解,亦是阳虚失煦所致。“小便难”是阴津不足,化源不充,也是阳虚无力蒸化的反映。四肢轻度拘急,屈伸活动不利,既是阳虚经脉失温的表现,也是阴津不足,筋脉失濡的反映。证为阴阳两伤,表邪未解可知。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表邪不解。用炮附子一枚,以其大辛大热入肾经,温肾阳,助表阳,而达到固阳以摄阴,治汗漏不止的目的。如此则成固阳摄阴兼以解表之剂。
临证意义
阴阳两伤之证,似当阴阳双补。但病因过汗伤阳,阳不摄阴所致,其阳不固,则汗漏不止,虽补阴填液,也属无济于事。故治以固阳摄阴之法,阳气固,阴即存。且阳生则阴长,阳复则气化复常,阴津自生。虽未用补阴生津之药,实寓有“存津液”之奥意。从而提示临证施治,要注意抓病机的主要矛盾方面。
此证汗出淋漓不止,已近亡阳之变,非黄芪、小麦、龙骨、牡蛎之类益气收敛之法可止,急当用附子扶阳固表摄阴止汗,从而为卫阳不固,汗出淋漓一证的治疗开一法门。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讲解:本条论述误下后胸阳受挫的证治。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太阳病,当以汗解,泻下则属误治,误下里气受伤,表邪常可乘虚内陷。
由于营卫皆开发于上焦,胸部离表最近,所以表邪内陷,常先入胸中。
本证即误下胸阳受挫,表邪入胸,胸中气机不畅,故见“胸满”。
“脉促”,非指数时一止复来的“促”脉,乃指脉急促,急数而言,这是胸阳受挫之后仍奋力抗邪,但已是力不从心,极其勉强的表现。因此证属邪陷胸中,胸阳不振。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汤去芍药即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四药辛甘发散为阳,可温通心阳,振奋胸阳,使陷落的邪气从胸透表而解。
因芍药酸敛苦泄,抑阳助阴,对桂甘发散通阳的作用有掣肘之弊,有碍于胸阳的振奋宣畅和邪气的透发,故去之不用。凡胸满者,仲景皆不用芍药,避阴就阳于此可见。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炮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讲解:本条承上条,论述胸阳受挫又兼肾阳不足证治。
微寒:成本作“微恶寒”,可从。
这是承上条“脉促胸满”表邪陷胸,胸阳不振之证,又见微微恶寒,从仲景加用附子来看,其病机当是肾阳不足,表阳不充,较上条胸阳受挫之证,阳虚的程度更加严重一些。
“微寒”,陈修园等释为脉微、恶寒,脉微属阳衰之征,亦是用附子的依据,此说可供参考。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本方在桂枝去芍药汤温振胸阳,透邪外发的基础上,加炮附子辛热助阳,以温肾阳,充表阳,治微恶寒。同时通过助肾阳,亦可增强温通心阳,振奋胸阳的作用。
临证意义
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是温通心阳,振奋胸阳,畅达气机,助阳祛邪的良方。不仅外感病邪陷入胸见“脉促胸满”者可用,对内伤杂病,心胸阳气不振,气机郁滞而见胸闷、弊气、心悸、夜间发作尤重者,用之亦可获效。
阳虚轻者,不加附子,阳虚稍重,即可酌加附子。这就为后世治疗心阳虚的多种心脏疾患提供了一法。
桂桂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中的“微寒”,反映了周身阳气已虚,其寒虽微,但已危机四伏,突破了太阳之藩篱,露出了少阴之底面,所以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加附子补少阴之阳,不仅可助表阳,且可杜少阴下利清谷,四肢厥逆之路。这种防微杜渐,断其传路,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治结合,既救治于已然,又防治于未然的思想和方法,值得学习和效法。
感恩先贤,经典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