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

美体   2024-10-29 11:25   河北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真决》


熟地八钱(24克)  山茱萸四钱(12克)  山药四钱(12克)  泽泻三钱(10克)  茯苓三钱(10克)  丹皮三钱(10克)


讲解


本方作者钱仲阳从《金匮》肾气丸中减去桂、附而成。为治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主要方剂,其病以腰痠腿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主要症状。


根据《素问》“虚则补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治疗原则,治宜用滋补肾阴,壮水制火之法。


故方中重用熟地,甘温味厚,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君药。


肝肾同源,补肾必要养肝,以防子盗母气,用山萸肉酸温,补肾养肝血,兼可固肾涩精,可防精血的流失,增强熟地补肝肾,助封藏之功。


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充养,故用山药甘平,健脾益精固肾,以上二味均为臣药。


君臣药合用以培本为主,尤其着重滋补肾阴。


肾为水脏,主气化,由于肾阴亏虚,常导致虚火上炎,而肾浊不降,故配伍泽泻淡渗入肾,宣泄肾浊,以泻助补,并且可以制约熟地的滋腻碍胃之弊。


茯苓甘淡入脾,淡渗利湿,助山药益脾。


阴血不足则生内热,伏热内扰,复耗阴血,故丹皮清血中之伏热,以防耗伤阴血,并可制约山萸肉之温性,以上三药共为佐药。


全方药仅六味,配伍相当精当,前三味为补,三补为治本,后三味为泻,三泻为治标,三补配三泻,使本方补而不滞,泻而不伤阴,成为一首通补开合,平补肾阴的良方。


本方药物多为阴柔滋腻之品,虽能益阴,但用之过多,有碍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故平素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


同时还应注意,使用本方时,一定要按照原书用量比例,方可见效。



临床应用


本方为补阴的基础方,后世很多滋补肾阴的方剂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本方用以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诸证。临证以腰酸腿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本方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在配伍用量上可灵活掌握。


如肾阴虚,可用原方剂量。


如消渴可加重山药剂量至30~50克,熟地减为12克。


如以遗精、头晕为主,可适当增加山茱萸剂量。


如阴虚火旺,或血热者,可加重丹皮用量,且熟地改用生地。


如肾虚水肿,或湿热下注,见有小便淋痛者,可加重泽泻、茯苓的用量。


若兼见腰膝痛甚者,加杜仲、牛膝以强壮筋骨。


若小便数多者,去泽泻加益智仁,以固精缩泉。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但必须具有肝肾阴虚的证侯。



附方:


知柏地黄丸,又名知柏八味丸。系将六味地黄丸加知母二两(60克)、黄柏二两(60克),配为蜜丸,或作汤剂煎服。丸剂、汤剂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等证。


都气丸:本方系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6克),作蜜丸。亦可作汤剂煎服。


功用:滋肾纳气。


主治:肾阴虚气喘,呃逆之证。


麦味地黄丸原名八仙长寿丸,本方在六味地黄丸内加麦冬三钱(10克)、五味子二钱(6克),亦即都气丸加麦冬,制为蜜丸,亦可作汤剂煎服。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


功用:敛肺纳肾。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喘逆,潮热盗汗。


杞菊地黄丸:本方系将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10克,制为蜜丸。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而致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晴干涩,迎风流泪。


左归丸:本方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去泽泻、丹皮、茯苓加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四两(120克),加蛮为丸或作汤剂煎服,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头目眩晕,腰痠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或数。在运用本方时,宜加入陈皮、砂仁等理气而醒脾胃,防止进补妨运之弊。


左归饮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去丹皮、泽泻,加枸杞、甘草而成。水煎服。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腰痠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左归饮与左归丸同属治肾阴虚之剂,适用于虚而无邪者,适用于真阴不足之证。但左归饮药味较少,效力亦较薄弱,用于肾水不足之轻证。


文献摘录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热。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也”


“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等证。古人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乃得力。故以熟地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



经典方剂,用心学习……

闲话文医史书
聊聊文学,写写诗词,谈谈中医,品品历史,说说书法,随心而论,不求奇,聊抒心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