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三两(10克) 芍药三两(10克) 细辛三两(3克) 干姜三两(10克) 甘草三两(6克) 桂枝三两(10克) 五味子半升(6克) 半夏半升(10克)
讲解
本方为治表寒里饮,表里双解的主要方剂。
对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以及痰饮喘咳无表证;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者均可应用。
因风寒袭表,阳气被遏,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饮为阴邪,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
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
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干呕。
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
外有表邪,故脉浮。
本方用麻黄为君,发汗平喘,宣肺行水。
以桂枝为臣,辛温解肌,既助麻黄以解表,又能温阳化气,助麻黄以行水涤饮。
又用干姜温脾肺之寒,以杜其生痰之源。细辛、五味子一散一收,相互制约,以达止咳平喘之效。以上三味相须为用,是为散中有收,使风寒与水饮全除而肺气不伤。
更用半夏祛痰镯饮,降逆止呕。
芍药敛阴和营,与桂枝为伍,可调和营卫,并可防止麻、桂汗散太过以为佐。
炙甘草协和诸药以为使,合芍药酸甘化阴,更能缓急迫以治咳喘,全方共呈涤饮解表,止咳平喘之效。
临证应用
本方用于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不渴,苔润滑,脉浮或弦为辨证要点。
根据临床经验,脾肺虚者,或因感冒风寒,或因遭受淋雨,或因涉水、游泳受凉,或因恣食瓜果生冷,往往出现上列证候,用本方都可收效,总之,本方对感冒咳嗽,慢性喘息见湿象而不见阴虚内热症者都有疗效。
本方麻、桂、芍用量要同等,开始可少用,然后逐渐增加。半夏、五味子与细辛、干姜一降一升,使肺呼吸正常,但降气药宜重,升药宜轻,以3:1的比例为佳,这是因为肺气以下降为顺的缘故。
但寒热轻微,表不甚实者,麻、桂用量都可再予减少,用炙麻黄以缓发散而取宣肺平喘之效。
现在治过敏性支气管喘息有以本方配柴胡、黄芩、乌梅有脱敏效果,喘重可加诃子以敛肺平喘。
本方加生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小青龙汤证而兼有里热烦躁者。加石膏不仅为了清解里热,还能制约麻黄发汗之力,突出麻黄利水涤饮作用,全方寒热并用,以使水热俱去。
如兼新感有化热趋势可加酒芩、紫菀、白前,对改善喘咳证状有效。
本方去桂枝、芍药、甘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大枣名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内停,肺失宣降而无表症,证见咳嗽气逆,喉中痰鸣不得卧,卧则喘甚,舌苔白腻滑,脉弦滑或濡者。方用麻黄、细辛祛寒解表;款冬、紫菀温肺止咳;射干、五味子下气平喘;半夏、生姜祛痰涤饮;合四法于一方,分解其邪。更加大枣安中以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功效。
小青龙汤是以治“喘”为主,系外有风寒,内有痰饮,以解表为主;射干麻黄汤是以治“哮”为主,系用于寒饮咳喘,喉间哮鸣不得平卧者,以化饮为主。
方论选录
张秉成:“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咳,或渴、或利等证。前方(指大青龙汤)因内有郁热而表不解,此方因内有水气,而表不解。然水气不除,肺气壅遏,营卫不通,虽发表,何由得汗,故用麻黄、桂枝解其表,必以细辛、干姜、半夏等辛辣之品,散其胸中之水,使之随汗而解。金匮所谓腰以上者当发汗,即内经之开鬼门也。水饮内蓄,肺必逆而上行,而见喘促上气等证。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故以芍药、五味子、甘草三味,一以防其肺气耗散,一则缓麻桂姜辛之刚猛也。”
经典方剂,用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