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

美体   2024-11-03 11:10   北京  

温经汤



温经汤《金匮要略》


吴茱萸三两(9克)  当归三两(9克)  芍药二两(12克)  川芎二两(10克)  人参二两(6克)  桂枝二两(6克)  阿胶二两(9克)  牡丹皮二两(10克)  生姜二两(6克)  甘草二两(6克)  半夏半升(10克)  麦冬去心,一升(9克)


讲解


本方主治妇人冲任虚寒兼有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不孕等证。


临证应用以月经周期紊乱、少腹冷痛、舌淡、脉弦细涩或细而无力为主要症状。此病为虚中挟实之证,治疗若纯补纯消均非本方之所宜,故立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法。


方中用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共为君药。


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养血调经,共为臣药。


阿胶、麦冬养阴润燥,兼清虚热,阿胶还有止血之功。


丹皮凉血散瘀,清虚热。


人参、甘草、生姜、半夏可益气健脾和胃,以资生化之源。


此外,足阳明胃经与冲任二脉相通,半夏可入脾胃二经,能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利于祛瘀调经,所以,方中不可不用,以上诸药共为佐药。


甘草又为使药,调和诸药。


本方药物组成,虽寒热消补并用,但以温养冲任为主,兼以化瘀。


本方药味虽多,然配伍有序,集温润不同药物为一方,阴阳兼顾,使寒者温,燥者润,瘀者下,而下者断,实为温暖经寒而设,故名“温经”汤。



临证应用


本方原治虚寒兼有瘀血内阻之崩漏证,后世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夹杂之月经不调,故为妇科调经之祖方。


临床表现可见月经周期紊乱,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小腹冷痛,傍晚发热,手足烦热,唇口干燥,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弦细而涩。亦治虚寒性不孕证。


正如陈元犀言:“月经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并能治之,统治带下三十六病,其神妙不可言矣。”


若少腹冷痛甚者,可去丹皮、麦冬,加小茴、炒艾叶、桂枝改肉桂,以散寒止痛。


若气滞者加香附、乌药行气止痛。


漏下色淡不止,去丹皮加炮姜、炒艾叶、熟地以温经补血止血。


气虚甚者加黄芪益气。



文献摘录


尤在泾:”妇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断而病下利,似非因经所致矣。不知少腹旧有积血,欲行而未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竟止,于是下利窘急,至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者,血结在阳,阳气至暮不得入于阴,而反浮于外也。少腹里急腹满者,血积不行,亦阴寒在下也。手掌烦热病在阴,掌亦阴也。唇口干燥,血内瘀者,不外荣也。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吴茱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归、芍药、麦冬、阿胶,以生新血;人参、甘草、姜、夏,以正脾气。盖瘀久者荣必衰,下多者脾必伤也。”



经典方剂,用心学习……

闲话文医史书
聊聊文学,写写诗词,谈谈中医,品品历史,说说书法,随心而论,不求奇,聊抒心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