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

美体   2024-11-16 09:57   中国  

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角片钱半(5克)先煎  桑叶二钱(10克)  贝母四钱去心(15克)  生地五钱(25克)    钩藤三钱(15克)后入  菊花三钱(15克)    茯神三钱(15克)  生白芍三钱(15克)    生甘草八分(3克)    竹茹五钱(25克)


讲解


本方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热盛动风证。治宜清热凉肝,熄风止痉。


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心经,有较强的平肝熄风作用,又善清热。


钩藤苦微寒,入肝、心包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木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二药合用,则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作用更强,共为主药。


桑叶苦甘寒,入肺肝二经,既能散风热,又能清肝热。


菊花辛甘苦微寒,入肝肺二经,疏风清热,清肝作用甚好。《本草经疏》曰:“菊花专制肝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二药合用,协助主药以清热熄风,共为辅药。


火旺生风,风助火势,风火相煽,耗伤阴液,故以白芍、生地、甘草酸甘化阴,滋养阴液,以柔肝舒筋,缓解挛急。


邪热亢盛,每易灼津为痰,故用竹茹、贝母清热化痰。


热邪内盛,上扰心神,故以茯神安神,六药共为佐药。


其中甘草又可调和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攻补兼施,可使热去阴复,痰消风熄,共成凉肝熄风,清热定痉之剂。



临证应用


凡热病过程中,高热不退,烦躁眩晕,手足抽搐,甚至昏迷,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者,均可使用本方。并可根据病情,随证用药。


若热盛者,可加大青叶、板兰根、夏枯草、草决明等以增强清肝之效。


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可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开窍之剂。


若高热不退,耗伤津液较甚者,可的加玄参、天门冬、石斛、阿胶等滋阴增液之品。


若神昏痰鸣者,可加天竺黄、竹茹、姜汁,以清热豁痰。


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蜕等熄风止痉药。


若热邪偏于气分者,可加石膏等以清气热,若热邪偏于营血者,加犀角、牡丹皮以清营凉血。


妊娠子痫、抽搐而有高热、昏迷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高血压病头昏目眩属阴虚阳亢者,可用本方加怀牛膝、白蒺藜等以引血下行,熄风止痉。


临床运用时,于不得已时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代,但用量宜大。


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力不足,高热抽搐,可与犀角地黄汤或白虎汤合用。



文献摘录


秦伯未:“本方原为热邪传入厥阴,神昏搐搦而设。因热极伤阴,风动痰生,心神不安,筋脉拘急,故用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为主;佐以生地、白芍、甘草甘酸化阴,滋液缓急;川贝、竹茹、茯神化痰通络,清心安神。由于肝病中肝热风阳上逆,与此病机一致,故亦常用于肝阳重证,并可酌加石决明等潜镇。”



经典方剂,用心学习……

闲话文医史书
聊聊文学,写写诗词,谈谈中医,品品历史,说说书法,随心而论,不求奇,聊抒心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