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第十三条——十五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本条进一步扩大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太阳病”在此泛指一切表病,无论中风、伤寒、已治、未治,或是其他表证,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的,便可使用桂枝汤,便是桂枝汤的适应证。这就使桂枝汤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太阳中风一证。正如柯韵伯所说:“此条是桂枝本证,辨症为主,合此症即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柯氏用其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等病而见上述症状者,每每“随手而愈”,正是受到本条的启发。而四症中,最以汗出为关键。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本条论述风邪在表,太阳经输不利证治。
“项背强几几”指项背部有紧固拘牵不柔和之感,是太阳病提纲证"头项强痛”中“项强”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太阳经脉受邪,经输不利所致。
“汗出恶风”是中风本证。凡项背拘紧之证,多因寒邪在经所致,因寒主收引,最易凝滞气血,使筋脉拘急,但必伴见无汗恶寒。今项背强几几却因风邪伤表犯经所致,所以用一“反”字。也为其后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一条设下伏笔。
本证既为风邪在表,太阳经输不利之证,故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疏通经络。方中桂枝汤为风邪在表,营卫不和,汗出恶风而设。葛根味辛甘而性平,有升阳发表,解肌透邪,疏通经络,生津润燥之功。本方用之,一则可助桂枝汤以解表,这就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故“不须啜粥”以助药力。二则可疏通经脉中之气血凝滞,专治项背强几几。三则凡气血不利,经脉拘急之证,多有津液不滋的因素,用其生津液,起阴气,鼓舞阳明津液布达,以利于缓解经脉的拘急,故葛根可谓本方的主药。至于有无麻黄的问题,宋臣林亿“有麻黄恐非本意”之说可从。方后所云“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将息”是养息、调养、休养的意思。全句意为其他如桂枝汤方后所注的那样进行调养和注意禁忌。于此可见桂枝汤方后注的普遍指导意义。
临证意义
太阳经脉行于项背,太阳之气行于体表,邪伤太阳,有病偏于表者,中风、伤寒是也,有病偏于经者、太阳经输不利证是也。但二者又不可截然分开,表证中可见头项强痛之经输不利,经输不利证中又可见汗出(或无汗)恶风寒等表证。太阳表证,治用汗法解表;经输不利证,重用葛根解经中之邪并配合解表,证与方药丝丝入扣。葛根以疏通经脉见长,且入脾胃二经,不仅可治太阳经输不利,更长于治阳明经脉气血不利,故凡经脉受邪,诸强拘急之证,皆可使用。今市售愈风宁心片即葛根制剂,用治动脉硬化所致诸证,尤其以项背酸楚不适为见证者多有效果,大概亦是受到本条之启发。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本条论述太阳病误下后表证仍在和表邪内陷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其气上冲”指的是太阳之气上冲。“上冲”对“内陷”而言。本论有“太阳病…医反下之…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是指太阳病误下后,太阳之气被伤,不能抗邪于表而陷于里,表邪亦随之入里而成变证。本条虽经误下,但太阳之气没有内陷而仍可上冲,则表邪未能入里,太阳表证仍在,故治法仍可考虑用桂枝汤,其使用方法犹如前面第12条所说。“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即是指太阳之气在误下后已不能抗邪于表,邪气必然入里而生他变,证已变化,故不可再用桂枝汤。
临证意义
本条通过误下后其气上冲与不上冲,桂枝可与和不可与,说明临床当随证施法,据法定方,从而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感恩先贤,经典永存……